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産經 > 環保 > 正文

字號:  

湖南創元鋁業被曝重污染:地裏種的橘子沒人敢吃

  • 發佈時間:2014-12-08 16:02:39  來源:新京報  作者:陳傑  責任編輯:張少雷

  從堆放固廢的地方滲透下來的積水變成了散發著惡臭的污水,最後匯入沅江。

  山谷裏隨處可見的固體廢料。

  在工廠衛生防護區範圍內,一些蘭竹的葉子被排放的粉塵腐蝕。

  衛生防護區內生長的枳殼因為遭到污染(中間為正常的橘子),外形已經發生了明顯變化。

  2014年11月初,我接到群眾投訴,反映位於湖南常德市桃源縣盤塘鎮的晟通集團常德産業園的污染問題,危及周邊生態環境。

  多年沒有解決的問題

  11月17日,我到達桃源縣。儘管各方知情人向我反映諸多情況,我對他們説,我必須實地探訪,印證你們所説的污染是否屬實。

  18日上午,我從桃源縣坐車,在陬市鎮青龍村連魚口組,和等候我的村幹部朱福軍會合。

  朱福軍説,連魚口組上游的創元鋁業廢渣、煤灰堆放的地方,流下的水污染匯入農田灌溉的溝渠,污染的了水澆水稻,水稻減産大概三分之一,澆地裏的菜,很多菜會爛根病死。

  朱福軍説著跳進一塊田地裏,用腳踢了踢土,土成灰色,發出一股臭味,他説早先有的廢渣、煤灰直接倒在地裏,組裏人開始不知道這些東西有污染,後來發現,種植的農作物很難活,就開始懷疑這種灰土。一些有灰土的農田就廢棄了,如今長滿雜草。

  他説,向政府反映多少年了,沒有解決。

  山谷上游是創元電廠灰場和創元鋁業電解鋁廢料填埋場,屬於架橋鄉覃家溶村楊家灣組,是環評要求的污染搬遷區域,相距100多米,是60多歲的劉明輝兄弟三人的家,現在只有劉明輝和80歲的母親常住,守著幾家人在外面辛苦打工攢錢蓋起的樓房,不捨得搬走。

  老人的兒媳婦從南方打工城市回鄉,帶著剛出生不久的孩子,她説,住一段時間,她就回南方打工的地方。她説,原本想這山裏空氣好,環境好,好好做月子,可是,平時都不敢帶孩子出屋。“嚴重的時候,樹葉全部覆蓋一層灰”,她説。

  老人説,自己出生在這裡,如今一把年紀,感情大於生死了,就不折騰了,就這裡等死吧。

  臨走時,老人從家裏拿出一把橘子給我,他説,這不是這裡樹上結的,是我從縣上買的,放心。

  被迫離鄉的村民

  下午,我來到創元鋁業廠區所在的盤塘鎮回龍庵村,在村裏等著我的是回龍庵村全家灣組的龔鬥伍,他曾在廠裏做過一年的電解槽修理工,後來因為吃不消,沒再幹了。他説,上崗也沒有專門進行防護培訓,只是發了些防護勞保用品,離崗也沒有體檢過。

  他騎摩托車帶著我,繞著廠區周邊探訪。他帶我看了位於創元電廠南門不遠、藏在一個隱蔽位置的廠區生活垃圾場。堆積如山的垃圾直接傾倒在翠綠的小山丘包圍的洼地裏,臭氣熏天。

  廠區東門外,隔一條馬路,是一個小集鎮,田學文指著一些畫有紅色記號的地面和房屋,説,這些都是衛生防護區需要搬遷的住戶和商鋪。一些村民把我拉到屋裏,讓我看客廳,看臥室,看廚房,到處都是覆蓋著灰塵,村民説,每天都掃,每天都這樣。

  在廠區西側和北側,一些民房已經搬空,有的正在搬遷。

  離電解鋁電解槽廠房北大概100米距離,是已經搬遷基本完成的田學文家,兩個中年婦女在收拾傢具,其中一人捧出一個大葫蘆,説這你看這,從其他村裏摘來的,原本白白的,放這裡兩天就成這樣了,這裡哪能住人。

  她指著房屋周圍有很多挂滿了橘子的橘子樹,説,這些橘子摘下來,也沒人敢吃,就讓任其自生自滅。

  在電解鋁廠西邊圍墻外,我們遇到了63歲的全金生,看見我拿著相機,老人説,是記者吧,來拍拍這個,他指著一片枳殼樹,你看接的枳殼都變異成什麼樣了。我問這些損失有補償嗎?老人説,今年拿到過17元的補償。

  幾天的走訪,我見到很多被迫搬遷的村民,幾乎每個村民家門前都有一片樹林,守著一個池塘,幾片菜地,田地離的也不遠,是融入自然的一處處幽靜的家園。

  當水、空氣污染,農作物不能種植,怪病來襲,他們都不得不因恐懼而離開,搬到完全陌生的地方。

  不能蒙蔽的真相

  12月5日,我采寫的《回不去的家園》目擊稿件在《新京報》刊發。

  12月6日 下午4時許,我的微網志收到私信:“你好,我是晟通集團代表人,今天在新京報發出一篇名為《回不去的家園》的報道,其中有多處內容與事實嚴重不符,作為當事人我們希望能與你進行直接溝通,澄清事實,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大約半小時後,我撥通了留言顯示的手機。

  一位女士接通電話後,轉交給一位男士,男士在電話裏語氣激動,幾乎是質問我:“我們是大企業,你做這個報道什麼目的?誰讓你來採訪的?發之前有沒有給縣委宣傳部審稿?”

  我回復説,不管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我們只尊重事實,至於消息來源,我不必公開,而稿件處理,除了報社內部,誰都無權審稿。

  當晚7點57分,這位女士打來電話,告訴我公司領導找我,對方告訴我,是創元集團鄧姓總經理,他説,對於一些網站轉載時,把“癌症”列入標題,讓他的企業很被動。他説,作為民營企業,做這麼大不容易,希望我能幫忙處理危機。

  他希望我把上網的稿件,從網站撤下來,同時幫其和其他相關影響力大的網站溝通撤稿。

  他説:“處理這些事需要多少費用,都不成問題,我告訴你,這事我説了算的”,“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12月7日11時,鄧總經理再次給我來電話,説,很多國內外客戶給他打電話問創元的事,事情影響太大,他問我週一可能會引起更大反響,在這之前,拜託你能不能幫忙找下各個網站,把相關報道標題更改,最好撤稿。

  我回復説,我們所有的溝通都不涉及任何經濟利益。通知網站撤稿,我沒這個權力。我説,只有一個途徑,正視問題,解決問題,才是挽回企業聲譽的唯一方法。

  當天,在沒有説服我幫他們刪除網上稿件後,晟通集團通過公司網站發佈了一篇標題為“關於《新京報》對晟通集團不實報道的情況説明”的文章,幾乎對報道中所有提及的問題進行了否定,甚至質疑記者圖片的真實性。

  12月7日,新華社刊發文章《湖南各級環保部門介入桃源鋁廠污染事件深入調查》,隨後,桃源縣針對報道回應,廢渣處理方面,創元鋁業存在三大問題:一是該企業電解鋁廢料填埋場建設與環評報告不符,企業未按環評要求施工。二是填埋場未建設固化處理設施,未按要求對 廢渣進行預處理後填埋。三是大壩建設不符合環評要求。廢渣從壩尾開始堆存,存在安全隱患。桃源縣稱將按照《環保法》的要求加強對創元鋁業環境保護工作的監管力度,督促該企業搞好整改。同時,依法依規儘快完成衛生防護距離內住戶的搬遷。

  作為新聞人,我相信事實是不會因流言蜚語而掩蓋。那些農民、那片土地、哪些身患重疾的職工,他們才是真相的本身,也是我們所應該捍衛的。

  小時候,我生於皖南山青水秀的山城,後來當兵遠離家鄉,看到外面林立的工廠煙囪,一片繁榮景象,我不禁為家鄉的落後而羞愧。

  如今,每次探親,面對美景依舊的故鄉,我無比慶倖當年決策者的英明,沒有引入污染産業。近年來,每年總量大於縣城常駐人口幾十倍的遊客,絡繹不絕地來到我的家鄉,共用著令他們讚不絕口的風景。

  我理解那些永久失去美麗家園村民的感受,尤其懂得,那些背井離鄉在城市打工的人們,當兒時溫暖的家鄉變的面目猙獰,他們心裏有多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