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9日 星期天

財經 > 能源 > 新能源環保 > 正文

字號:  

北京首個霧霾橙色預警 燃煤排放極端天氣是主因

  • 發佈時間:2015-12-02 07:41:55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王碩  責任編輯:吳起龍

  今年以來最嚴重污染過程襲京。2015年11月30日,北京市升級發佈今年首個霧霾橙色預警,全市PM2.5濃度12個小時內增長近10倍,個別站點峰值濃度直逼1000微克/立方米。

  不僅是北京,整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從11月26日夜間開始大範圍出現重污染天氣過程,污染範圍不斷擴大。此次霧霾的成因是什麼,與之前有何不同?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採取的應急措施是否有效得力?記者針對這些問題採訪了環境保護部相關負責人和專家。

  什麼導致了此次重污染?

  機動車排放對北京重污染貢獻大

  此次污染過程中,PM2.5峰值濃度直逼1000微克/立方米,這在最近兩年的空氣重污染過程中,都很少出現。為什麼此次污染過程,濃度值這麼高?

  環保部及專家分析表示,初步的來源解析表明,就整個華北區域而言,原煤燃燒和工業排放是此次重污染過程最主要的來源。但就北京而言,此次重污染過程主要以本地排放貢獻為主,其中機動車排放貢獻佔比較大。

  “進入冬季,由於北京及周邊地區的燃煤,以及城鄉接合部、農村的散燒監管不到位,加之供熱鍋爐等排放量的增大,這些都是重污染天氣的成因。”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解釋説。

  從觀測數據看,與燃煤排放直接相關的有機物、硫酸鹽、黑炭等物質,是PM2.5的主要組成成分,也證明了煤炭污染是導致本次華北地區大範圍空氣重污染的首要來源。

  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研判,從PM2.5的成分監測數據看,本次重污染期間,與燃煤污染排放關係較為密切的有機物、硫酸鹽、氯離子、黑炭等濃度增長曲線基本完全同步,相關係數在0.95以上,反映區域燃煤污染的重要影響。特別是近期北方地區的降雪降溫過程,導致區域燃煤採暖消耗量大幅增加。

  據河北省相關部門統計,當地原煤散燒和直燃直排對大氣污染影響明顯,河北生活用散煤排放量佔全省燃煤排放總量的50%以上。

  此外,低能見度天氣條件下,道路擁堵加劇,燃油效率降低,機動車污染排放也顯著增加。柴發合介紹,特別是北京等城市地區,機動車密度大、活動強度高,污染物低空排放量大,對本地PM2.5濃度貢獻較大。

  特殊氣候和極端氣象成重要誘因

  此外,特殊的氣候背景和極端的氣象條件,也是此輪華北霧霾的重要誘因。2015年是有歷史統計以來的“最強厄爾尼諾年”,11月華北地區多次強降雪,化雪導致地面濕度接近飽和、溫度降低,而中層大氣同期顯著回暖,空氣在垂直方向“上熱下冷”致流動性降低,華北地區大範圍處於“高濕度”“低風速”“強逆溫”極端不利氣象條件,助推了污染持續積累。

  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表示,當前持續的高濕靜穩氣象條件,還利於氣態污染物向顆粒物的轉化,以及顆粒物的吸濕增長,也加重了PM2.5的濃度水準。

  柴發合也認為,與2013年1月和2014年2月的兩次重污染天氣相比,此次遭遇到的氣象條件更加惡劣。進入11月以來,華北地區遭遇多次強降雪天氣,使得華北地區大範圍處於高濕度、低風速、強逆溫的極端不利氣象條件,污染物持續積累,從而導致本次區域性重污染過程。

  為啥沒啟動紅色預警?

  中途空氣品質出現改善

  儘管此次市環保局應急處已經對此作出回應,但很多網友仍在苦苦追問,為什麼此次重污染過程持續了5天卻沒有啟動紅色預警?本輪污染是否已經達到啟動紅色預警標準?

  對此,中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表示,回望這5日,從平均值上來説,應該是夠啟動標準。但是,11月29日受冷空氣南下影響,空氣品質確實有一個改善過程。但當日冷空氣向南推進後,10小時後再次返回,污染濃度也迅速上升,出現一個反覆過程。

  “我個人覺得,可能就是因為存在這樣一次過程,空氣品質有好轉傾向,成為政府難下決心的原因。”柴發合表示,像這種小尺度的天氣系統,影響有多大,空氣品質能改善到什麼程度,從現有的科技水準條件來看,難度比較大。

  之前,北京市環保局應急處處長王斌表示,北京之所以沒發佈紅色預警,是因為不具備升級至紅色預警的條件。11月27日,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對空氣品質趨勢進行了研判,預計29日擴散條件會出現好轉,達不到重污染程度,因此啟動了黃色預警。28日,監測中心再次研判,確認29日午後到晚間空氣品質好轉,但全天整體空氣品質為中度到重度污染,30日和12月1日兩天將持續重污染。因此及時升級了預警措施。由於12月2日北京的空氣品質將徹底好轉,因此已經不具備升級至紅色預警的條件。

  北京市環保局表示,污染演變過程也較為複雜,濃度發生大範圍波動。根據《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空氣重污染的定義為空氣品質指數(AQI)在200以上,“預測空氣重污染將持續3天以上(72小時以上)”方能觸發。

  柴發合認為,對重污染的預測,在預測的精準度上、提前量上今後還需要深化。柴發合説,因為讓政府下決心需要準確的預報,預報的不確定性將影響到政府的決策。“但是,我個人認為,在應對重污染這件事上,即使在存在不確定的情況下,政府應該採取更積極的措施,寧可做過一點,提早準備,把應急做充分。”

  柴發合表示,目前,國內空氣品質預報採用的都是國外空氣品質預報模型,而國外的污染情況和中國不同,沒有中國這樣嚴重,所以現在國內的科研單位也是在努力,如何讓國外的模型適應中國重污染的程度。

  各部門應對得如何?

  應急預案落實中大打折扣

  據介紹,為應對此次重污染天氣,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多個城市發佈相應等級的預警,並啟動應急預案。北京市發佈今年首個重污染橙色預警。此外,環保部也于11月27日派出10個督查組對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五省市重點城市的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情況和大氣污染源排放情況進行督查。

  “從督查的情況來看,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對此次重污染天氣的應急響應是比較及時的。儘管如此,在督查過程中還是發現了很多問題。”環境保護部華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主任劉長根表示。

  從督查結果看,部分企業應急減排方案未落實,廊坊三河市和大城縣納入應急減排的部分企業,未明確具體減排措施;在升級為紅色預警響應後,部分企業仍按黃色預警要求採取減排措施。

  機動車限行措施打折扣,北京市豐台區部分渣土車未按要求停駛;石家莊市主城區重型、中型貨車禁行措施沒落實,執法人員對違禁車輛未進行勸返。

  施工和道路揚塵問題依然存在,北京市房山區竇店高端産業園紫碼路沿線混凝土罐車往來頻繁,揚塵污染嚴重。天津、河北等地也存在建築工地、管網、道路施工土石方作業不停工,水泥攪拌站未停産等問題。

  除此之外,一些區縣劣質煤散燒污染也是此次督查發現的問題之一。如北京市豐台區南苑路三營門公交站附近有一無名洗浴場燃煤小鍋爐冒黑煙;新發地馬家樓橋出口東有居民使用劣質煤取暖,冒煙明顯等。

  “從實施情況來看,各級政府在啟動、會商和採取應急措施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落實到鄉鎮、街道時效果就大打折扣。”劉長根表示,基層的政府和相關部門不能形成合力,管理的粗放和缺位都導致了空氣應急預案的效果不能達到預期。

  “只有將預定的措施執行到位,應急預案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與健康創新基地首席科學家張金良認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生活源的管控力度也需要進一步加大。

  但專家也表示,相比“治標”的臨時管控措施,改變産業結構、化解過剩産能對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則有著“治本”的意義。“只有從根本上調整産業結構、化解過剩産能才能徹底解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大氣污染防治問題。”柴發合説。

  網友自測是否靠譜?

  手持式設備準確性低

  昨日,北京海澱區一網友用手持設備測量PM2.5濃度後數值高達2000多微克/立方米,而環境監測中心發佈的數據至今未破千,為什麼兩者之間的差距這麼大?

  對此,北京環境監測中心專家回應稱,這些手持式設備屬民用設備,居民自己用的話應該沒有完整的質保體系,也沒有定期校準,準確性有待考證。

  該專家還指出,另外一個問題是檢測方法,手持式設備檢測方法用的是“光散射”方法,不只對顆粒物,對水汽等也有反映,極不準確。

  據介紹,“光散射”方法不是當前國內認證的方法,國家認證的PM2.5檢測方法包括“微量振蕩天平”稱重法和“β射線”稱重法,這樣可以排除水汽等其他物質影響,相對較準確,目前北京採用“微量振蕩天平”法。

  環保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空氣品質的監測有一套非常完整的體系,所有的檢測手段和方法都有國家標準,同時對數據也有嚴格的品質控制手段,定期進行校準,數據是準確可靠的。

  除靠風還有良策嗎?

  需形成有效區域治理

  中央氣象臺預計,華北、黃淮地區持續出現的霧霾天氣,隨著1日夜間冷空氣的到來,2日上述地區的霧霾將自北向南減弱消散。

  “治理霧霾是一場持久戰,應急措施只是一時的治標。”中國工業環保促進會會長楊朝飛認為,需要“365天如一日”的精神,承擔起治理霧霾的責任。一味依賴治標的應急措施,從長遠看其實對治霾不利。“要把治霾當作一項常態化的工作。”楊朝飛説。

  中國傳媒大學健康與環境傳播研究所所長杜少中告訴記者,嚴格落實減排措施,並形成有效的區域治理體系很有必要,“這就好像室內禁煙,只要有一兩個人破例,大家都要跟著遭殃”。

  柴發合表示,區域的傳輸對北京影響也很大,所以北京污染問題的解決還是應該放在整個區域來考慮。“特別是對重污染的應對,應該參考重大活動空氣品質保障的方法和力度,從整個區域層面來進行應對。”柴發合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