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三大主糧價格齊跌 農産品價改或加快成行

  • 發佈時間:2015-10-27 09:04:19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金嘉捷  責任編輯:王斌

  三大主糧價格齊跌 農産品價改或加快成行

  豐産不豐“收”,這個秋天農民或許樂不起來。

  三季度以來,國內三大主糧價格節節下跌。據統計,玉米跌幅最大,收購價由全年高點2279元/噸跌至1980元/噸,降幅達13.1%,小麥收購價由全年高點2564元/噸跌至2274元/噸,降幅達11.3%,早稻收購價由全年高點2720元/噸跌至2595元/噸,降幅達4.6%。

  進口和産量雙增長

  “現在玉米的國家收儲價格是1元/斤,但實際上市面價格已經降到7毛多了。”這是來自農民的無奈聲音。

  今年9月,國家7年來首次下調玉米臨儲掛牌收購價,從去年的1.12元/斤降至1元/斤。受市場對玉米臨時收儲政策調整的預期等影響,玉米市場收購價快速下跌,已逐步和國際低價接軌。

  玉米是三大主糧中過剩最為嚴重的一個品種。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告訴上證報記者,玉米供給過剩的格局一方面是由國內産能過剩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國外低價雜糧進口的替代效應。三大主糧由於受關稅配額調控,其直接進口量並不多,大概在300到500萬噸,但是替代玉米的高粱、大麥等雜糧進口有1000多萬噸,影響了國內的玉米存量。

  “過去幾年,國內糧食價格偏高,社會對價格的高預期也調動了農民發展農業生産的積極性;再加上國家鼓勵培育新興主體,許多大戶、資本紛紛投資開發農業,導致了現在的産能嚴重過剩。”李國祥説。

  一面是産能和進口高企,一面是市場成交寥寥。在10月22日至23日舉行的國家臨時存儲玉米競價銷售交易會上,計劃銷售的529.71萬噸才賣出2500噸,成交率僅為0.05%,成交均價2370元/噸。國聯證券分析師王承在研報中稱,在高庫存和高産量的壓力之下,我國玉米價格有繼續下行的可能。

  價格和結構面臨雙調整

  今年糧價縮水的局勢可能加快行業價格機制改革和産業結構調整的步伐。本月發佈的《關於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明確,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注重發揮市場形成價格作用,農産品價格主要由市場決定。對不同品種實行差別化支援政策,調整改進“黃箱”支援政策,逐步擴大“綠箱”支援政策實施規模和範圍。

  去年,我國取消了棉花、大豆臨時收儲政策,實行目標價格補貼辦法,為其他農産品支援政策提供了改革方向。長江證券分析師陳佳認為:“今年以來,國家多次強調完善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預計國家玉米臨儲政策將很快迎來調整。”

  本月21日,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司長許昆林國務院新聞辦召開推進價格機制改革有關情況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在放開煙葉收購價格後,農産品的價格完全由市場形成,沒有政府定價項目。但是,放開以後也不代表政府不管,要採取多種手段和措施來穩定農業生産。

  李國祥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國家將對小麥、水稻的價格採取穩定政策,而玉米臨時收儲價格明年可能還會降低,其他農産品的臨時收儲政策或將取消。“至於取消之後的補貼制度要怎麼做,目前中央還在全國各地做調研製定。”他説。

  價改背後是整個産業種植結構的調整。過去幾年,我國的農作物存在資源配置不合理現象,耕種主要都集中在少數幾個品種上。未來將逐步減少生態脆弱地區的玉米種植,採取多種穀物輪作,增加品種多樣性和均衡性。此外,通過價格補貼政策調整種植結構,減少過剩産能。

  深加工和飼料迎利好

  糧價下跌也讓部分下游企業看到了希望。目前,玉米等下游深加工企業大多數仍處於虧損或停産狀態,開工率較低。長江證券認為,成本端改善或將引發業績的短期彈性,食品飲料行業中以玉米、小麥、大豆等作為主要原材料的下游企業將直接受益於原料價格下跌帶來的成本改善。

  國泰君安期貨研究員認為,由於玉米澱粉價格下跌,白糖和澱粉糖的價差持續拉大,澱粉糖有替代優勢,另外,澱粉價格下降使國內澱粉逐漸具有出口的價格優勢,可能提振澱粉需求。

  不過,玉米深加工行業自身處於過剩狀態,生産率能否提高還要看下游需求。業內專家指出,今年深加工行業虧損嚴重,因此關鍵還要看能否出口改善盈利或尋找産品創新。

  除此之外,下游的飼草生産或將是未來行業的發展方向。李國祥指出,目前我國的豬肉消費已經處於飽和,未來國內的牛羊肉奶等消費還有增長空間,這就對飼草産生需求。“我國現在飼草進口需求較大,玉米産量又嚴重過剩,當鼓勵培育青儲玉米等,在玉米長到一半的時候收割作為飼料,消解這部分産能。”

農産品(000061)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