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力挺挺工業穩增長 1000億兜底僵企職工安置
- 發佈時間:2016-02-26 09:19:53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王斌
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三去一降一補”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內容。2月25日,在工業穩增長調結構新聞發佈會上,工信部部長苗圩稱,2016年,工信部將抓好全面啟動實施“中國製造2025”,推進化解産能嚴重過剩,扶持小微企業,簡政放權等工作,保持工業經濟平穩增長。
在化解過剩産能的當下,山西、東北等地企業傳出員工分流、下崗風波。在此次發佈會上,工信部副部長馮飛表示,政府要為去産能過程中的員工安置問題兜底,中央政府決定設立兩年1000億的專項獎補資金,用於解決職工安置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曉華對記者説:“化解産能,新舊動力轉換的效果釋放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工業低增速水準可能還會持續。在此過程中,政府的托底政策,能解除企業轉型的部分後顧之憂。”
四大措施:全面實施中國製造2025
2015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1%,相對於前些年兩位數的增幅明顯回落。特別是資源型、重化工等産能嚴重過剩領域企業出現較大虧損。
今年以來,中央已經出臺多份文件確保工業穩增長問題。2月初,國務院公佈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産能的意見。2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工信部等八個部委又聯合出臺了《關於金融支援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若干意見》。
苗圩在發佈會上説:“工業穩,經濟就能穩,工業強,國家就能強。隨著這些政策措施的不斷落實,政策效果不斷顯現,工業持續下行的勢頭可以得到遏制。”
對於工業穩增長措施,苗圩強調,2016年工信部將抓好五個方面的工作。其中,苗圩將全面啟動實施“中國製造2025”放在五項工作之首。
苗圩説,我們現在正按照部署加緊編制11個重點工程實施方案、重要規劃、行動計劃,圍繞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慧製造、工業強基、綠色製造和高端裝備創新這五大領域,推動五大工程。此外,還將制定‘中國製造2025’和‘網際網路+’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同時,繼續出臺一批配套政策”。
此外,苗圩提及,今年將啟動新一輪重大技術改造提升工程,圍繞傳統行業改造升級需求,實施一批重大技改項目,實施以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為內容的“三品戰略”,引導企業加快適應市場需求變化。
李曉華對記者説:“舊動力失去競爭優勢,新動力尚未形成,是我國工業增速下行的主要原因。政府在供給側推動新舊動力轉變,試圖通過結構調整來穩定工業增長。這些措施主要著眼于長遠,可能會在5年、10年之後效果才會顯現。我預計短期內,工業增速低的局面會持續。”
另外,苗圩也強調,今年工信部仍將大力扶持小微企業的發展,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用政府自身的改革促進企業發展的活力和動力。
四種方式:化解産能嚴重過剩問題
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加快推動去産能列為今年五項任務之首。
在上述發佈會上,苗圩強調,通過四種方式推進化解産能嚴重過剩問題:一是積極穩妥處置“僵屍企業”:二是推動低效産能退出;三是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實行跨行業、跨地區兼併、重組;四是堅決停止以任何形式來審批産能嚴重過剩行業的新增産能項目。
在馮飛看來,化解産能過剩這項工作中,主要需要關注的問題,就是妥善處理職工安置工作,因為退出、去産能會涉及到職工的失業問題,所以在“僵屍企業”處置過程當中,我們強調要多兼併重組,少破産清算。
對此,李曉華向記者分析,以鋼鐵為例,我國鋼鐵産業每人平均粗鋼産量302.62噸,如果未來5年鋼鐵産業壓減粗鋼産能1億~1.5億噸,大約會直接減少就業33萬~50萬人。如果考慮到上游的鐵礦石開採、焦炭,下游的鋼材、金屬製品等,因壓減粗鋼産能引起的下崗和失業人數會更多。
《國務院關於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産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已經強調,“把職工安置作為化解過剩産能工作的重中之重”,並提出設立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對地方化解過剩産能中的人員分流安置給予獎補。
值得注意的是,馮飛在發佈會上明確,中央將用專項資金為員工安置兜底,資金的規模是兩年1000億,解決好職工的轉崗、技能培訓等方面的問題。
李曉華認為,政府托底能為企業化解産能解除一些後顧之憂,保證在化解産能過程中的社會穩定,同時也應該加快鋼鐵産業由粗放發展向精緻化發展轉型,延長鋼鐵産業鏈、提高鋼鐵深加工,這樣才能為穩定就業提供根本保障。
◆四大措施
全面實施“中國製造2025”的舉措主要包括:加緊編制11個重點工程實施方案;推動五大工程;制定“中國製造2025”和“網際網路+”融合發展指導意見;繼續出臺一批配套政策。
◆四種方式
積極穩妥處置“僵屍企業”;推動低效産能退出;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實行跨行業、跨地區兼併、重組;堅決停止以任何形式來審批産能嚴重過剩行業的新增産能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