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能源 > 石油天然氣 > 正文

字號:  

4月天然氣消費同比下降5.9% 價高難同煤競爭

  • 發佈時間:2015-05-26 07:0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天然氣消費增速開始放緩。國家發改委經濟運作局近日發佈的4月份天然氣運作情況顯示,4月份天然氣消費量127億立方米,同比下降5.9%。這是今年以來天然氣消費首次出現月度負增長。

  一位燃氣公司人士對記者稱,今年以來天然氣消費不暢,三桶油的天然氣出現賣不出去的跡象,需求不旺始終存在。

  中國天然氣消費從1998年開始快速增長,年均增長16%左右,從2004年起增速更快。到2013年我國天然氣佔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由上年的5.4%上升到5.9%。

  不過2014年,天然氣消費量增速出現下滑。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的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增幅僅為7.4%,是近十年來同比增速首次出現個位數增長。

  國內天然氣消費長期受到價格的困擾,2011年底起,國家發改委先是在廣東、廣西試點,此後在全國推開,工業領域實行存量氣和增量氣兩種價格。但據本報記者了解,從價格改革上調天然氣價格起,很多工業企業不樂於用氣,轉而以電代氣,用氣規模大的地方天然氣消費增速即放緩。

  今年2月底,發改委通知自4月起將各省份增量氣、存量氣最高門站價格分別降低0.44元/立方米和0.04元/立方米,實現存量氣和增量氣價格並軌,氣價下調。但上述燃氣公司人士對本報記者稱,即使價格有下調,天然氣銷售情況也並不好,氣價不足以和煤炭競爭,難以適應以氣代煤治理污染的思路。

  我國目前的進口氣規劃在不斷推進,東北、西北、西南和海氣登陸的格局基本形成,供應能力充足,加之國際市場在逐漸形成,現貨LNG(液化天然氣)價格在低位運作,供需之間的天平向需求一方傾斜。

  中石油規劃總院韓景寬副院長對記者稱,未來消費增長可能不會如前期那麼快,供過於求或成為未來天然氣持續的新特點。

  天然氣消費比重提升是為了治理污染,並被賦予替代煤炭的角色。去年國務院印發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設定2020年天然氣消費達到4000億立方米左右,佔一次能源消費的比例12%左右。

  根據規劃,2015年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要佔到7%~8%,不過按照目前增速,實現目標並不樂觀。

  國內天然氣應用主要是工業、城市燃氣、發電、化工、交通運輸領域。工業用氣佔到天然氣消費總量的三成多。

  在治理污染的大背景下,很多地方都在降低煤炭消費比例,提高天然氣消費比例。以京津冀為例,持續推動“煤改氣”,能源諮詢公司安迅思跟蹤統計,2015年天津、河北兩地新出臺相關政策,重點強調整改燃煤鍋爐和電廠煤改氣,量化整改進程,削減燃煤量,大力推廣發展清潔能源。

  但是同等熱值天然氣價格高於煤炭,煤改氣的推廣並不是一帆風順,影響了大多數工商業用戶進行“煤改氣”的積極性。

  安迅思認為,天然氣資源難以保障,冬季供暖天然氣用量增加,資源短缺,部分地區管道鋪設不到位,天然氣穩定供應受到影響;政府補貼末端到位率低,都影響到天然氣使用。中央財政補貼和地方財政支援力度不一、政策落地不明朗,末端到位率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鍋爐煤改氣推廣進度。

  “煤改氣”之外,有關部門還在推動天然氣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應用,包括LNG汽車、CNG(壓縮天然氣)汽車、公共交通、內河航運的LNG改造等等。“這些領域需要不同部門協調,出臺針對性的細則、標準、技術規範,否則推廣不易。”上述燃氣公司人士對本報記者分析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