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轉型升級技術工人漲價 6000月薪仍招工難
- 發佈時間:2016-02-23 07:24:18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王斌
東莞市人力資源部門調查顯示,該市企業開工率為60.81%,企業員工返崗率為77.11%,兩項數據均比去年略有上升。這也表明,珠三角、東莞的勞動力並未出現嚴重流失。不過,返城農民工在重新“用腳投票”的過程中,卻未必走向原先的企業,而是出現明顯的分化。
1月下旬,廣東中部,被譽為“世界工廠”的城市——東莞,又迎來一波波尋找新工作的人潮。
38歲的張華遞上簡歷,可是由於缺乏一技之長和偏大的年齡,企業的招聘人員拒絕了他。
同齡人鄧平根則比較幸運。他有2年的模具技工經驗,在當天的招聘會上,多家企業給他開出5000元以上的月薪,比他先前在無錫打工時高出約2000元。
這並非個案。在普通勞動需求減少的背景下,東莞企業對於技術工人的需求開始增加,用一家企業的話來説:“勞動力”不值錢,值錢的是“技術”。
儘管如此,東莞對技術工人的需求是有局限性的。由於東莞企業普遍以中小型為主,且“代工”模式下産品附加值仍然不高,許多企業“請不起”更高級技術工人。
東莞的整體轉型,仍然任重而道遠。
東莞:技術人才吃香
作為一個工業重鎮,東莞已經習慣於人來人往。
2016年初春,儘管還沒到元宵節,但前來東莞找工作的人已經很多,大大小小的招聘會也正陸續密集舉辦著。
事實上,由於實體經濟整體下行,東莞對於普通工人的需求正在減少。
但是寒冬中也有暖意。記者調研後發現,對東莞企業來説,他們最看重的是一類人才——技術工人。
東莞市中科機械設備製造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精密部件生産的中小型企業。對它的企業招聘負責人陳女士來説,如何招聘足夠多合格的技術工人,成為她的一大難題。
“技術工人現在很搶手,這幾年的流動性比較大,招聘成為常態。我們企業不足100人,今年需要招聘約10名技術工人。”陳女士表示,“而且,技術工人更渴望晉陞,比如做操作員的想去編程,而我們這類小企業內部的優質崗位一般較少,導致很多技術工人尋求外部提升。”
上述負責人表示,該公司給技術工人開出的工資大概在4000元到6000元左右,和往年相比有明顯提升。“可惜,問的人多,真的過來的人少。要招合適的技術工人,實際上非常難。”
面對招工難,東莞市金隆紙塑製品有限公司的招聘負責人方愛平也有同樣的感慨。“最近幾年的流動性特別明顯,一直有人走,感覺隨時在招聘。”他表示,對於普通工人,他開出的工資是3500到4000元。對於技術工種,開出的工資則在6000以上。“但同樣不好招。”
這些企業面臨招工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是中小企業。隨著外貿疲軟、工廠外遷、産能過剩等困境的出現,東莞的中小企業出現了明顯的波動。陳女士表示,該企業主要做外貿,而目前外貿環境下,訂單不穩定,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員流失和招聘困難。
而張華此前所在的是一家規模不大的五金廠,在春節前,這家公司開始不及時發工資。張華敏感地察覺到:又得重新找工作。並且這次,他決心要去一家大企業,因為大企業更有收入保障。
但這並不容易。東莞是一個以中小型企業為主的工業城市。在東莞市中小企業局去年發佈《2014年東莞市中小企業經濟運作分析報告》中顯示,2014年,東莞全市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中小微企業4993家,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95.34%。
升級困境:
高端技術人才“請不起”
中小企業扎堆的情況,對東莞的轉型升級設置了不小的難題。
春節前,東莞市收集了540多家企業的節後用工需求。統計資訊顯示,這些企業一共將在節後提供8.3萬個空缺崗位,同比2015年的15萬減少四成多。
東莞市人力資源部門分析認為,今年節後崗位數量減少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統計口徑調整,月薪低於3000元的低層崗位不納入統計;二是受到經濟大環境影響,部分企業受訂單等影響,用工需求減少;三是近年推進“機器換人”,彌補了企業用工不足。
而對於訂單減少的企業來説,如果希望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必須要經歷一輪轉型升級。東莞傳統以製造業為主,主要涉及領域有傢具、服裝、電子、玩具等行業。
據了解,東莞許多企業開始加大研發投入,部分代工電子廠商嘗試轉型為硬體方案提供商,也有許多代工的紡織企業,選擇和電子商務合作,甚至進入高端的服裝定制行業。
而在這背後,無法缺少有較高技術的人才。但是,受困于資金、成本壓力,東莞大量的中小企業,卻無法付出更高的薪水,招聘更高一層次的技術人才。
在採訪中,記者遇到了一位高級技術工人曹國敏。他的年紀不到30歲,但年紀很輕就開始學習機床,技術水準較高。辭職前,曹國敏在無錫一家工廠,月薪超過7000元。考慮到東莞是工業重鎮,製造業發達,他希望自己的技術能換取更為可觀的工資,同時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技術。
但在東莞的招聘會上跑了一天,曹國敏感到非常失落。因為多家東莞企業能夠給出的工資都不如他在無錫時的高。“甚至有一家企業看了我的簡歷後表示,"你的技術對我們來説太高了"。”
曹國敏遇到的問題,其實是東莞轉型升級中問題的折射。
東莞此前提出,希望由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價值産業替代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價值的産業,通過“騰籠換鳥”,實現“産業轉換”。因此,東莞在産業結構等幾方面加大了調整。據了解,東莞三大産業結構,從2010年的0.4:51.2:48.4,逐步調整為2015年的0.3:46.3:53.4,第三産業的比重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方面,東莞的R&D經費佔GDP的比例從2010年的1.22%逐年提高到2015年的2.3%。全市對外貿易依存度從最高峰的433.8%下降到166.3%。
然而,缺乏足夠資金、習慣於賺外貿“快錢”的東莞中小企業,所需要轉變的不僅僅是發展思路,還需要有足夠的魄力。
2月17日,東莞市人力資源部門調查顯示,該市企業開工率為60.81%,企業員工返崗率為77.11%,兩項數據均比去年略有上升。此外,廣鐵集團統計顯示,2月13日開始,每天到達珠三角各大火車站的農民工旅客將突破60萬人,同比增加1成左右。
這也表明,珠三角、東莞的勞動力並未出現嚴重流失。不過,返城農民工在重新“用腳投票”的過程中,卻未必走向原先的企業,而是出現明顯的分化。
有的人來了,有的人走了。東莞,仍然在經濟下行的寒冬中努力前行。
作者:杜弘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