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一位北汽電動車主的煩惱:電池頻故障 維權無依據

  • 發佈時間:2016-01-30 07:4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一位北汽電動車主的煩惱:電池頻故障、維權無依據

  隨著新能源汽車在2015年的大力發展,純電動車也開始慢慢進入普通百姓的生活中。然而電動汽車的大批量産,也讓更多品質、售後及使用方面的問題,暴露在陽光下。

  近日,北京的王女士在某汽車論壇上發帖,講述了她購買了北汽電動車後的“血淚史”。在購車後的一年時間裏,她的車出現了三次故障,其中兩次是因為電池問題。而且王女士車輛的情況,只能維修不能退換新車,這讓王女士一籌莫展。

  據悉,類似的案例在2015年其實存在很多,原因就在於新能源車私人市場銷售上演“大躍進”,而行業普遍存在的技術瓶頸、售後保障不足等問題仍然存在。而産業飛速發展的背後,反映出的也是消費者法律保障的缺失,以及産業整體技術發展落後等現象。

  消費者遭遇維權難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王女士是在2014年12月,于北汽新能源車的北京五方橋4S店購買的EV150車型,但買了之後才發現,一年多時間裏就出現了三次故障,其中有兩次都是因為電池故障。

  王女士描述道:“在購買了汽車5個月後,出現了第一次故障,將車送至北京來廣營4S店進行修理,對方説是因為我快充過一次電池引起的故障。後來他們幫我更換了電池芯,汽車才能繼續使用。在出現了這次問題後,我就比較謹慎,只使用家用充電樁慢充。”

  但在2015年12月底,汽車第二次出現故障,北汽新能源五方橋4S店的回答是:“系統需要升級。”

  而令人意外的是,就在這次系統升級後的第19天,電池的故障再一次出現。“車子剛剛開出家門十分鐘,正在行駛中就突然不動了,而且發出類似燒焦的氣味。如果是在高速公路上突然行駛不了,正好後面又來一輛卡車剎車不及,後果簡直不堪設想。所以我希望能夠退換一輛新車。”王女士不得不再次將車送到五方橋4S店,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然而在與4S店的交涉中,王女士並沒有得到滿意的結果。五方橋4S店的售後經理劉建新表示:“王女士車輛故障並沒有達到退換標準,只能維修,而且我也不能保證在短期之內車輛會不會再次出現故障。”隨後,記者也與劉經理進行了溝通,對方仍表示退換標準都是由廠家規定的,他們只是照此行事。不過就在記者要求劉經理向消費者解釋哪些情況可以退換新車時,他也未能明確答覆。

  無獨有偶,鄒女士同樣在這家五方橋4S店購買另一款型號的北汽新能源汽車。1月23日、24日,北京遭遇了入冬以來最強的寒潮,就在24日下午,鄒女士的汽車在不到一個小時裏,可使用的里程從50公里急速下降到3公里,最終導致車輛無法行駛。而此時,距離鄒女士提新車還不到一個星期。

  鄒女士告訴記者:“其實之前我也曾了解過,如果電動車使用暖風,電量可能會流失得很快,因此在1月23日充滿電後,我都沒有使用過暖風。而後,我的汽車也只大約行駛了50公里,而這輛汽車充滿電後的續航里程應該為160公里。”

  針對上述問題,北汽新能源汽車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北汽已經將電池納入到“三包”的範圍內。2015年的車提供6年/20萬公里的質保,2016年的車提供8年/15萬公里的質保。“和燃油車的油耗標準值一樣,電動車的設計里程是在平坦路面下勻速行駛的條件下達到的。但是在實際駕駛中,由於駕駛習慣和路面狀況以及氣溫的不同,不能達到設計里程的情況是很常見的,與電池品質沒有直接關係。一般情況下,受溫度影響,冬季或多或少都會出現電量下降導致里程下降的問題,這屬於正常現象,一般不影響日常用車,不屬於品質缺陷問題。”該負責人還表示,“如果消費者對檢測結果有異議,可以到國內擁有汽車品質評定資質的機構進行檢測,出具車輛品質檢測報告,要求廠家依據三包條文手冊解決問題。”

  目前,鄒女士已將車輛送至北汽的維修服務商處,由於她對電池品質表示嚴重懷疑,因此希望廠家能夠為她出具一份車輛檢測報告。不過截至記者發稿前,商家仍在用各種理由拖延檢測。“其實現在國內大多數汽車檢測機構與汽車生産廠家‘掛鉤’,相當於比賽中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如果檢測結果説電池沒有問題,我也只能認了。” 鄒女士道出了她的擔心。

  法律滯後無明確依據

  實際上,在2013年國家就出臺了《家用汽車産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俗稱“汽車三包”)。對於燃油汽車來説,發動機、變速器等核心部件,均屬於汽車強制“三包”的範圍內,而規定對於易損耗零部件的“三包”卻留存餘地,是非強制“三包”,這其中就包括了蓄電池。在此規定出臺之時,純電動汽車的發展和今天的狀況不可同日而語,因此規定並未針對此做出進一步的説明。

  記者在純電動汽車的産品説明書上看到,動力電池及控制系統屬於核心部件,核心部件還包括了驅動電機及控制系統、PEU總成和整車控制器。然而産品説明書的“三包”條款中,只寫到“購車發票開具之日起60日或3000公里之內,驅動電機、變速器的主要零部件出現産品品質問題的,消費者可以選擇免費換車或退車”,而並未提到動力電池出現問題後,是否能夠免費退換車輛。

  此外,記者在一份北汽電動車的購買合同上也看到:電池、電機、電控保修6年/15萬公里,而並未出現“三包”或退換等字眼。就此,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旭告訴記者,電池作為純電動汽車的核心部件,應該與燃油汽車的發動機、變速器一樣,受到同等的待遇。然而目前,僅在國家質檢總局的網站上,看到過相關部門對公眾留言回復中提到:“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應該屬於強制‘汽車三包’的範圍”。但並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款和正規的指導意見。

  其實“汽車三包”中還明確規定了,修理和退換車輛的具體標準。比如,在“三包”有效期內,如果汽車修理時間累計超過35天,或者同一個産品品質問題引發的修理累計超過5次,消費者可以換車;發動機換兩回仍不正常可退車;産品出現産品品質問題,消費者憑“三包”憑證由修理者免費修理,其中包括工時費和材料費。

  王旭認為對於新能源汽車的電池,目前還缺少類似在國家層面上的統一標準。比如,電池出現了哪種問題,必須更換新的電池或者進行整車退換,都沒有明確的規定。這就導致汽車廠商往往具有較大的自量權。記者詢問了北汽新能源汽車上述負責人,他也表示關於退換車輛目前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只能根據損壞的具體情況來定奪。

  與此同時,記者還從劉經理那裏得知,王女士第一次修理車輛,並不是在他們的店裏進行的,而且他找不到第一次的維修記錄。而記者再次向王女士求證,她表示前兩次故障的修理,並沒有人向她提供過車輛的檢測報告,甚至沒有任何維修憑證,她只有拖車記錄才能證明自己的汽車確實出現過問題。

  就此,記者了解到,汽車在正規維修點進行維修後,維修人員必須出具一式兩份的維修憑證,一份保存在商家,另一份交給消費者,同時應該將維修記錄上傳到企業網站上。王旭告訴記者,對王女士汽車維修的處理方法,4S店顯然涉嫌違規。對商家這樣的違規操作,並沒有任何違規成本,而這樣的疏漏卻常常成為商家拒絕消費者要求的託詞。

  電池技術成行業掣肘

  近兩年,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勢頭十分迅猛,特別在2015年上演了一場“大躍進”。數據顯示,2015年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在新增汽車銷售中的佔比首次突破1%,截至2015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産銷近50萬輛,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而作為新能源汽車銷售排名較前的車企,北汽新能源全年銷售20129輛,同比增長3.6倍,目標市場佔有率擴大到25.8%,繼續蟬聯國內純電動汽車銷量桂冠、並位居全球單品銷量第四位。

  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告訴記者,目前私人購置新能源汽車有明顯興起,尤其是純電動汽車。在北京這樣的一二線城市,純電動汽車不受號牌的限制,2015年1~9月份,北京純電動車銷售達到6000台,天津和深圳也相同。而在三四線城市,由於政府的補貼幅度比較大,低價位的純電動汽車也廣受青睞,像在伊春、九江、上饒等一些大家並不太熟悉的城市,新能源汽車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然而在記者與諸多消費者的溝通中發現,由於國産新能源汽車在電池技術的缺陷,讓很多想要購置新車的消費者望而卻步。崔東樹也認為,對於很多預算比較充裕的消費者表示,如果沒有號牌的限制,他們都仍然會選擇傳統汽車。

  據英國《金融時報》的調查顯示,中國的電動汽車電池工藝水準遠遠落後於日本和南韓,“日本電池平均能量密度比中國平均水準要高出30%~40%,充電次數也是中國的幾倍。”目前,後兩者控制了全球70%的鋰電池市場。

  有關資料顯示,儘管在國內有近2000家動力電池生産商,但能夠進入整車廠供應鏈的只有 比亞迪 、力神、國軒、萬向、比克等少數幾家,而能夠進入國際整車或者合資企業新能源車企供應鏈的則幾乎沒有。隨著LG化學、三星SDI、SK、波士頓等國際電池巨頭在中國大規模量産,國內動力電池生産企業必然會受到較大衝擊。

  而在近期舉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也提出,國産新能源汽車最大的短板就是動力電池。“從長遠來看,第一,不能用追求電池的重量來換取里程;第二,要降低電池成本,要過渡到無補貼;第三,不但電池電機系統要好,而且整個車的輕量化、風阻力效能都要提高;第四,也是最關鍵的,要提高動力電池的水準。”董揚認為。

  當然,新事物的發展在初期總會出現各種問題,而電動車要真正做到走進私人消費市場,産品品質、售後服務等,都是不可避免的問題。在此過程中,廠家和經銷商就要更多承擔解決問題的角色,這樣才能保障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向好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