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多家央企傳出合併傳聞 市場尋找新“中國神車”

  • 發佈時間:2015-06-23 08:59:24  來源:新京報  作者:趙嘉妮  責任編輯:朱苑楨

端午節前,傳聞已久的南北船合併又掀起一陣央企重組的議論熱潮。

  端午節前,傳聞已久的南北船合併又掀起一陣央企重組的議論熱潮。

  隨著中國重工因“擬披露重大事項”的臨時停牌,市場對於南北船複製南北車的猜想愈加狂熱。儘管在宣佈停牌的幾天后,中國重工特意發佈公告,解釋了停牌不是因為合併,而是與母公司中船重工整合部分資産,但仍沒澆滅外界對於南北船合併的期待。

  從去年開始,近一年時間裏,由南北車打頭陣,關於南北船、三大航、石化雙雄、寶鋼武鋼等央企合併的消息滿天飛。隨著南北車合併前後,股價從五六元,漲到30多元,資本市場也掀起了央企重組、合併概念潮。

  過去十多年,伴隨著國家對央企“做大”的要求,央企的業績也在逐步提升。此番央企合併,對於市場、對於消費者、對於央企員工,將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還不得而知。

  央企“做大”,效益騰飛

  2003年以來,隨著“做大”需求以及當年成立的國資委對央企競爭力的期待,部分行業進行了合併重組,從那之後,央企的日子開始“滋潤”起來。

  2000年,劉鑫(化名)大學畢業,被分到中石油位於西北地區的一個油田上工作,從最辛苦的油井作業幹起。

  到了2004年、2005年,油田開始扭虧,效益也好了起來。劉鑫記得,那時生活設施、礦區投入都明顯改善,“以前都是破破爛爛的”,當然,個人收入也跟著增長了。

  劉鑫的經歷,與國企央企上世紀改革的步伐屬於同一個節奏。

  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到21世紀初,隨著市場化的進程,許多計劃經濟部門開始拆分,其中包括石油、通訊、民航、航太、郵電、鐵路等。

  2003年之後,由於“做大”需求以及當年成立的國資委對央企競爭力的期待,一部分被拆分的行業由於不同原因進行了合併重組,從多強並立變為寡頭甚至壟斷格局。也就是在此之後,央企的日子開始滋潤起來。

  曾經長年跟蹤報道國有企業的老記者對記者回憶,90年代,很多國企的效益非常不好,可以説快揭不開鍋了。但最近十年,隨著國內經濟快速發展和國內基礎建設等大規模實施,國企(央企)效益也快速提高。

  記者不久前曾到訪中石油旗下的寶雞鋼管,隨著西氣東輸等大型國家戰略的需要,該公司的鋼管産量從2004年的37.6萬噸,增加到2012年曆史峰值的184.2萬噸,大約是2004年的5倍。銷售收入也從2004年的12.22億元,增加到2013年的115.51億元,幾乎是其十年前的十倍。

  隨著央企的日子好起來,員工的心也更加穩定,哪怕是降薪、反腐等大變動,也沒有出現大規模離職潮。

  劉鑫告訴記者,在中石油A股上市前幾年(2007年正式上市),石油被分開為兩部分,原來的70%歸非上市部分,其他30%歸上市部分,自己所在崗位是屬於前面的那種,只有原來的七成工資,並且沒有獎金。儘管如此,也沒人走。而且,很多石油員工的配偶就在石油系統內,老石油人也會讓自己的子女工作在自己奉獻了青春的地方。

  “現在就業難,在北京上海之類的地方,每個月幾千塊的薪水,還要租房,吃住也麻煩。在學校裏過慣滋潤日子的孩子,一齣來就要打拼太辛苦。”劉鑫對記者説著這樣的想法,也是很多石油員工的想法。“國企工作比較穩定,上班有保障。沒聽説有從石油離職去私企的,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誰離開。”

  從做大到做強,合併傳言四起

  儘管除了已經完成的“南北車”和“國電投”之外,其他央企尚未承認將要進行合併重組的相關事宜。但市場已經對央企合併頗為看好。

  今年一季度,中組部突然宣佈,將兩家造船央企,即“南北船”的領導層進行對調。其中,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俗稱“南船”)董事長胡問鳴調任中國船舶重工集團(俗稱“北船”),擔任新設董事會董事長一職。中船重工原黨組成員、副總經理董強則調任中船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

  儘管事後雙方均否認這意味著合併,但此前曾有南北車“傳言—不回應—再傳—否認—停牌—確認合併”的過程,讓市場更加期待。

  而在端午節前一週,中國重工因“擬披露重大事項”而臨時停牌,儘管幾天后,中國重工特意發佈公告稱停牌並非重大資産重組,但是已經無法熄滅外界的追捧。在資本市場上,中國重工股價從年初開始傳聞的8元左右,漲到停牌前的20元,中國船舶從年初的30元飛漲到56元。相關上市公司股票也受到熱捧。

  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央企“走出去”戰略等驅動下,央企的整合傳聞以及事實進展,已經在大規模地發生。據新京報記者整理,自南北車合併開始,在目前僅剩的不足110家央企中,已經有過合併傳聞的央企至少超過20家。

  儘管除了已經完成的中國中車(南北車)和國電投(中電投、國家核電)之外,其他央企並無一家公開承認將要進行合併重組的相關事宜,但市場已經對合併頗為看好。

  長年關注央企改革的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央企重組浪潮才剛剛開始,許多合併都在醞釀之中,特別是央企分類改革的細則目前還沒有出臺。出臺後,央企將迎來拆分歸類重組階段,更多的合併方案將會出現。未來5到7年內,央企的數量可能將從現在的100多家減少到30至50家。

  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認為,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本輪整合的定位也非常明確,“促進強強聯合,優化資源配置,有效解決重復建設、過度競爭等問題”,這意味著中央目前最為重視的是“強強聯合”。

  管清友認為,目前國內面臨嚴重的産能過剩,必須依靠出口和産能輸出來化解,而在國際市場萎縮的背景下,只有通過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才能實現出口的高增長。而強強聯合的方式短期內可以避免內部的惡性競爭,打造國家品牌,對“走出去”效果最為明顯。

  哪些央企可能成為下一場“強強聯合”盛宴的主角?國泰君安宏觀分析師任澤平認為,産業集中度不高、核心競爭力與國際同業大型企業存在一定差距、存在惡性競爭或者嚴重産能過剩的外向型行業,出現重組整合的可能較大。建材水泥、鋼鐵、煤炭、航運、船舶製造、軍工等行業很有可能被納入央企合併名單,以期強強聯合、輸出産能、參與全球競爭。

  “好日子”恐難持續?

  面對從“做大”到“做強”的目標,專家認為,部分産能過剩的央企,可能將面臨減員增效的選擇。

  過了十多年好日子的央企,儘管最近經歷著世人的更多矚目,但未來的日子也許沒那麼好過了。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告訴記者,央企的合併重組是有雙重性的。一方面是強強聯合,提高核心競爭力後,效益也會隨之增加。但是為了提高效率,強者也需要轉型升級。另一方面是消除産能過剩,部分處在産能過剩行業的央企,日子將變得更加艱難,其中部分下屬企業和個人,也將面臨下崗、分流等痛苦的過程。儘管這一切近期內還不會發生,但長期來看,幾乎每一個央企都將面臨減員增效的選擇。

  李錦認為,隨著市場化程度提高,“國”“民”同臺公平競爭的趨勢,大部分央企的日子都將不再是高枕無憂了。

  此外,競爭者、消費者等對合併後的央企更加“壟斷”的質疑也未曾間斷。其中,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勝軍就認為,現在熱炒的央企大合併,可能會讓改革開倒車。

  劉勝軍告訴記者,原來中央要求抓大放小,通過合併重組導致了超級規模的企業。央企現在的成績,更多的是得益於過去十年的經濟騰飛、壟斷優勢以及政策資源。

  “央企日子變得好過了,改革也就會受到利益干擾,造成停頓,甚至局面逆轉。比如,國家曾要求國企退出房地産等競爭性行業,但央企並沒有聽話。當初説企業取消領導者行政級別,至今也沒做到。”劉勝軍説。

  而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再次提出“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方向後,焦點卻被央企合併替代。“合併並不是改革”,劉勝軍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像十五屆四中全會説的那樣,打破壟斷、破除政企不分、充分市場化才是改革的真正方向。

  但不管國家如何決議,央企們如何整合,劉鑫並不打算離開石油系統。

  “與中石化的合併消息也有聽到過,但是大家也沒有什麼想法。合併也接著幹,不合併也接著幹。” 在劉鑫心裏,去外面月薪一兩萬也沒有國企幾千塊錢好,因為有歸屬感,從爺爺奶奶輩到爸爸媽媽,都在這個系統裏。“牢靠、穩定、有預期”,是他對所在系統的認知。

  但對於改革,劉鑫承認自己也是有憂慮的。“如果民營"資本家"進入國企,我們的老闆是誰?”劉鑫覺得,原來是給國家幹活,放心。但是如果給資本家幹活兒,穩定的保障就沒有了,生怕“用青春賭了一把,賭鐵飯碗,卻賭成了玻璃碗。”

央企控股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航太資訊 27.13 7.28%
2 中國長城 8.79 7.20%
3 有研新材 11.38 6.75%
4 易華錄 34.11 5.96%
5 中航飛機 18.18 5.82%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中環裝備 14.12 -3.81%
2 國投中魯 12.52 -3.32%
3 天科股份 12.31 -3.15%
4 中材節能 9.58 -3.04%
5 淩雲股份 15.21 -2.75%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