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財經 > 産經 > 房産 > 正文

字號:  

我國新建綠色建築佔比僅3% 王石抱怨補貼太少

  • 發佈時間:2015-06-30 09:10:53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歐陽凱  責任編輯:朱苑楨

  自2006年4月出臺《綠色建築評價標準》後,中國就成為國際上為數不多成體系建立綠色建築標準的國家之一。

  據了解,建築行業在全社會總能耗的佔比超過30%,因此推廣綠色建築在降低建築行業整體能源消耗中佔據絕對主導地位。近段時間,深圳、珠海等地正積極推進綠色建築示範項目。

  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目前在全國的新建建築面積中,綠色建築的佔比僅有3%,其中將近一半由萬科集團承擔。關於綠色建築的補貼,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向媒體抱怨,“在工業發達國家,做綠色建築住宅有非常明確的補貼,中國搞電動汽車有補貼,但是搞綠色住宅、綠色建築沒有什麼補貼可言。”

  開發商動力不足

  上世紀80年代,伴隨建築節能問題的提出,“綠色建築”概念開始進入我國。到2000年前後,這一概念在業內逐漸形成討論熱點。

  2012年財政部和住建部聯合下發的《關於加快推動我國綠色建築發展的實施意見》中,僅對滿足相關標準要求的二星級及以上的綠色建築給予獎勵,標準為:二星級綠色建築45元/平方米,三星級綠色建築80元/平方米。

  其實,相對當前的房價水準,這一補貼標準並不高。因此,這也是當前不少房企在綠色建築的推廣中遇到的一個難題,綠色建築的高成本並不被客戶“買單”,開發商的積極性也不高。

  建築裝修業作為房地産業的上游行業,一直處於粗放式發展狀態,行業魚龍混雜。由於綠色板材、綠色漆料等環保建材相對於一般建材價格略高,加上裝修行業中間商數量多,所以綠色環保建材的價格往往較高,部分消費者如果對價格比較敏感,就給了劣質建材可乘之機。

  王石表示,“2007年公佈這個標準,萬科最先響應做綠色建築,2013年之後政府才開始有部分補貼,但這個補貼很少。開發商還是看利益,補貼多一點,行動就會非常大。”

  王石認為,在減排方面,相對於發電廠和交通領域,在住宅和建築上做文章比較容易。

  同時,王石還表示:“我覺得稍微給點政策,就是給點‘大棒’,你不達到綠色標準,我不準你建,對減排會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在城市轉型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再粗製濫造,表面上冠冕堂皇,但在環保品質方面比較低。可喜的是深圳走在前面,深圳現在所有的新建築都符合綠色建築標準。未來,深圳不僅僅是綠色發展、轉型創新,在綠色低碳環保方面也會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綠色建築蘊藏數千億市場

  在近日舉行的第三屆深圳國際低碳城論壇開幕式上,深圳市長許勤表示,從2013年起,深圳率先全面實現綠色低碳標準,“截至2014年底,深圳共有208個建設項目獲得綠色建築評價標識,總建築面積超過2100萬平方米,數量及規模繼續穩居全國大城市榜首。”

  截至2015年4月,國內綠色建築的總量(含中國綠標和美國LEED標準)已經達到3.2億平方米,是2008年中國綠標啟動元年的154倍,中國綠色建築市場逐步進入規模化發展時期。

  去年發佈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也提出,城鎮綠色建築佔新建建築比重從2012年的2%提升到2020年的50%,提高綠色建築在新建建築中的比重,推廣綠色建築刻不容緩。

  但多數人認為,大力興建綠色建築除了對環境帶來好處外,只會造成建設成本大幅上升,成為一個只會“花錢”的産業,其本身對經濟發展並無太多意義。

  住建部科技與産業化發展中心副主任梁俊強認為,綠色建築的發展不僅僅只是對環境友好,還會帶來對傳統産業的轉型升級和新興産業的發展。“據我們初步測算,節能服務業總産值從2003年的2100多億元增至2014年的2600多億元,增長了22.95%。綠色建築的設計諮詢業也從傳統業務衍生出很多配套服務,以及相應服務專業提供商。”

  梁俊強還表示,綠色建築産業的發展對經濟和就業也有不小的拉動作用。“我們覺得從綠色建築的發展,它會對整個GDP的增長和就業帶來巨大的帶動作用,到2020年50%的新建建築要達到綠色建築標準,這是新型城鎮化規劃中所提出來的要求。如果達到這個要求可以為全社會帶來5000億元的額外産值,創造500萬個就業崗位。”

  (實習生吳瞬對本文亦有貢獻)

  《《《

  人物專訪

  國務院參事、住建部原副部長仇保興:綠色建築在海綿城市建設中唱主角

  ◎每經記者 歐陽凱

  6月24日,財政部、住建部制定了《城市管網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用於支援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及污水泵站建設、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生態空間建設其他需要支援的事項。

  今年4月,財政部、住建部和水利部組織了2015年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評審工作,並公佈了試點名單,河北省遷安市等16座城市入選,這些城市未來三年將獲得超10億元的財政補貼。

  綠色建築在海綿城市建設中起到關鍵作用,海綿城市的建設也被業內視為最好的碳交易項目。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國務院參事、住建部原副部長仇保興,他詳解了當前國內綠色建築、海綿城市建設發展現狀,未來海綿城市建設方向以及“綠色建築”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海綿城市多在二三線試點

  NBD:綠色建築和海綿城市究竟是怎樣的關係?

  仇保興: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吸水、蓄水、滲水、凈水等。其主要是依靠四個層次來實現,第一個層次是區域;第二個層次是城市建設區;第三個層次是社區;第四個層次是綠色建築。綠色建築在海綿城市建設中起到關鍵性作用,是海綿城市建設的主角。如果建築是海綿,海綿城市一半的功能就達到了。

  NBD:4月公佈的海綿城市試點名單都是二、三線城市,主要是什麼原因?

  仇保興:主要是這些城市行動較早,有的6年前就開始把道路建成海綿城市的道路,多個海綿城市項目已經先行,一線城市體量過大儘管有試點,但比例小。

  此外,一線城市內澇嚴重,經常出現錯誤政策比如大減排,這與海綿城市建設不協調。比如把河道變成“三面光”是反海綿城市措施,這樣不能自然積存雨水,不能自然滲透,更不能自然凈化。

  NBD:綠色建築在大城市比較好操作,但中小城市既沒資金,又缺乏技術,您怎樣看待這一現象?

  仇保興:綠色建築成本每平方米至少300元,高級綠色建築可以達到800元,這些成本如分攤在建築單價1萬元中,那就很少了,如果分攤在3000元/平方米的房價中,價格顯得很突兀,這是造成許多中小城市綠色建築推廣不普及的原因。

  發展綠色建築物業管理

  NBD:海綿城市建設能不能帶動新一輪城市建設熱潮?

  仇保興:海綿城市建設實質上是對過去粗放經濟模式的補救和修正,現在城市是為了讓生活更美好。因而,城市本身需要轉型,海綿城市便是重要手段。

  海綿城市絕不是大拆大建,出現問題要進行修補。城市哪個區段有問題,對其進行修補變成海綿,而不是大拆大建。

  城市災害問題特別是城市內澇,一般需要經歷兩個階段,首先是海綿功能發揮作用,其次是海綿已經飽和,那麼再下雨就需要大排水系統。顯然,海綿城市對大排水系統不是取代,而是一種補充。

  NBD:目前海綿城市建設會不會過多依賴國家補貼?

  仇保興:補貼只是必要手段,因為有成本,把補貼政策執行到位非常重要,但更多還需要自覺行動,補貼畢竟有限。

  海綿城市建設方案要進行嚴格審查,從綠色建築開始,綠色社區、綠色基礎設施等生態紅線都要控制,最怕大拆大建,搞成大工程項目。

  NBD:綠色建築推廣中也存在難題,該如何解決?

  仇保興:綠色建築發展已經遇到瓶頸,公眾不懂綠色建築,更不了解如何運作。綠色建築成本雖然有所增加,但3~5年便可回收成本,現在要讓綠色建築走出神秘空間,讓公眾參與設計和運作,更重要的是發展綠色建築的物業化管理,這是一個方興未艾的新産業。

  中國的綠色建築是建立在低成本基礎上,和工業化過程相伴隨。發達國家綠色建築是後工業時代的建築,成本非常高,指標系統與我們也不一樣。我們要堅定不移走自己的道路。

  NBD:您的文章提到要用一些適用技術,這些技術有沒有統一的標準?

  仇保興:試用的技術是通過市場來決定的,比如幕墻,若完全是太陽能薄膜幾乎行不通,因為太貴了。現在有兩個極端,有些開發商是假綠色,號稱綠色但不搞標識論證;有些開發商則進入誤區,用昂貴的材料,付出的成本也非常高。

  在一次綠色建築大會上,我跟王石説,萬科一定要率先做到綠色建築,並達到中國綠色建築標準,而不是盲目達到外國標準。

  (實習生吳瞬對本文亦有貢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