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長慶和延長石油漏油頻發 處罰金額被指九牛一毛

  • 發佈時間:2015-05-11 08:11:02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謝淩宇

  陜北地區石油、煤炭等資源儲備豐富,但時不時遭受石油泄漏事故襲擾,這給當地生態環境造成影響。近期,陜西省環保部門對發生洩露的兩家企業長慶和延長集團開出罰單,並約談企業負責人。但“五一”期間,長慶油田再次發生原油(59.26, -0.13, -0.22%)泄漏事故。專家指出,陜北頻發漏油事件反映出企業環保意識還比較薄弱,也折射出我國生態環境層面法制還不健全,缺少執法手段,監管和處罰力度不足。

  石油管道漏油早已是業內“常態”

  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位於陜西省延安市安塞縣的長慶油田因輸油管線破裂,原油外泄,部分污染物隨著雨水流入延河上游區域,造成延河水體污染。據了解,類似的漏油事故,從今年3月底到4月初就發生了5起。

  陜西吳起縣地處延安市西北部,這裡是典型的黃土高原溝壑地貌,植被稀少,水源匱乏,生態條件相對脆弱。石油工業成為吳起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3月底,一起較為嚴重的原油泄漏發生在吳起縣一個村莊的溝道裏,初步估計泄漏原油可達20方左右,在溝道形成了寬約三四米、長約四五百米的“蜿蜒”油河。經進一步調查,該輸油管線因“自然腐蝕”發生破裂。

  原油泄漏,在陜北一些地區時有發生。據媒體報道,早在2012年4月,陜北安塞縣、宜君縣等相繼發生泄漏事故,初步認定為“管線老化”所致。據當地媒體報道,2012年6月,榆林市靖邊縣發生一起原油泄漏事件,致使當地一面積達800畝的水庫受到污染,大量魚蟹死亡,村民及牲畜飲水無法使用。

  2014年6月至8月,陜北又發生多起原油泄漏事故。其中,6月24日吳起縣白豹鎮發生一起重大原油泄漏事件。據當地村民描述,泄漏的一瞬間,原油直噴如柱,隨後流入鄉鎮街道,白豹鎮瀰漫著原油氣味。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説,石油管道漏油早已是業內“常態”,多是“管線腐蝕老化”造成破裂。泄漏造成生態環境嚴重破壞。“但是對企業來説,更換管線費時費力、成本高,行業不願意這麼做。”

  環保廳約談企業並開出罰單

  漏油對當地環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需如何進行生態修復?

  針對現狀,今年4月初,陜西省環保廳介入調查,並對漏油主體的兩家企業長慶、延長集團和延安市環保局,進行約談。隨即按照新的環保法,對兩家企業開出罰單。

  目前,當地環保部門已根據相關規定,向長慶石油下達了32萬元的罰款。此外,一線工人、基層管理人員等7人分別給予2000元到4000元不等的罰款,其中3人被免職。

  陜西省環保廳調查結果顯示,根據環保部突發環境事件分級,3月底發生的污染事件屬於一般突發性環境事件。這幾起事件雖發生在不同地方,但對周圍荒坡、溝渠或林地造成了污染,慶倖的是原油沒有進入水體。

  陜西省環境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工作人員王永明説,輸油管線腐蝕破裂,一方面是因為輸油管線建設沒有達到國家標準,當時建設時設計標準低,使用壽命有限。另一方面,説明企業對環保工作不夠重視,管理不到位。

  王永明表示,原油泄漏頻發,説明在陜北油氣田開發過程中,環境應急設施不完善、環境安全得不到保障;環境安全隱患排查不深不細,很多輸油管線、集輸站、井場運作時間長、地質條件差、監管不規範。

  陜西省環保廳巡視員王新榮表示,對環境安全事件,陜西省採取“零容忍”的態度。要求長慶、延長石油採取嚴厲處理措施,來遏制環境污染多發、高發態勢,解決影響群眾生命健康的問題。

  處罰數目對油企算不上“九牛一毛”

  專家表示,32萬元的處罰,在新環保法中算是最高限額,但這樣的數目對石油企業來説,連“九牛一毛”都算不上。漏油事故頻發,折射出的一方面是環保領域,監管問責制度不到位;另一方面,是有關生態補償的法律法規不健全。

  西安交通大學陜西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育寶説,美國有專門的石油污染法,但我國目前處理油污事故,依靠環保法、礦産資源法等。

  專家表示,由於缺乏統一的補償標準和辦法,導致在生態環境破壞的時候,企業經常以無具體賠償標準為由推諉,延遲賠償;漏油造成污染的程度很難評估,目前只能測算針對水資源的污染,針對生物多樣性的損害還不能準確估算,這也是生態補償面臨的難題之一。

  王育寶建議,政府應儘快制定非再生資源生態補償相關法律,因為沒有法律,漏油事故就難以追究刑事責任。目前行政處罰的問責形式,對責任人沒有威懾力,在建設中存在偷工減料,也沒法嚴格管控。

  政府要加強監管力度,提高執法透明度。

  專家建議,環保部門要加強生態監管,對油企在生産中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生態污染要給予嚴厲懲處。

  另外,要建立起多層次的生態環境成本補償機制。王育寶建議,按照“開發者保護、污染者治理、破壞者恢復、受益者補償”的原則,明確油企、社會公眾和各級政府的責任,建立多層次的、跨區域的生態補償成本分擔制度;同時,可設立環境損害賠償基金,開徵能源稅、污染稅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