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媒體質疑足球改革“去行政化”:財務能否公開

  • 發佈時間:2015-09-01 06:49:00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金瀟

  【産業·公司】足協改革方案公佈 歷經11年“管辦分離”變現實

  在中國足球歷史上,“8·17”或許將會成為一個重要的時間點,多方呼籲11年的足球改革終於邁出了實際性步伐。

  8月17日,中國足球改革發展工作會議在國家體育總局舉行,會上正式公佈了《中國足球協會調整改革方案》(下稱《方案》)。根據《方案》,中國足協將與國家體育總局脫鉤,適時撤銷足球中心並按規定核銷相關事業編制。也就是説,挂在嘴上十多年的中國足球“管辦分離”,終於要變成現實。

  足球改革首次涉及去行政化

  據了解,此次足球領域的改革,主要基於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針對發展我國體育産業而制定的方向政策之上。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曾在去年12月舉辦的全國體育局長會議上表態稱,足球將成為體育總局未來針對體育改革的試點工程。

  總體來説,去行政化、足球俱樂部投資多元化、完善聯賽體製作將成為新階段足球改革的重要方向。而在8月17日新聞發佈會上,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中國足協主席蔡振華表示,足協將在今年年底中國足協會員大會(“足代會”)之前完成脫鉤的主要工作,“調整改革後,足協是具有公益性質的社會組織,承擔體育部門在足球領域的管理職責。”

  根據《方案》,改革之後足協擁有絕對的自主權,即在足協與總局脫鉤完成之後,體育總局將不再具體參與足球業務工作,對中國足協僅給予必要的業務指導與監督管理。此外,足管中心將由事業單位向社團常設辦事機構(協會秘書處)的職能轉變,改變中國足協與足球中心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組織架構。轉變完成後,適時撤銷足管中心並按規定核銷相關事業編制。也就是説,未來足協的主要職責將從行政管理更多轉向活動組織。 此外,按照《方案》所述,原有足協人事安排也進行了新的調整。足管中心領導班子成員作為國務院體育行政部門代表進入足協工作,免去事業單位職務。其他人員則自行選擇進入足協或留在體育總局系統內工作。也就是説,蔡振華和中國足協現任4位副主席(即足管中心主任、3名副主任)都將留任中國足協。

  管辦分離,財務能不能公開?

  中央電視臺體育賽事頻道編輯部主任張斌將足協“脫鉤”體育總局稱為中國體育改革的一項標誌性變化。在他看來,這也是足球改革中難度最大的一項措施。

  此次足協“單飛”的關鍵是體制和管理機制的改革,遼寧省足球協會原秘書長黃祖剛認為,其核心即是改革中國足球管理機制一直以來的“管辦不分”。

  “管辦不分”是指中國足協與總局足管中心之間的關係,雖然這兩個機構分別擔任不同的職能,但是一直被指 “一個班子,兩塊牌子”。 早在2004年,當時中超7傢俱樂部投資人就曾組成“G7聯盟”,提出“政企分開、管辦分離”的訴求,直指足協對聯賽“既是縣官、又是現管”的“管辦”問題。在這場風波過後,次年國家體育總局批准成立了中超聯賽股份公司來接手中超聯賽工作。但當時的中超公司管理層仍由總局足管中心的官員兼任。直到2012年《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管辦分離改革方案》正式推出,才確立了將聯賽的辦賽職能從足協剝離,成立職業聯賽理事會的概念。

  一位資深體育評論員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管辦不分”帶來的首要問題在於管理人員的不專業。“這個不專業不僅體現在足球運動的專業化,還體現在足球職業化以後市場化運作的方式。之前足協的管理人員都是行政人員出身,面對足球的職業化發展缺乏相應知識和經驗。”他表示。

  此外,“管辦不分”也給國內職業俱樂部的發展帶來了一定阻力。據了解,目前中超公司36%的股權由中國足協掌握,各俱樂部分別擁有4%的股權。在這種情況下,聯賽大部分的商業資源由足協掌握,俱樂部無法保證自身的話語權,同時也束縛了俱樂部的發展。

  “足協的財務不公開也是過去大家一直爭議的焦點。”該評論員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足球已經市場化,俱樂部花的基本上都是投資方的錢或者運營收益,不是政府撥款。每年全國總有一兩傢俱樂部因為經費困難而舉步維艱,足協每年的經費花去了哪一直是一個疑問。此次管辦分離後,大家最期待的就是足協有沒有可能財務公開。”

  此次與體育總局脫鉤改革完成後,足協將執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單獨建賬、獨立核算。

  8000億市場空間待開發

  在中超評論員肖良志看來,此次足球改革的另一個重要意義在於,足協改制之後中國足球有望真正進入市場化大潮。

  肖良志認為,中國足球協會化之後,在進行市場決策時會少考慮政績觀而優先考慮足球的未來發展。“這將是一個標誌性的改變,因為過去這些人考慮政績上的要求,必然會犧牲本來應該去打基礎的這些方面,而專注于國奧隊的備戰,國家隊的備戰,忙於職業聯賽的事務。一旦出現問題,這個沒有基礎的樓閣就會掉下來。現在這個問題只要改革到底,這個就不復存在了。”肖良志表示。

  此外,足球市場與管制的分離也成為業內人士最為看好的一點。在過去,中超公司表面獨立,實際隸屬於足協,缺乏良好的商業運營能力,中超聯賽的商業運營一直被人所詬病。運營模式的不完善使得國內的足球俱樂部一直以來只能依靠投資企業的“輸血”維持運作,俱樂部的命運也只能取決於投資人的興趣和愛好。在這種情況下,國內俱樂部往往避免不了隨投資者變更而在城市間頻繁遷轉,不僅缺乏穩定的球迷群體,也一直難以培養獨有的城市足球文化。以山西中優嘉怡俱樂部為例,2014年年底,這支曾經被譽為山西足球驕傲的山西第一支本土職業足球隊,在面臨資金缺口的情況下,不得不出走呼和浩特,改為呼和浩特中優足球隊。

  數據顯示,足球是體育産業最大的單一項目,佔體育産值比重超過40%,全球球迷超過16 億人,中國球迷超過3 億。按照中國體育産業2 萬億市場空間計算,足球産業市場空間在8000 億以上。近年來,在産業環境逐漸優化的情況下,也有越來越多的資本逐漸介入中國足球産業。

  前述資深體育評論員表示,在足球改革的大方向下,未來足協的功能會更加清晰化,俱樂部的商業運營也會逐漸走上軌道。“在足協改制後,如果可以吸引更多的專業人士參與到球員培養、市場運作中,足球的産業化發展未來會有一個可期許的飛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