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房産 > 正文

字號:  

盈利品質普遍下滑 中國百強房企轉型求變

  • 發佈時間:2016-03-25 14:0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北京3月25日電(馬榕)高庫存下的樓市調整,進一步壓縮著房地産行業的盈利空間。最新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市場份額創新高的百強房企盈利品質普遍下滑,凈利潤率、總資産率等指標繼續下行。這使得感慨“錢越來越難賺”的中國房企,不得不加速探索新的發展模式,拓展盈利空間。

  賣房賺錢難度加大 “增産不增利”現象凸顯

  近年來,房地産企業盈利能力持續處於下滑通道。中國指數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蔣雲峰24日在“2016中國房地産百強企業研究成果”發佈會上指出,2015年百強房企總資産收益率、凈資産收益率均值分別較上年下降0.1、0.6個百分點,全年凈利潤率均值下降0.4個百分點,已逼近10%的紅線。

  利潤率下滑,百強企業在中國的銷售額和市場份額卻攀上歷史新高點。《2016中國房地産百強企業研究報告》指出,百強企業去年銷售額增長19.4%,市場份額達36.7%。這意味著在行業集中度提升的同時,房企“增産不增利”的現象進一步凸顯。

  原因幾何?據報告分析,一方面,供需關係逆轉、行銷難度加大使企業經營成本顯著提升。另一方面,部分一二線城市市場過熱、競爭激烈導致土地成本高企,也進一步擠壓了企業的利潤空間。

  報告顯示,2015年前30強企業中,有13家商品房銷售均價下跌,而百強企業銷售、財務和管理三項費用率卻較上年提升了0.3個百分點。

  土地成本的增幅更為驚人,報告稱,2015年百強企業土地成本佔同期銷售均價的比重均值為43%,該比重在一、二線城市的均值高達124.9%和37.9%,分別較上年增加17.6、7.0個百分點。

   房企創新轉型模式 積極探路“供給側改革

  “彎腰撿錢”的時代已過去,更多房地産企業開始發力探索新的盈利增長點,以破除對土地增值紅利的依賴,尋找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近年來,品牌房企對此多有探索且“招式”頗多。萬科、華潤等企業運用網際網路思維升級産品和服務,智慧戶型、綠色科技成為新“賣點”;中海地産等企業組建自銷團隊,減少中間環節成本;綠城、旭輝、朗詩等加大合作開發力度,以較低的持股比例進行項目開發,提高資金週轉效率。

  在産品升級中,“供給側改革”成了房企發展戰略中的高頻詞。清華大學房地産研究所所長劉洪玉認為,目前房地産行業面臨“結構性過剩、供需錯配”的問題,一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樓市的“冰火兩重天”便是這種矛盾的反映,這需要企業針對“供給側”完善發展模式。

  報告顯示,2015年49%的百強企業已開始尋求轉型,其中42家企業圍繞房地産産業鏈拓展新業務,另有7家企業向行業外拓展新業務。針對消費需求的改變,分別有92%、31%、17%和41%的百強企業進入商業、産業、養老、文旅等領域。

  劉洪玉表示,目前品牌房企在“供給側改革”探索上已有所作為:一方面在創造新供給、提高供給品質、實現供需匹配的精準度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也在逐步提升供給效率,改善供給結構。

  從長遠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袁東明指出,房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有利於行業去庫存,還將提升行業品質,創新行業價值,並促進新型城鎮化的發展。(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