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産經 > 房産 > 正文

字號:  

2014土地市場現分化:一線量減價升 三四線趨冷

  • 發佈時間:2015-01-30 07:1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馬巾坷

  樓市萎靡不振的2014年終於過去,有研究機構盤點發現,2014年的土地市場遭受不小的打擊,土地出讓金明顯下滑,一線城市和二三線城市表現分化加劇。

  對於部分嚴重依賴土地財政的地方政府,2015年將面臨較大的財政壓力。其中三四線城市目前樓市庫存依然高企,開發商拿地願望進一步下降,是目前全國樓市、地方財政鏈條上最薄弱的一環。

  土地成交創五年新低

  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近期發佈了《2014年典型城市土地成交報告年終版》。報告顯示,在市場下行的影響下,去年國內十個典型城市土地成交建築面積25310萬平方米,降幅近三成;土地出讓金收入為8841億元,同比下降15.4%;

  報告顯示,2014年土地成交量創五年新低,但成交均價則創出五年新高,土地成交均價3493元/平方米,與2013年相比上升13.2%。

  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研究員亢亞娟分析認為,樓市降溫導致地市降溫。從成交量來看,一方面房企購地熱情降溫,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供應積極性也有所降低,導致成交量低迷。從成交價格來看,土地價格以上升為主,主要是由一線城市帶動,一線城市土地資源稀缺,且房價堅挺,對企業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激烈的競爭下必然導致高價地的出現。

  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發展研究所所長李戰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2014年土地成交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開發商未來仍然會不斷“搶地”。不能因為一年的波動,就看淡未來的土地市場,土地供應量會不斷減少,在一線城市情況尤其突出。而且隨著土地動遷費用居高不下,土地價值升值是長期的趨勢。

  區域分化加劇/

  報告顯示,一線城市土地成交均價上升幅度尤高,二線城市略有下降。説明一線城市土地價值仍然深受市場認可,吸引了多個大企業爭相佈局。預計2015年土地市場將在2014年基礎上有所復蘇,但不同區域分化將更加明顯。

  亢亞娟指出,大城市“房冷地熱”現象突出,房企逃離三四線城市,向一二線城市集聚的態勢仍在持續。

  在一線城市,由於市場降溫,成交量重新回落,為6825萬平方米,降幅達32.4%。但成交均價依然延續了2013年的上行趨勢,為7429元/平方米,增幅為37.8%。由於土地資源的稀缺性,外加房價遠比三四線城市堅挺,一線城市的土地價值在市場冷淡的情況下依然凸顯。

  在二線典型城市,土地成交總量在近兩年逐步縮小,2014年為18485萬平方米;從土地成交均價來看,基本穩定在1500元~2000元/平方米之間,其中2013年大幅上升44.2%,2014年為2040元/平方米,略微下降3.2%。

  成交量方面,一線城市中廣州跌幅最大,上海跌幅最小;二線城市中,重慶跌幅最大,西安跌幅最小。十大典型城市土地成交均價同比以上升為主。一線城市均價均為上升,且增幅較大;二線城市除天津、西安上升之外,其餘城市均價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尤其是杭州,下跌10%,房價跌幅最大。

  地方財政是否會亮紅燈?/

  李戰軍認為,在現階段,土地出讓金作為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主要來源的狀態不會改變,且不同城市的土地出讓金貢獻分化將成為常態。

  但他同時指出,土地出讓金的明顯下滑還不至於對地方財政産生根本性影響。除土地出讓金外,地方政府還可以通過稅收改革,減持國有股等方式補充資金,償還地方債等。

  明源地産研究院主編潘勇堂認為,2014年樓市低迷,中小開發商對行情不樂觀,導致拿地積極性不高。目前的地價對於開發商來説壓力比較大。中小開發商根本拿不起一二線城市的土地,只有“巨無霸”型房企才有能力繼續拿地,他們很多時候也會選擇“聯合體”的方式,從而減輕資金壓力和風險。

  對於2015年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潘勇堂認為,由於政府在土地市場有調節的主導權,2015年可以通過控制土地出讓的節奏來補充資金。首先要防止流拍,再爭取更高的溢價。長遠看,提升城市品牌,提高規划水平,對地方政府賣地都是有利的。地方政府如果對土地出讓金依賴過大,2015年壓力就比較大,對於那些對土地出讓金依賴較小的地方,波動不至於太明顯。

  縱觀全國,地方財政壓力最大的可能是三四線城市。目前這些城市的庫存去化仍然非常困難,開發商普遍認為三四線城市沒有拿地的必要。如果地方缺乏其他支柱産業,消費能力太弱,財政問題可能會更多地暴露出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