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企業利潤縮小 今年企業“漲工資”將趨於謹慎

  • 發佈時間:2016-02-01 07:33:23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經濟參考報》記者初步統計,2015年各地公佈的工資指導線相比2014年多持平或下調,這一狀況已是連續第二年出現。有機構預測,在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企業利潤空間縮小,支付能力下降,更多企業將採用減少調薪次數和降低調薪覆蓋率的方式來減輕企業的營運壓力。在就業壓力增大背景下,2016年多數企業對調薪也趨於謹慎。

  向下 整體工資指導線降低

  企業工資指導線由基準線、上線(又稱為預警線)和下線構成。它是政府根據當年經濟發展調控目標,向企業發佈的年度工資增長水準的建議,並不具有強制約束力,但可作為企業與職工開展工資集體協商以及企業自身合理確定工資增長水準的參考依據。

  記者初步統計,2015年各地公佈的工資指導線相比2014年多持平或下調。例如,北京2015年工資增長基準線由去年的12%降為10.5%;上海2015年基準線為10%,較去年下降2個百分點;廣東2015年基準線為8.5%,較去年下降0.5個百分點。新疆、天津、山西、陜西這4省市基準線均下調了3個百分點,降幅最大。除了政府制定的工資指導線的下降,從機構調研數據也可以看出,經濟增速和就業形勢的變化已經對薪酬增長造成影響。

  前程無憂近日發佈的《2016離職與調薪調研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經濟在總體平穩基調下繼續呈現弱勢,企業投資狀況與盈利狀況均受到較大影響。多數地區2015年企業工資指導線漲幅為持平或下調,更多企業在調薪方面趨於保守,預計2016年調薪幅度仍會有小幅下降。

  這與政府方面給出的解釋趨同。雲南省2015年企業工資增長上線為17%、基準線為10%、下線為3%,分別比 2014年低1%、2%、1%。對此,雲南人社廳表示,雲南省2015年整體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企業經營和發展壓力較大,政府促就業、穩增長壓力較大;同時,雲南省2015年度GDP、勞動生産率、消費價格指數等宏觀經濟發展調控目標均明顯低於2014年。

  事實上,從歷史數據看,經濟形勢與薪酬趨勢的相關性比較明顯。韜睿惠悅此前發佈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中國企業的年薪酬增長率在2011年出現峰值11.6%之後,開始放緩,從2012年開始增幅僅為個位數,2012至2013年大概是9%,2014年是8.8%。前程無憂的數據也顯示,2015年企業調薪平均幅度為7.6%,較2014年下降0.5個百分點。而預計2016年企業的調薪幅度依舊維持下降趨勢,將降至7.3%。

  分化 行業間漲薪幅度差異明顯

  2015年,中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經濟增速從高速轉為中高速,製造業等部分企業在轉型過程中陷入低潮,而網際網路、生物醫藥等行業則“逆風而上”發展迅速,行業間漲薪幅度分化明顯。

  《2016離職與調薪調研報告》顯示,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蓬勃發展,人才競爭愈演愈烈,行業間頻現以高薪、股權期權激勵等為誘餌的“搶人大戰”,推動金融行業的漲薪速度遙遙領先。在大數據和“網際網路+”興起的背景下,高科技行業再次迎來較多發展機會,員工薪酬也是水漲船高。生物醫藥行業的穩健發展也為員工漲薪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隨著中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型,現代服務業將成為經濟增長引擎,員工薪酬亦平穩增長。但與此同時,製造業受衝擊尤為明顯,部分企業産能過剩,開工不足,部分崗位被取消或縮減,薪酬增長放緩。

  隨著産業升級加劇,專業人才一直供不應求,成為企業間人才競爭的焦點,所以此類員工的調薪幅度始終處於高位,預計專業技術人員的薪酬調整幅度仍然相對較高,達到9.7%。此外,隨著人口紅利逐步消失,外地務工人員返鄉務農、産業轉移等加大了一線操作人員供給缺口,面對日益嚴重的“用工荒”,企業不得不提升薪資競爭力以保證用人需求,而最低工資標準的不斷上調等因素,都使得操作類員工的薪資也保持了較高的漲幅。

  百度文庫攜手中國薪酬網發佈的報告顯示,2015年行業薪酬增長路最高的三大行業為:高科技(16.1%)、金融(15.5%)、醫藥(12.1%)。而快消貿易、能源化工這兩大行業則增長率較低,分別為7.9%和8.5%。

  智聯招聘線上數據也顯示,2015年第四季度求職期薪酬水準排名前十的行業中,專業服務/諮詢(財會/法律/人力資源等)行業以10634元的月薪穩居榜首,基金/證券/期貨/投資業以9204元的月薪排名第二;再次是仲介服務,平均月薪為8658元。

  收縮 企業調薪次數和覆蓋率減小

  由於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吸納就業能力最強的第三産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上升,目前主流觀點對我國就業形勢保持信心。但也有專家認為,未來我國可能面臨經濟增速和就業彈性“雙速”下降的壓力。究其原因,一是隨著勞動生産率快速提升,我國就業彈性有長期下降的趨勢;二是現代服務業發展更快,但創造就業的能力相對較弱,第三産業創造就業的能力可能不及預期;三是第一、二産業勞動力流出加劇,第三産業承接産業間勞動力轉移壓力增加。

  在就業壓力增大背景下,2016年多數企業對調薪也趨於謹慎。前程無憂公佈的報告顯示,2016年將進行一次調薪的企業比例較2015年小幅下降0.4個百分點,為69.9%;2016年預計調薪超過一次的企業比例將下降0.6個百分點,降至15.6%。可見,面對持續上漲的人工成本及運營成本壓力,計劃多次調薪的企業明顯減少,大部分企業採取了全年只進行一次調薪的策略。從企業調薪覆蓋率情況可以看出,2016年預計調薪覆蓋率在50%以下的企業比例明顯增加,而預計調薪覆蓋率在50%以上的企業亦有所減少,可見,2016年企業整體調薪範圍將有所收縮。

  報告認為,在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企業利潤空間縮小,支付能力下降,更多企業將採用減少調薪次數,並降低調薪覆蓋率的方式來減輕企業的營運壓力,企業有限的調薪資源也將向關鍵崗位與核心人才傾斜。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所副所長張車偉認為,當前經濟增速放緩、企業用工成本上升和利潤空間壓縮,是企業工資指導線漲幅下調的主要原因。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應大力為企業減稅減負,為企業漲工資提供空間和動力。

  事實上,對於企業而言,人力成本已經取代融資成本成為最大的壓力來源,“五險一金”的支出負擔過重且稅負過高。對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則提出了減輕企業負擔的思路,並提出要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打出“組合拳”,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企業稅費負擔、社會保險費、財務成本、電力價格、物流成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