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財經 > 産經 > 房産 > 正文

字號:  

北京的衛星城燕郊樣本:高新産業被地産搶風頭

  • 發佈時間:2014-08-26 07:2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馬巾坷

  燕郊,地處北京天安門以東30公里,隸屬河北省三河市。燕郊自古為京東重鎮,素有“天子腳下,御駕行宮”之美稱。今天,作為北京的衛星城,燕郊更多的時候卻是因“睡城”而為大家所熟知。

  實際上,早在1999年,燕郊便被批准為省級高新技術産業園區,2010年又被批准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産業園區。但遺憾的是,燕郊的高新技術産業發展成績被蓬勃發展的房地産業搶去了風頭,受配套建設、技術配套、人力成本、交通等因素制約,過去20多年來,燕郊未能真正發揮其高新區、衛星城的功能。

  8月初,國務院成立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以及相應辦公室的消息傳出,意味著京津冀協同發展已經駛入快車道。燕郊能否搭上這列快車?協同發展總體規劃將會給燕郊帶來怎樣的影響?

  1999年,燕郊被批准為省級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2010年,燕郊升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燕郊開發區管委會負責人曾表示,燕郊的發展目標是建設成“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基地和高端服務業新城”,並力爭在未來20年內達到與中關村齊名。

  如今,距離該目標提出已有數年。但近年來,燕郊的房地産業野蠻生長,高新産業卻遭遇配套建設、技術配套、人力成本、交通等因素制約,發展相對緩慢。

  8月初,國務院成立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的消息傳來,燕郊官方和民間都受到振奮。燕郊政府部門認為,雖然燕郊已經基本具備了承接北京高端技術産業的載體,但卻沒有足夠的魅力吸引産業發展所需的核心人才,如今這一問題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環境下將得到解決。

  更重要的是,燕郊期待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的成立,能夠打破河北和北京之間的行政藩籬,推動燕郊成為真正的“高新區”與“衛星城”。

  高新産業被地産搶風頭/

  作為省級高新技術産業園區和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基地,燕郊並不是沒有高新技術産業,只不過其房地産增長太快,搶盡了其他産業的風頭。

  公開資料顯示,燕郊、通州、順義等北京東郊衛星城的發展機遇,來自於2005年北京市出臺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其中對於城市格局“兩軸、兩帶、多中心”的設計,以及以通州、順義、亦莊為代表的“東部發展帶”和建設通州綜合服務中心的規劃,向公眾和投資者釋放出北京要 “向東發展”的信號。

  隨後的幾年裏,燕郊和燕郊的房地産市場一起快速膨脹。記者注意到,燕郊的人口從1992年建區之初的2.3萬人,激增至目前的65萬人;財政收入從1992年的5000萬元增至2013年底的67.48億元。按照三河市市委書記張金波的説法,燕郊開發區成立22年來,在全市1/12的土地上創造了超過60%的經濟總量,成就了“燕郊式成長”。

  實際上,燕郊除了作為北京區劃外的衛星城,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身份:它是繼江蘇昆山之後第二個由縣級市管轄的 “國家級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開發區最初的遠期規劃佔地面積為80平方公里 (目前建成區大約50平方公里),未來形成“西有中關村,東有燕郊城”的兩大科技城並立之勢。

  根據三河市委向記者提供的一組數據,2013年,燕郊高新區工業總産值388.98億元,同比增長10%;工業增加值148億元,同比增長18%。“燕郊為三河市貢獻了近七成的工業産值。”一位三河市委部門人士告訴記者,燕郊的確疏解了一部分北京人口的居住壓力,但並不是只有房地産業,除了房地産,燕郊還有諸如電子資訊、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其他産業,從這個意義上講,燕郊並不是一座“睡城”。

  值得注意的是,在燕郊的所有産業類別中,傳統産業佔比並不高。“你在燕郊不會看到鋼鐵和化工産業,因為這些高耗能的製造業在規劃之初就被拒之門外了。”上述三河市委人士説,首鋼搬遷的時候也考慮過燕郊,但被拒絕了。

  實際上,燕郊在1999年從經濟技術開發區變成高新技術産業園區的時候,其産業發展就開始集中到以電子資訊、新能源、生物醫藥等為主的高新技術領域。作為這裡歷史最悠久的IT製造企業,漢王製造有限公司在1998年入駐燕郊,隨後通訊巨頭中興也以高科技企業身份入駐。

  2009年,隨著一批高端科技園區進入,以及知識密集型産業的引進,燕郊的産業優勢逐漸顯現。一位科技公司負責人介紹,“目前入駐該園區的106家企業全都是科技型企業,並且有很多是從中關村搬遷來的。”

  據燕郊開發區管委會介紹,2007年初,由燕郊開發區創業中心創建的三河燕郊東湖孵化器有限公司開始運作,孵化器所在的創業大廈為高新技術創業公司提供低廉的租金和輔導,吸引了超過200家中小企業。

  不過,從目前燕郊區域經濟發展狀況看,與固安、大廠等其他很多承接北京工業轉移的河北城市相比,燕郊更多還是分流了北京的人口,所謂的産業轉移特別是高新技術産業轉移仍處於初級階段。由於很多人選擇工作在北京、居住在燕郊的“雙城”生活,燕郊因此被稱作“睡城”。

  實際上,在世界範圍內,英國倫敦、法國巴黎、美國紐約等國際城市的衛星城都曾經歷過睡城、臥城、到新城的進化。

  “燕郊的‘睡城’性質是一個階段性産物,也是當前北京周邊衛星城在發展初期的必然現象。”在原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牛鳳瑞看來,一個衛星城首先要形成一定規模的人口集聚能力,在此基礎上才有産業和城市功能的完善,“沒有今天的‘睡城’就沒有明天的新城”。

  當地一位企業人士認為,在此之前,通州被稱為“睡城”,但通州現在正努力摘掉“睡城”的帽子,副中心正在逐漸落地,大型商業和副CBD的規劃已經有了起色,今天的通州可能就是未來的燕郊。

  一位長期參與燕郊高新技術産業園區招商的人士認為,造成燕郊空心化的原因,主要是配套建設、技術配套、人力成本、交通等因素,包括網際網路、人才等支撐不了國家級高新技術産業園區體系。

  為此,燕郊正在尋求解決之道。燕郊開發區管委會一位官員對記者表示,下一步,開發區管委會將在配套建設上下功夫,支援企業發展。

  對於燕郊的現狀,燕郊管委會副主任白志成公開表示,“現在我們逐漸降低房地産的比重,加大各種産業的引進力度,包括發展三産、休閒、度假,將來南部是健康休閒城,北部是科學城,以産業為主的放在北部,休閒健康放在南部。”

  燕郊面臨的另一個尷尬是,原有市政配套難以滿足日新月益的現代化發展速度,由此産生了交通、治安、教育、醫療等問題。

  記者了解到,現在的燕郊,人口密度已經超過北京的兩倍。由於集聚速度過快,燕郊在承接北京溢出人口紅利的同時,也承接了本不該在衛星城存在的“城市病”。

  事實上,推動這種發展的根本力量既不是河北的政策傾斜,也並非北京的有意為之,更多一種“無心插柳”的結果。

  京津冀效應下定位三大功能/

  8月初,在“2014崇禮-中國城市發展國際論壇”上,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胡存智披露了國務院成立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以及相應辦公室的消息,組長由副總理張高麗擔任。

  這一消息的披露,給燕郊官方、民間均帶來極大振奮。

  長期以來,河北省傳出的有關燕郊的各種利好資訊,都以北京的辟謠或不回應而收尾。比如,北京與燕郊之間什麼時候修通地鐵?燕郊會不會劃入北京?這些不確定的消息不僅導致燕郊樓市震蕩,也讓燕郊的潛在投資客心裏沒了譜。如今,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的成立,燕郊政府、企業、居民均認為是極大的政策利好。

  實際上,隨著京津冀一體化不斷升溫,三地多次召開相關會議。據公開報道,今年以來,京津冀三地簽署了至少十幾項合作協議。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張孝德指出,如果讓京津冀其中一方協調另兩方,説不動;三方出人組成一個協調機構,就成了一個“俱樂部”,但最後還是誰也説服不了誰。如今,有這樣一個跨越地區的國家級組織來進行協調和規劃,京津冀一體化有望進入實質性的協同發展。張孝德認為,協調小組的建立,釋放出一個非常強烈的信號:“中央對京津冀一體化的發展決心很大。”

  作為 《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項目組長,沈遲深感成立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的必要性。在他看來,“此前最缺的是一個跨越三地的頂層設計”,各個地方做規劃,只能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説事,“一個地方的規劃圖,另兩個地方都是空白,這是不行的”。

  燕郊及三河市方面顯然也嗅到了這一利好。上述三河市委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三河市已經開始出資修建道路,與北京東六環對接,以緩解102國道的交通壓力。

  一位燕郊開發區管委會科技局人士告訴記者,為了吸納更多的高新技術企業,該部門根據廊坊市文件制定了一項細則,在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及人才引進方面給予政策獎勵,未來新認證的高新技術企業將有望獲得20萬元的獎勵。此細則目前正在上報等待批復,有望于近期出臺。

  另據燕郊創業中心一位工作人員介紹,燕郊未來可能還會建設第二個創業大廈,作為小微企業的孵化器。

  三河市委向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根據燕郊2013-2030年的總體發展規劃,人口規模到2030年達到105萬人,用地規劃108平方公里。這就意味著,燕郊必須突破目前約50平方公里範圍,向週邊擴展和延伸。

  按照規劃,在主城區之外,燕郊將向南向北各建一個次中心,北部形成以科研教育、商務辦公及創業孵化園為主的産業功能區,南部形成以健康醫療、主題遊樂為主導的健康産業集群,中部則形成以電子資訊産業為主導的高科技産業集群。

  張金波表示,對環首都縣市區的定位應該包括疏解首都城市功能、承接首都産業轉移、提供綠色生態屏障等三方面。為此,應該圍繞上述三方面功能,對環首都各縣市區土地規劃進行功能調整,特別是對三河而言,應該增加城市建設用地、工業用地和林地數量。

  在被問到燕郊更願意承接北京哪些轉移項目時,燕郊開發區管委會人士表示,按照原定的規劃,燕郊還是不會引進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由於燕郊距離北京較近,北京市內的一些高污染企業如果搬遷到燕郊,猶如一個污染源從左手倒到右手,對於治理污染、霧霾等作用不大。”

  按照上述人士介紹,燕郊將更多地承接戰略新型産業和現代服務業。“未來的燕郊,將在高新技術領域、網際網路延伸服務、新型服務項目等方面,特別是一些涉及民生、服務類的保障項目上投入更多精力。”

  不過,燕郊方面也表示,燕郊要打造成名副其實的 “高新技術産業經濟開發區”,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燕郊開發區管委會人士指出,人才、資金、企業的流動都必須遵從市場規律,由市場來選擇這些要素的最終去向。以燕郊目前的投資環境來看,還有很多方面需要改進。

  其中,最重要的是為企業和居民提供的各種配套設施和配套環境。“燕郊只有把自身打造完善,才會有企業主動來入駐。”燕郊開發區管委會招商合作局副局長王戎説。

  記者手記

  “北京東燕郊”的轉型之路

  燕郊開發區管委會官網的“地址”一項裏,赫然寫著“北京東燕郊”。

  這在燕郊人看來並不稀奇。作為首都名副其實的衛星城,燕郊早已把自己當做北京的一部分,並且也越來越像北京的東郊。

  燕郊街道上大多都是 “京”牌汽車,連接燕郊與北京的交通工具不是長途大巴,而是北京公交集團運營的8字開頭的公交車。在這裡,時不時傳出北京6號地鐵將延伸至燕郊的消息,關於地鐵口選址的猜測也有各種不同的版本。

  很多人把燕郊稱作 “睡城”,因為居住在這裡的人們大多在北京工作。上班在北京,居住在燕郊,這讓燕郊在享受房地産所帶來的巨大利好的同時,也開始承受如北京一樣的大城市才會出現的“城市病”。

  燕郊人當然知道居住與工作地合一才是理想的模式,但無奈受制于北京和河北的經濟協同水準,燕郊區內的65萬人口依然有大多數每天奔赴在北京與河北之間。

  燕郊鎮的村民對記者説,自家的耕地在20年前就賣給了開發區,以供其建設産業園區。第一批入駐燕郊的一家企業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他們從大興搬遷到燕郊的時候,這裡的土地價格還很便宜。談起燕郊現在的地價,該企業負責人不免唏噓:地價已經漲了太多。

  1998年12月落戶燕郊的漢王旗下製造公司,也是出於低廉成本的考慮。熟悉情況的人説,“當時燕郊根本沒有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環境,一畝地的成本只有3000元,而北京的價錢是按照平方米來計算,對於我們這種剛剛起步的企業來説,這個非常關鍵。”

  漢王的落戶,為燕郊帶來了一筆不小的財政收入。公開資料顯示,彼時的漢王公司,其註冊資金是1.79億元。

  隨著後來中興通訊的遷入,燕郊開始有了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初始模樣。“實際上,中興搬遷時也經歷了一些挫折,最主要的糾結就在於很多員工不願意離開原本熟悉的地域環境。”燕郊開發區管委會對記者坦言。

  中興曾經面臨的這一問題,也正是許多入駐燕郊企業的共同擔憂。現在的燕郊,雖然已經儲備了巨大的人口規模,但更多人還是願意選擇在北京工作。在燕郊本地一所大學的畢業班裏,三分之一選擇去北京工作,全班只有1人留在了燕郊就業。

  燕郊某企業負責人無奈地告訴記者,雖然只隔著一條潮白河,河東燕郊的人才素質還是要比北京的低很多。“我們想招到優秀的人才,就必須為應聘者提供高於北京的薪酬。”如此一來,企業的用工成本被動提高。

  讓用人單位擔憂的還有,這些年,燕郊房地産業的蓬勃發展使當地的勞動成本抬高,企業在招聘方面的壓力相比20年前已經翻倍。一家企業的人力資源負責人給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該公司研發人員的平均工資已經達到了1萬元/月。

  燕郊開發區管委會和三河市政府顯然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按照他們的思路,現在的燕郊正在高新技術産業和人才引進方面加速營造更好的環境。

  位於燕郊的創業大廈吸引了將近90家小微企業入駐。他們希望吸納更多的人才留在燕郊。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年蓬勃發展的燕郊地産。燕郊方面很早就意識到發展房地産是河北縣市最好的選擇之一,從2008年至今,隨著萬科、富力、綠地合生創展等一線地産公司的進入,燕郊的地産繁榮日益顯現。

  越來越多的人來燕郊買房,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放棄競爭激烈的北京,定居燕郊。百世金谷實業有限公司行銷副總曹志國稱,現在園區內已經有106年企業入駐,今年10月份將會有近70家企業搬遷進來,未來還會有諸多文化産業入駐園區。

  曹志國説,燕郊很早就借勢京津冀一體化,只不過當時的提法叫“環渤海經濟圈”。雖然他認為,更多企業的入駐並不完全是由於該政策的推進,但他承認,2012年以來入駐燕郊的企業越來越多。

  他説,“現在已經有央企要搬遷進來,未來這裡還將建設總部基地。”採訪當天,曹志國對記者説,自己剛剛與一家教育企業洽談完,未來燕郊的教育資源也會得到改觀。

  如今,位於燕郊的三甲醫院燕達醫院將作為京津冀醫療現行的試點,有望年內實現京冀兩地互通醫保實時報銷。這對於居住在燕郊的北京工作者來説,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在採訪結束時,當地一位企業人士對記者説,希望新一輪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能為燕郊帶來新一輪的利好。他們期待未來的燕郊,能為企業提供更好的上下游配套服務。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