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産經 > 房産 > 正文

字號:  

不動産登記實施恰逢央行降息 樓市基本面將迎回暖

  • 發佈時間:2015-03-01 07:0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李方  責任編輯:張少雷

  新年伊始,房地産市場好不熱鬧。《不動産登記暫行條例》今日(3月1日)起正式實施,個人住房資訊登記聯網時代正式來臨。與此同時,央行決定自今日起降息0.25個百分點,再次為投資者“發紅包”,釋放“開工”的積極信號。

  業內人士接受中國經濟網採訪認為,對房地産市場而言,不動産登記和央行降息兩個政策總體上具有對衝性質,前者促使房價面臨下調壓力,後者降低資金成本則會促使房價上漲。不過二者都對剛需購房者形成了保護,樓市基本面將迎來不同程度回暖。

  不動産登記重在影響樓市長期預期

  在經歷一年多的準備工作後,不動産登記制度自今日起正式實施,包括房屋建築所有權、宅基地使用權等在內的十類不動産權利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統一登記,全面啟用新的登記簿和證書。城市居民以往的“房産證”將陸續更換為新的“不動産證”,目前全國已有30多個(州)、70個縣(市、區)基本具備啟用新的登記簿和新版證書條件。國土部將力爭到今年年底全面頒發新版證書。

  業內人士表示,這一政策是使房地産調控從交易環節轉變到存量環節的標誌性事件,對市場影響較大,不動産統一登記後,房地産稅才有可能全面落地。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不動産登記聯網將有利於摸清樓市“家底”“,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市場預期,“不動産登記本身並不是房地産調控政策,不會直接影響到樓市,但通過不動産登記可以實現更多更快的樓市調控效果。”

  張大偉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短期看,不動産登記讓房價大幅回落的目的並不現實,因為不動産登記制度建設並非以打壓房價為目的,而是為了將來財稅制度的改革做的準備。但長期看,未來房産持有環節增加稅費,這將會影響或者導致房地産投資熱情的降低。

  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也表示,不動産登記制度對房價的影響在短期難以體現,長期則會緩慢釋放,短期內房價依然會因為貨幣流動性的釋放、購房政策的放寬等,而刺激成交和價格抬升,不動産登記制度目前以完善基礎數據和構建制度框架為主,影響力主要體現在預期上,並不能影響房價走勢。

  “從中長期看,隨著不動産登記制度背後各類基礎數據的健全,以及房價管控措施更趨精準性,將使得房地産投機因素遏制,進而利好房價下調。”嚴躍進表示。

  降息將使樓市迎不同程度回暖

  在不動産登記正式實施的這天,央行也宣佈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5.3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5%,同時結合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2倍調整為1.3倍;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及個人住房公積金存貸款利率相應調整。

  1月份的CPI、PPI數據均顯示宏觀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加,央行此時降息符合市場預期。嚴躍進表示,降息的著眼點是銀行業務和貨幣政策關係的梳理,並非簡單救市,但此類政策能夠帶來積極效應,利好未來去庫存速度的加快。

  對置業者而言,張大偉算了一筆帳,以貸款100萬、20年來計算,購房者每月可以減少月供144元,合計20年可以減少3.46萬的利息支出。並且因為全面降準,銀行將增加貸款額度,首套房的利率折扣將明顯增加。“預計一線城市9折以下將成為主流,甚至有出現85折或者8折的可能性。對於購房者來説,這種直接的信貸刺激影響非常大。”

  當不動産登記遇上央行降息,後者短期刺激作用大於前者長期預期的可能性較大。嚴躍進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雖然二者總體上具有對衝性質,但這兩個政策都對剛需購房者形成了保護,前者降低了住房交易的行政成本,即辦理各類房産證書的程式簡化,同時拋房行為也會加大可售房源增加。降息使未來信貸成本降低,利好入市情緒提振。

  隨著不動産登記工作的推進,近日在濟南、鄭州、北京、上海等地房地産市場已出現“神秘業主”拋售二手房源現象。中原地産數據顯示,當前一二線城市都出現了大戶型二手房上市增加的現象。中原地産估計,隨著不動産登記的加速,大戶型二手房供應將繼續增加。

  張大偉表示,當前降息通道已經打開,後續繼續降息的可能性較大,一二線城市樓市可能出現小陽春,三四線城市因為庫存絕對值過高,全面回暖可能性不大,降息會對市場帶來一次持續1、2個季度的不同程度回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