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激戰 標桿房企11月拿地額創8個月新高
- 發佈時間:2014-12-01 09:38:48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晶
有房企負責人稱,連續出臺的政策讓企業對後市的預期發生轉變,尤其是降息有助於房企降低融資成本,後期隨著市場回暖趨勢的進一步確立,企業拿地力度不排除進一步加大的可能性
編者按:自今年年初以來,隨著樓市的逐步蕭條以及房企資金鏈的緊繃,不少人在等著看房企土豪們的笑話,很多購房者也持幣觀望,等待著最佳的“追窮寇”的機會。沒成想。隨著調控政策的鬆綁,房企們紛紛殺了一個回馬槍,不僅要奪回失去的陣地,甚至還要“變本加厲”。
隨著各地方政府、相關部委連續出臺了多項力度較大的樓市鬆綁政策,全國各地樓市普遍回暖,而大型開發商也重拾拿地熱情。11月份,包括萬科、恒大、保利、遠洋、華潤、金地、中海、龍湖、綠城在內的20大標桿房企,拿地總金額創下近8個月來的新高。
對此,中原地産首席研究員張大偉表示,“從目前市場趨勢看,土地市場依將低位運作,但抄底的企業將有所增加。特別是“930”信貸鬆綁,對房企去庫存非常有利,後續房企可能再次進入土地市場”。
同時,有房企負責人稱,連續出臺的政策讓企業對後市的預期發生轉變,尤其是降息有助於房企降低融資成本,後期隨著市場回暖趨勢的進一步確立,企業拿地力度不排除進一步加大的可能性。
房企重拾拿地激情
“拿地節奏可以看出企業對市場的判斷,從年內20大標桿房企在土地市場的表現看,他們的確不看好樓市在未來一年的發展。但從9月份開始,部分企業又再次出現在土地市場,其中萬科、遠洋均加大了拿地力度。特別是這一趨勢在11月份得以延續,全月標桿房企拿地額度已經達到了274.65億元,是二季度以來的最高值”。張大偉表示。
據悉,11月份,龍湖、華潤在廣州各自拿下兩宗地塊,其中龍湖的花費達37.8億元,並就此正式進入廣州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陷入股權紛爭的綠城,11月份也是兇猛拿地,其50.1億元的拿地支出,也是11月份20大標桿房企中最多的。11月12日,綠城擊敗多路對手,以12.8億元的總價將蘇州獅山板塊蘇地2014-G-58號地塊收入囊中,樓面單價11146元/平方米,溢價率39.32%,並成為當日22宗出讓地塊中的單價地王;11月13日下午,綠城又以37.3億元拍得天津第13屆全運會全運村住宅地塊,樓面單價9323元/平方米,溢價率16.5%。
實際上,不光是一線房企重拾拿地積極性,不少區域性房企在土地市場的爭奪中也是毫不手軟,並屢屢擊敗上述標桿房企。
11月21日,在北京東壩南區1105-659、029地塊的出讓現場,共吸引了首開、龍湖、永同昌旭輝聯合體、金融街電子城聯合體、招商、懋源、K2地産、合景泰富、湖南富興這9家房企及聯合體參與競拍,最終經過42輪競價,該地塊最終被湖南富興以13.8億元並配建3.1萬平方米自住房的條件競得,溢價率達到49.2%,商品房部分的樓面價達34491元/平方米。
11月26日,在經過314次的激烈競價後,陽光城子公司上海富利騰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擊敗招商、華潤、金地、首創、嘉華、城建置業、保利置業、大名城等11家企業,以21.08億元競得楊浦區平涼社區03F5-01地塊,樓面價高達41078元/平方米,溢價率61.41%,並刷新了此前上海楊浦區樓面單價紀錄。
此外,10月22日,龍光地産旗下的金駿房地産以總價46.8億元拿下深圳龍華新區A802-0305地塊,樓面單價超過25000元/平方米,溢價率83.35%;而上海老牌開發商三湘股份則經過百餘輪競價,以9.65億元購得浦東新區張江南區配套生活基地A3-04純宅地,樓面單價為26057元/平方米,溢價率高達93%。
對此,張大偉稱,“房企此前拿地較少,主要是因為去庫存,但不拿地的舉動對土地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並加重了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這也導致最近部分城市的土地價格開始下調,加上救市政策的疊加,土地市場在降溫半年後,部分房企開始抄底拿地”。
一線城市賣地兇猛
數據顯示,雖然今年房地産市場整體表現不佳,但一線城市的土地出讓收入卻再創新高。
截至11月末,北京、上海、廣州、深圳4個城市共出讓住宅用地195宗,遠低於去年全年的283宗,但成交金額已達3190.33億元,這也是一線城市宅地出讓歷史上,總金額首次超過3000億元,在12月份4個城市仍有大量宅地掛牌的情況下,全年則有望超過3500億元。
同時,從樓面單價上看,目前成交的195宗宅地,平均樓面單價高達11886元/平方米,較2013年7571元/平方米的樓面單價上漲57%。而一線城市截至11月底,全部的土地出讓收入已經達到了4692.9億元,預計全年也將突破2013年創造的5245億元的歷史記錄。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的市場環境下,一、二線城市的土地市場競爭將越來越激烈,畢竟從數據上看,一、二線城市的房地産市場回暖更為迅速,房企承擔的風險也相對較小。
中國指數研究院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在利好政策影響下,10月份其重點監測的42個城市成交量達2416萬平方米,儘管較去年同期仍有所下降,但環比上月增長12.6%,創年內最高水準。分城市來看,一線城市成交量全線上漲,廣州成交面積增幅最大,達58%;深圳次之,環比上漲47%;北京、上海也有超過20%的增幅。25個二線代表城市中17個城市成交量環比回升。“從這組數據上可以看出一線城市的回暖幅度遠高於其他城市”,有業內人士稱。
而易居房地産研究院11月24日發佈的《11月份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預報》也顯示, 11月中上旬,其監測的20個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約837萬平方米,環比增長約25%,其中一、二線城市環比增幅較大。
“與一、二線城市樓市有回暖跡象相比,目前庫存過高的三、四線城市銷售速度並未加快”,張大偉稱,“房企扎堆一、二線城市,在推高地價的同時,也在明顯醞釀風險。但相比三、四線已經可以看到的風險,一、二線城市的市場風險還是要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