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13年央企數量幾乎減半 肖亞慶:今年加大力度重組

  • 發佈時間:2016-04-12 07:49: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推動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結構調整,創新發展一批,重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到“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時作出如上表述。

  在中央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作為排頭兵的國企,特別是央企必須在提質增效、化解産能中發揮更大作用,而兼併重組無疑是重要手段。

  對於資産總額突破60萬億元、佔國有企業資産總額超過一半的央企,其兼併重組對於解決國有資本佈局結構不合理、資源配置效率不高、同質化發展等問題意義重大。

  一位接近國務院國資委的人士向記者坦言,在國企改革頂層方案尤其是分類細則出臺後,目前有關部門最為關注的還是重組問題。另據《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獲悉,作為國企改革頂層設計“1+N”文件的重要組成部分,有關“推動中央企業結構調整與重組指導意見”的文件已經基本成型,有望近期下發。

  重組“高手”肖亞慶

  3月份三提央企兼併重組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注意到,今年2月接替張毅出任國資委主任的肖亞慶,在3月的3個公開場合中,均提及央企兼併重組事宜。

  先是在全國兩會期間召開的“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記者會上,履新後首次公開亮相的肖亞慶在回應“國企改革下一步會有哪些具體措施”時列出了9項工作,第七項便是推動中央企業的調整重組,優化佈局結構。肖亞慶明確表示,“去年6對12家中央企業重組,效果不錯。今年我們會加大力度。”

  還是在上述記者會上,肖亞慶本人在回應三個問題時均提及兼併重組。在回答國資委如何對去産能負總責的提問時,肖亞慶表示,首先要抓好“三個一批”:創新發展一批、重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而在面對國企改革中如何避免大而不強的問題時,肖亞慶回應稱,“要把做強做優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而他開出的藥方則是,“有些企業通過兼併重組,進入更符合市場競爭的其他産業鏈當中”。此外,對於如何避免下崗潮的問題,肖亞慶表示應“多兼併重組,盡可能少破産”。

  除去肖亞慶本人,國資委副主任黃丹華在談及如何推動國企提質增效時表示,將調整佈局結構,加大重組力度,整合優質資産。

  去産能,並應對其連帶産生的人員安置問題;提質增效,將國企做強做優。這些均是國企改革面臨的關鍵性問題,從肖亞慶的作答中,“兼併重組”已被其主政的國資委列為應對這些問題的重要手段。

  就在這場記者會結束3天后,3月15日,肖亞慶出席招商局集團與中國外運長航集團重組幹部大會。肖亞慶在會後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106家央企仍存在大量同質化競爭、競爭力不強的問題,還需要進一步重組整合,像中國外運長航集團以無償劃轉方式整體併入招商局集團這樣的重組模式將是未來央企重組的模式之一。

  而在3月24日,肖亞慶赴中化集團調研,再提“通過業務調整、重組整合等方式培育出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勢業務”。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年底,曾在中糧集團任職11年,有著“並購狂人”之稱的寧高寧入主中化集團,而據媒體統計,寧高寧任期內中糧曾發生50起並購。

  其實,在3月三提兼併重組的肖亞慶本人也被外界視為兼併重組的“高手”。2004至2009年掌舵中鋁期間,肖亞慶就曾以強勢推動兼併重組而聞名業界。中鋁在國內先後與山西關鋁、 焦作萬方、連城鋁業、白銀紅鷺鋁業、河南中邁鋁業等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國外,中鋁在澳洲、新加坡等地頻出重拳進行收購。特別是2009年2月12日,中鋁宣佈以195億美元注資鐵礦石巨頭力拓,這在當時是中國企業最大的一筆海外投資。

  央企兼併重組被列為

  2016年國企改革十項試點之一

  從決策層到監管層,推動國企兼併重組已成為深化國企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

  國資委黨委書記張毅在2016年央企負責人會議上明確指出,“十三五”時期將“推動同業或産業鏈上下游中央企業在集團層面的重組整合”,“推動以龍頭企業為依託開展行業板塊專業化重組”。

  早在1月21日,《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曾獲悉國企改革“十項改革試點”將展開,其中包括首次入選的中央企業兼併重組試點。2月25日,國資委舉行的媒體通氣會證實了以上消息。國資委副主任張喜武表示,2016年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將開展“十項改革試點”,推進中央企業兼併重組試點赫然在列。張喜武透露,中央企業兼併重組是國企改革工作的重要抓手,今年兼併重組的力度不減,工作量要加大,成果要體現。

  關於試點思路,張喜武表示,將繼續探索更多、更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堅持成熟一戶、推進一戶,積極穩妥做好中央企業兼併重組。

  而對於試點的主要內容,國資委副秘書長彭華崗對媒體表示,一是探索中央企業重組整合的路徑選擇和具體模式。探索企業重組後,實施業務整合、消除同質化競爭、實現提質增效的有效做法;二是探索在中央企業之間集中優勢資源,實施專業化重組、組建股份制公司的有效做法,減少重復投資和同質化發展;三是探索企業內部資源整合的有效做法。

  近年來,國資委初步探索了以鐵塔公司(三大運營商合資設立)為代表的共用競合模式、以國家電投(中電投和國核技重組)為代表的産業鏈縱向聯合模式、以中國中車(南北車重組)為代表的産業鏈橫向聯合模式。

  相比後兩種強強聯合提升競爭力的模式,鐵塔公司的設立被外界認為更具新意。鐵塔公司成立前,三大運營商為建鐵塔而爭奪地盤,造成大量重復建設、資源浪費,以及成本壓力。鐵塔公司雖未進入央企序列,但它的出現已被視作央企整合資源的成功典範。

  而下一步的試點將承擔著為未來一段時間央企兼併重組“蹚路”的使命。國資委副秘書長彭華崗對媒體表示,“我們希望通過試點總結內部整合過程中清産核資、業務整合、債務處置、冗員分流等方面的成功做法和經驗,來指導下一步的大規模兼併重組。”

  2015,重組已提速

  2015年以來,央企的兼併重組步伐明顯提速。2015年6月,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和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實施聯合重組;8月,備受矚目的“南北車”實施聯合重組。僅在2015年12月,就發生4起央企重組:南光(集團)有限公司與珠海振戎公司實施重組;中冶集團與五礦集團實施戰略重組;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與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實施重組;中國外運長航集團有限公司整體併入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

  進入2016年,公開披露的央企重組資訊均始自資本市場。1月25日,中國中材集團控股上市公司寧夏建材(600449.SH)、天山股份(000877.SZ)先後宣佈,中材集團與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正在籌劃戰略重組事宜,重組方案尚未確定,方案確定後尚需獲得有關主管部門批准。2月23日,上市公司中國國旅(601888.SH)宣佈,其控股股東中國國旅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港中旅集團公司正在籌劃戰略重組事宜,重組方案尚未確定,方案確定後尚需獲得有關主管部門批准。

  産能嚴重過剩的鋼鐵行業也有望迎來重組浪潮。1月29日,多次傳出要與武鋼集團合併的寶鋼集團,旗下兩家上市公司八一鋼鐵(600581.SH)和韶鋼松山(000717.SZ)均發佈公告稱,因寶鋼集團正在籌劃與其相關的重大事項,其股票均將於2月1日起停牌。八一鋼鐵在2月29日晚公告稱,重組方案為資産出售、發行股份購買資産並募集配套資金;韶鋼松山則確定將出售全部鋼鐵業務資産,並收購寶鋼集團下屬的非鋼鐵業務資産。

  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排頭兵,在去産能的背景下,央企兼併重組將繼續提速。全國政協常委、工業和資訊化部原部長李毅中此前曾表示,在加快供給側動力轉換過程中,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國有經濟重組。

  在過去數年間因引導行業兼併重組而備受關注的中國建材董事長宋志平説,“水泥市場去年也不是很好,但是比鋼鐵和煤炭略好,原因是什麼?就是因為中國建材在行業進行大規模的聯合重組,使得行業集中度提高了。”

  關於央企兼併重組的實操路徑,市場人士有過很多探討。平安證券的研報頗具代表性:一是行業內合併重組。業務在競爭領域、主業有相互重疊或優勢互補的企業進行合併,既能避免國企之間的惡性競爭,又能增強企業的實力及一致對外競爭的能力;企業規模擴大,還能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二是行業內兼併收購。經營狀況較差的企業被經營效益更好的企業兼併,這可能主要發生在産能過剩行業,通過兼併收購實現落後産能的縮減。三是上下游行業鏈一體化整合。通過處於行業鏈不同位置的企業進行整合,實現上下游産業鏈的一體化。

  央企為何要搞兼併重組?

  企業試點、政府主導是目前央企兼併重組的基本邏輯。中國會計學會常務理事、曾擔任某央企總會計師的高永崗在接受《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時表示,央企的重組應該是在政府主導下的國家戰略性及市場化行為。“從股權關係上講,央企是國有企業,股權歸全民所有。因此在授權範圍內,政府有權力對這些股權進行重組或處置,只是秉持的原則會有差異,有些更多的是出於戰略考慮,有些更多的是市場化考慮。但這是一個在同一個所有者主體下的重組。”

  高永崗的觀點在多個央企重組案例中可以找到注腳。以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和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聯合重組為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為例,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董事長王炳華在國家電投2016年工作會議上表示,“組建國家電投,是黨中央、國務院對我國能源企業重組調整的戰略部署。”

  高永崗表示,兼併重組最主要的目的是通過兼併重組産生協同效應,實現戰略目標;雖然大家協同效應的理解有多重性,但最終可以歸結為財務上的唯一性,即資本增值或效益提升。

  與上一輪央企重組更多是“左口袋放右口袋”的遊戲相比,站在國企改革的背景下,“走出去”和“非公資本參與”,當是新一輪央企重組的兩大題中應有之意。

  隨著中國企業更深入地加入國際市場,代表“中國實力”的中字頭央企已經站在了國際舞臺上。

  國資委黨委書記張毅在2016年央企負責人會議上明確指出要打造走出去新平臺。“以優勢企業為核心,搭建優勢産業合作平臺、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平臺、商産融結合平臺和跨國並購重組平臺,構建全産業鏈戰略聯盟,形成集群競爭力。”

  “隨著中國經濟全球化,央企競爭的需求從國內變為國外,主要競爭對手是國外的企業。”國資委研究中心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部部長王志剛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國企要走向市場化,由市場配置資源。同時,企業國際化的需求,更要求企業在資源、規模上達到一定級別,才能獲得話語權的提升。

  而關於非公資本參與央企重組,2015年出臺的《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就已提出:鼓勵非國有資本投資主體通過出資入股、收購股權、認購可轉債、股權置換等多種方式,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或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資擴股以及企業經營管理;鼓勵國有企業通過投資入股、聯合投資、重組等多種方式,與非國有企業進行股權融合、戰略合作、資源整合。

  《指導意見》中還提出,“鼓勵國有企業之間以及與其他所有制企業以資本為紐帶,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準的跨國公司。”

  “在強化主業的同時,本輪兼併重組將會更加市場化和公開化,避免行政性劃撥,將會圍繞資本市場展開。”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此前曾對媒體表示。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106家央企旗下共有277家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超過10萬億元,在目前國資委監管的48萬億凈資産中佔比不足三分之一。大量沒有資産證券化的資産還在體外,資本市場認為這將帶來資産重組、整合及整體上市機會,給A股市場的估值提升帶來新動力。

  平安證券認為,未來幾年國企的資本運作、並購重組將非常頻繁,央企兼併重組顯得尤為關鍵,未來行業內合併重組、兼併收購上下游一體化整合以及海外並購將盛行。東興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憑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圍繞著下一步央企和地方國企兼併重組大規模推進,國有資産證券化未來也將提速,將會釋放出很大的市場空間。”中國經濟週刊-經濟網版權作品,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央企控股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航太資訊 27.13 7.28%
2 中國長城 8.79 7.20%
3 有研新材 11.38 6.75%
4 易華錄 34.11 5.96%
5 中航飛機 18.18 5.82%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中環裝備 14.12 -3.81%
2 國投中魯 12.52 -3.32%
3 天科股份 12.31 -3.15%
4 中材節能 9.58 -3.04%
5 淩雲股份 15.21 -2.75%

重組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雪 萊 特 5.58 10.06%
2 藍英裝備 10.95 10.05%
3 西部黃金 21.48 9.98%
4 中航沈飛 37.41 8.50%
5 越秀金控 10.83 6.38%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和科達 19.24 -4.71%
2 領益智造 7.21 -4.50%
3 韻達股份 47.84 -4.32%
4 中環裝備 14.12 -3.81%
5 富控互動 10.10 -2.98%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