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討論天然氣降價 正與中石油等協商
- 發佈時間:2015-07-31 07:14:03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李春暉
由於國際能源價格在過去一年裏大幅下降,企業利潤持續下滑,天然氣的生存空間被明顯壓縮。
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稱,有中石化專家透露,國家發改委正在考慮降低天然氣價格,非居民天然氣價將會下浮0.4元到1元每立方,目前正與中石油等油企協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多位接近發改委的人士求證,證實此事仍在討論中。但天然氣價格下降很難平衡環保、穩增長、企業利益以及能源結構調整等多方訴求,因此短期內並沒有確定將會降價。
中國能源網首席資訊官韓曉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天然氣價格過高,競爭性急劇下降,如果不及時降價將會丟失更多市場。
天然氣生産供大於求
根據目前的天然氣改革方向,天然氣價格與可替代能源價格掛鉤,由於石油價格腰斬,加上煤炭價格持續低位運作,業界對天然氣價格下調的傳聞也多了起來。
今年4月1日,我國天然氣價格正式並軌,各省增量氣最高門站價格每立方米下降0.44元,存量氣最高門站價格每立方米上調0.04元,這也是我國價格改革中,首次大幅下調天然氣價格。“還是太高了。”韓曉平介紹,國內天然氣的價格甚至比進口LNG價格還要高,經濟性大打折扣,市場急劇萎縮,很多地方出現了“逆替代”現象,一邊是可替代能源紛紛以“白菜價”參與競爭,另一邊是天然氣供大於求的態勢愈演愈烈。
中商情報網稱,2015上半年,中國天然氣産量65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8%;天然氣進口量293億立方米,增長3.5%;天然氣消費量906億立方米,增長2.1%。
據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副研究員田智宇介紹,幾年前很多企業都看好天然氣需求的增長,進行了大量項目投資,雖然許多地方政府也在同步促進天然氣消費,但目前的結果還是産能的增長更快。此外,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也讓天然氣消費從本世紀最初10年的年增長15%,放慢至如今的10%以下。
本週,高盛公司將2015年下半年和2016年的天然氣價格預測值分別從先前的3.3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和3.5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下調至2.75美元/百萬英熱單位、3美元/百萬英熱單位。
“所以説天然氣降價是完全有可能的,但目前降價主要是為了消納過剩的産量和進口量。”田智宇分析,預計到供需實現再平衡後,天然氣價格將會再次上浮。
降價阻力仍大
價格下調的另一個好處在於降低企業成本。在今年4月天然氣價格並軌後,有專家測算將給下游用氣企業減少300億元左右的用氣成本。
據業內人士透露,在經濟下行壓力、企業利潤持續下降的背景下,有經濟主管部門表示希望降低天然氣價格。同樣支援降價的聲音還來自環保領域。因為天然氣的碳排放量僅為煤炭的一半左右,被認為是相對清潔的能源。
韓曉平認為,如今天然氣價格高企釋放了錯誤的信號,天然氣從投産到使用至少需要3年以上,市場很有可能因為目前的高價而放棄使用天然氣,使天然氣在更長時間裏失去競爭力。《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我國在過去幾年中分別與俄羅斯、卡達等國簽訂了大規模的天然氣協議,而用韓曉平的話説:“這些協議價格太高了。”
據媒體報道,2015年以來,國際上的進口天然氣價格暴跌,中俄兩國企業對天然氣西線的價格有了極大分歧,中俄西線天然氣項目被推遲了。中石油內部一位天然氣方面的官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關於價格的確還在談判,西線一直都沒有確定會何時簽署合同並開工。
“現在要做的是再去和對方談合同,必須要明白,只有保住市場,讓需求有所增長才能解決問題。”韓曉平説。
他的話同樣適用於中國企業。我國天然氣價格高企的另一個原因是中間成本過高,而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正是天然氣市場化程度較低。
由於天然氣輸配環節具有較強的自然壟斷性,管道建設、運營由少數企業負責,成本難以核算,目前降低天然氣價格阻力仍然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