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産經 > 房産 > 正文

字號:  

“違約門”漸成“報警器” 佳兆業殃及內房股

  • 發佈時間:2015-01-09 08:03:44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徐學成  責任編輯:孔彬彬

  目前,對於內房股潛在的風險和成長前景,海外投資者正在進行新的評估。

  佳兆業(01638.HK)債務違約事件仿佛打開了“潘多拉魔盒”,除公司債券價值大幅縮水之外,還引發海外投資者對港交所上市的內房股的恐慌心理。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對於內房股潛在的風險和成長前景,海外投資者正在進行新的評估。“一種新的風險將引起重視”,有投資界人士稱。 回顧2014年,海外市場成為內房股最為倚重的融資渠道,雖然成本不斷上升,但上市房企仍不惜通

  佳兆業(01638.HK)債務違約事件仿佛打開了“潘多拉魔盒”,除公司債券價值大幅縮水之外,還引發海外投資者對港交所上市的內房股的恐慌心理。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對於內房股潛在的風險和成長前景,海外投資者正在進行新的評估。“一種新的風險將引起重視”,有投資界人士稱。

  回顧2014年,海外市場成為內房股最為倚重的融資渠道,雖然成本不斷上升,但上市房企仍不惜通過配股進行融資,折射出內房企對於資金的渴求。不過,分析人士認為,受佳兆業債務違約的影響,內房股在估值和信用評級上的表現將出現更大的分化,對於中小房企來説,融資成本將進一步被拉高,恐引發海外“輸血”受阻,更多的債務違約事件有可能會被陸續引爆。

  佳兆業或是第一隻“黑天鵝”

  2014年末,佳兆業集團被推向了風口浪尖。11月以來,深圳的房産項目陸續遭鎖定,緊接著,公司內部高層動蕩。而一波未平,“破産重組”的傳言又起,1月7日公司發佈公告澄清,表示“董事會于2015年1月6日並無舉行會議,而本公司亦沒有通過任何有關本集團的清盤及重組的決議案。”

  從房源被鎖到債務違約爆發,佳兆業股價開始出現大幅下跌。根據記者統計,從2014年12月1日開始截至今年1月7日,佳兆業在14個交易日內的股價下跌幅度高達47%,市值幾乎蒸發一半。市場分析人士認為,該股急劇下挫反映了投資者對佳兆業估值的重新判斷,上述事件對公司股價和估值的影響可見一斑。

  佳兆業房源被鎖事件發生後,此前一直作為其好拍檔的生命人壽充當了“救火隊員”的角色。根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生命人壽自2013年10月起多次斥鉅資增持佳兆業。最近的一次耗資5.75億港元,均價高達2.89港元/股,而佳兆業目前的股價已經跌至1.59港元。生命人壽數次在2.4港元/股的高位增持,粗略統計,其至今已遭遇10億港元以上的賬面浮虧。

  實際上,生命人壽只是佳兆業債務違約事件“苦主”中的一例。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佳兆業事件目前已經波及多家金融機構及合作夥伴,目前,已有多家銀行開始行動,意在通過法律途徑挽救潛在的損失。

  這無異於一次“黑天鵝事件”,其引發的連鎖反應不僅如此。“這件事讓海外市場對一種新的風險開始重視起來”,房地産金融領域資深評論人黃立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黃立衝稱,佳兆業債務違約將使得海外投資者意識到,對於內房股來説,除去政策風險以外,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帶來的影響將更加凸顯。

  一種隱憂開始在海外投資者之間蔓延開來。一位投資界人士稱,多數人還認為佳兆業的遭遇只是個案,但誰又能保證沒有“下一個佳兆業”?

  而在此前,佳兆業即被看作“另一個光耀地産”。2014年6月,惠州本土房企光耀地産被曝多個項目停工,此後光耀地産“破産危機”一發不可收拾,截至目前,光耀地産資金鏈斷裂後的“善後工作”仍然是一個謎團。

  與光耀地産類似的是,佳兆業違約也係資金鏈緊張引起。截至發稿前,佳兆業不僅因未按時償還匯豐銀行的4億港元貸款而構成違約,還面臨合作夥伴撤回12億元人民幣合作項目投資款項的要求。不僅如此,根據記者了解,佳兆業還需在1月8日之前償還一筆2600萬美元的債息,可謂“屋漏偏逢連陰雨”。

  佳兆業事件對於投資者來説,無異於增加了新的風險警示。有投行人士甚至認為,連續爆發的內房企資金鏈斷裂事件可能會引發海外投資者的恐慌心理,對內房股的風險評估也將變得更為謹慎和苛刻。

  債券市場已經開始有所反應。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目前,佳兆業(01638.HK)此前發行的多筆美元債券的價格已大幅度跳水。相關分析認為,如果有更多的違約事項發生,其債券價格將會繼續走低,也會引發投資者更多的拋售。

  地産股走勢分化料加劇

  信用評級機構也開始變得警惕。佳兆業違約事件爆發後,公司信用評級已經遭遇多家機構下調。最新消息顯示,穆迪已將佳兆業評級調低至Caa3,同時給予負面展望,並不排除進一步降低評級。標普則已經將其債信評級從BB-調降至“選擇性違約”,並稱該公司再度違約的“可能性極高”。

  海通證券指出,離岸債市接連曝出違約,需警惕避險情緒傳染至在岸市場。景氣度不佳行業、週期向下行業、中小民營企業的信用風險仍然值得警惕。

  除此之外,在業內人士看來,佳兆業違約事件引發的另一個反應將在於,內房股估值和股價分化的“馬太效應”也會更加凸顯。

  不過,據記者觀察,佳兆業違約事件發生以來,內房股在股價上的表現並未出現大幅的滑坡。業內人士指出,短期來看,該事件依然被更多地看作是個案,所以其“連鎖反應”尚未顯現。除此之外,由於今年一線城市限購政策放鬆的預期仍在支撐市場對內房股的前景判斷,所以股價上並未出現太多波動。

  但黃立衝認為,無論是從前景判斷,還是股價表現上,內房股強者愈強、弱者更弱的“馬太效應”將在2015年更加凸顯。“總的來説,只要是內房股,能夠上市的一般都有一定的規模,但就目前的形勢來看,內房股的政策風險相對更小,大型民營房企會有好的表現,但比較弱的將會繼續低迷”。在他看來,2015年是房地産行業利益重新分配的一年,內房股在股價上的分化將更加嚴重。

  海外“輸血”恐受阻

  信用風險評估的分化,也將導致內房企在進行海外融資時的資本成本出現反差。以此前兩家在海外發行票據的內房企為例,萬科于2014年11月發行了總額為18億元的3年期中期票據,市場評估其發行利率可能僅為6%,但港股上市房企——龍光地産(03380.HK)此後發行完成的2017年到期的美元優先票據的利率卻高達9.75%。

  業內人士指出,發行利率的高低也顯示出內房企在信用資質上的不同,佳兆業違約事件帶來的影響則在於,機構對於民營房企或者中小房企的信用評級將會更為謹慎,從而直接影響其後續融資的資金成本。黃立衝則認為,整個內房企在海外的發債融資成本也會隨之上升。

  另一方面,2014年開始,內房企對於海外融資的依賴程度已經開始超過境內融資。中原地産的一份報告顯示,2014年前10個月,10家標桿房企共計融資1111.5億元,相當於2013年全年融資金額的85%,其中海外融資規模達740.14億元,佔融資總額的66.6%,而國內融資佔比僅為33.4%。

  在上述背景下,內房企或許需要拿出更具吸引力的籌碼。黃立衝認為,目前來看,選擇供股融資的內房企將會更多。記者了解到,2014年,先後有碧桂園(02007.HK)、雅居樂(03383.HK)以及富力地産(02777.HK)通過供股融資,供股折價率甚至高達30%。業內普遍認為,供股融資是把“雙刃劍”,雖在獲得資金的同時不至於拉高負債率,但同時對公司估值卻是極大的損傷。

  對於內房企來説,可選擇的路徑並不多。一些業內人士的擔憂在於,在融資成本高企、海外市場更為謹慎的形勢下,內房企的海外融資會遭遇更大的阻礙。對於資金鏈緊張的中小房企來説,輸血受阻帶來的負面影響或許不僅限於此:目前大部分內房企寄望于“發新債償舊債”,但這種願望一旦落空,與佳兆業類似的債務違約或許將不僅僅是個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