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能源 > 新能源環保 > 正文

字號:  

油田環保整治被正式擺上臺面 市場規模或達百億

  • 發佈時間:2015-09-15 07:09: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汪珺  責任編輯:吳起龍

  8月的榆林,忽晴忽雨。這個有著“塞上小江南”之稱的陜西最北部的城市,因為坐擁豐富的能源礦産資源,又被譽為“中國的科威特”。

  從榆林市區出發,驅車2個半小時,在經過一片片綠油油的田地和一簇簇白花花的羊群後,便來到位於內蒙古烏審旗的長慶油田採氣三廠。在這裡,兩台鑽機轟鳴著正在向目的氣層鑽進。

  然而,區別於一般鑽井現場的是,伴隨著這支鑽井隊伍的還有另一個團隊——海默科技泥漿不落地項目工作組的四名工作人員,以及一套泥漿不落地設備。距離此不遠處,海默的另一個項目組——壓裂返排液處理項目試點小組,也在緊張而忙碌地工作著。

  曾幾何時,因追求經濟效益、忽視環境保護,鑽井過程中産生的廢棄污染物被直接排放或就地掩埋,造成了嚴重的環境問題。隨著環保意識的不斷加強以及新環保法的實施,油田環保整治被正式“擺上臺面”。2015年以來,石油公司以及鄂爾多斯、新疆、榆林等多地政府紛紛出臺了嚴格而詳細的油田環保政策,部分地區甚至規定,如不執行將被限制開採。

  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包括海默科技在內的一些油服公司敏銳地察覺到油田環保市場的潛力,通過定增、收購等方式,夯實技術實力,在油田環保設備和服務工藝上先行先試,不少已取得良好的試驗效果,有望在未來大規模推廣應用。

  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國內油田環保市場尚處起步階段,競爭格局也未形成。隨著環保政策進一步趨嚴,油田環保市場有望達到百億規模。目前,國內從事油田環保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惠博普傑瑞股份和海默科技等。市場爆發前葉,誰擁有過硬的技術實力和資金優勢,誰就有望先嘗到蛋糕的甜頭。

  讓泥漿池遁身

  泥漿,被譽為鑽井的血液。勘探開發過程中,需要在其中加入多種化學藥劑,以維持優良的泥漿性能,來滿足安全鑽井的需要。

  另一方面,泥漿污染也是困擾石油工業的一個心病。傳統的油氣田鑽井現場都有一個1000立方米左右的泥漿池,用來盛放鑽井岩屑和廢棄泥漿,通常佔地約1.2畝至1.5畝。鑽井結束後,遺留下來的泥漿池就變成了污染環境的“元兇”。

  “相當於‘打一口井,留一個池’。如果你坐飛機路過上空,可以看到地面上一個個黑漆漆的大坑,這些就是遺留下來的泥漿池。”海默油田服務有限公司負責鑽井泥漿一體化技術服務的付紅衛經理介紹道。

  他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這些泥漿混合物是一種相當穩定的膠態懸浮體系,具有高色度、高石油類、高COD、高懸浮物、高礦化度等特性,對環境污染極大。

  海默科技正在進行試點的“泥漿不落地項目”,則在試圖解決這一難題。

  泥漿不落地項目,簡言之,是指油氣田鑽井過程中,通過特定的設備和工藝,對鑽井泥漿和産出的岩屑進行隨鑽不落地處理,處理後的泥漿重復迴圈利用,對分離出的岩屑和有害物質進行無害化處理,實現保護鑽井現場土壤不受污染的目的。

  據海默泥漿不落地作業二隊隊長安睿介紹,公司的這一項目裝置由固控分離系統、鑽屑不落地系統和凈化系統三部分組成,處理過程大體可分為三個環節:首先,泥漿經過鑽井四級固控分離系統的振動篩、除沙器、除泥器、離心機等,去除有害固相之後,進入鑽屑不落地系統進行流化和儲存,一部分直接進入環保分離系統,一部分不達標的則通過藥劑調配、達到標準後進入環保分離系統;最後,在環保分離系統中的泥漿經過分離,液態回到泥漿迴圈系統迴圈利用,固態則可以現場制磚或鋪設井場。

  “這樣做的好處是,不僅能夠實現鑽井泥漿及固體廢物的不落地處理,還能夠對這兩者進行迴圈利用,既環保,又節能。”伴隨著數台機器的轟鳴聲,安睿對中國證券報記者娓娓道來。

  據業內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油田企業擁有鑽機3000余套,每年鑽井約1萬多口,如果按每口井佔地面積1.2畝計算,則需用土地1.2萬多畝,鑽井泥漿池每年至少要産生1萬多個污染點。

  “目前市場上已經有一些做泥漿不落地的公司,比的是誰家的效果好、成本低。我們的設備基本得到了甲方的認同,預計泥漿不落地服務後期將規模化實施。”付紅衛介紹,一套泥漿不落地環保裝備,一般每年工作7-8個月,可處理4-6口水準井的泥漿。據估算,2015年全國水準井鑽井數量將達到4400—5000口,所需要的泥漿不落地環保裝備至少1100台。

  壓裂液迴圈用

  隨著水準井分段壓裂技術在低滲透油氣藏和頁巖油氣開發中的廣泛應用,油田環保中的另一個問題——壓裂返排液處理也凸顯出來。

  壓裂技術是目前非常規油田、低滲透油氣藏的主體增産技術。與鑽井泥漿相似,壓裂後的返排液含有各種添加藥劑以及地下水,可能包含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尤其當壓裂返排液排到泥漿池內,同鑽井泥漿、油污等混合後,成分將進一步複雜,油水分離更加困難。

  此外,由於泥漿池、壓裂返排液池都是以數千方甚至上萬方體積計算,佔地面積極大,除影響生態外,對氣公司而言,後續的處理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而且對水資源造成極大的浪費。

  以長慶油田為例,目前長慶油田一年壓裂約500口水準井,每口水準井平均用液量4000方。按返排率50%計算,每年壓裂液的用水量為200萬方,返排污水量為100萬方,存儲污水所佔土地面積約40萬平方米。對於鄂爾多斯盆地等缺水、生態環境脆弱地區,環保壓力極大。

  壓裂返排液處理後再利用,是應對上述問題的一個通行手段。其指的是,通過特定設備和工藝,對返排液中有害物體、懸浮物進行脫離處理, 使返排液體達到能夠重新配製新壓裂液重新利用,或使處理後的返排液達到標準排放,從而實現節約用水、保護地下水不受污染的目的。

  海默科技的工作人員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目前通行的壓裂返排液處理方法多為集中運輸至處理中心進行處理,處理時間較長,車輛使用極多,運費較高,且較難實現壓裂返排液處理後的水再利用。

  “針對於此,海默科技採用了‘二級處理+車載設備’的創新處理方案。”據海默科技工作人員介紹,通過採用新型的化學處理劑,10分鐘的絮凝沉降時間可以達到傳統化學處理劑處理效果的80%以上,能夠實現連續不間斷的快速絮凝沉澱。此外,通過進一步的精細處理,可以實現出水的達標排放與重新利用。與此同時,海默還研製了車載式的壓裂返排處理設備,體積雖小,但處理量可達50-100m3/h,能夠實現即時處理,無需排污池。

  “經過公司壓裂返排液的隨排隨處理,壓裂隊可以再次利用大量的處理過的返排水,極大節約了壓裂用水,降低作業成本。若提高水處理標準,還可排放符合灌溉要求的清潔水。”上述工作人員稱。

  《頁巖氣十二五規劃》提出,2015年達到65億方頁巖氣産量,2020年計劃達到300億方。業內人士指出,上述目標的達成需要每年鑽、壓裂1000口以上的水準井,使用的壓裂液規模在1000-3000萬方左右,因此僅頁巖氣開發帶來的返排液量每年就達500-1500萬方。

  不執行不開採

  長期以來,由於一味重視經濟增長的開發模式,全國各主要産油地忽視環保要求,許多鑽井隊為了追求經濟效益,在石油鑽完井及壓裂作業過程中將泥漿、壓裂返排液産生的不易處理的廢棄污染物直接排放或就地掩埋,造成嚴重污染。如2014年發生的“鄂爾多斯烏審旗湖水污染牲畜死亡事件”,暴雨致使中石油長慶油田蘇5-15-27AH井場泥漿池液體外溢到湖中和周圍草場,造成15戶牧民家畜死亡。

  2015年1月1日,新環保法正式實施,對油田鑽井這類嚴重污染作業的治理工作高度重視。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作為我國油氣勘探開發的主力軍,中石油對油田環保的重視程度也是不斷提高:

  集團公司層面,實行安全環保和重大安全環保事故“一票否決”,因不履行安全環保職責造成安全環保事故或不良後果的,給予責任人行政處分,安全環保工作要求的嚴肅性、具體性顯著提升。

  股份公司層面,中石油勘探與生産分公司去年9月30日下發了《鑽井廢液與鑽屑處理管理辦法(暫行)》,規定:鑽井過程産生的污油、污水儘量進入生産流程迴圈利用。而在環境敏感區,鑽井廢液和鑽屑處理應採用不落地和集中處理技術,實施鑽井廢液與鑽屑的固液分離無害化處理。

  地方政府也相繼出臺一系列管理規定,並將環保納入政府官員考核中。2015年以來,已相繼有鄂爾多斯、新疆、烏審旗、榆林市、蘇裏格等産油地區的地方政府出臺了相應的油田環保條例或管理辦法,並嚴格要求,不執行將被限制開採。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這些地方政策施行以來,已經有部分設備水準不達標、造成嚴重污染的鑽井公司被當地政府叫停。為避免更大的經濟損失,停工井隊正在積極購置可提供泥漿不落地和壓裂返排液處理方案的環保裝備及服務。

  “從時間點來看,根據新環保法的實施時間,預計2016年油田招標各施工隊伍必須裝備泥漿和壓裂液處理的環保設備。可以説,泥漿、壓裂返排液處理的技術標準落實刻不容緩,後期國內油田環保監管將趨嚴,沒有標准將不可避免地導致這個新興的油田環保業務出現混亂,打擊參與者的信心。”一位當地石油行業人士指出。

  “總體而言,目前國內對水基泥漿的環保要求在全球範圍最為嚴格。雖然過去市場上出現過泥漿處理企業,但是由於多年法律執行不嚴格,並未真正形成規模。在壓裂返排液處理上,國內目前仍然未作出明確的規定。但隨著國內非常規鑽井數量增加,油氣開採將大量使用壓裂液進行增産作業,預計未來會有相應政策出臺。”上述業內人士稱。

  誰能搶佔先機

  相對於全球油田環保市場約40億美元的規模、10%左右的年均增速,國內油田環保市場似乎還處於嬰幼兒階段。

  據了解,目前我國“泥漿不落地”市場上出現了一些能夠提供設備及服務的企業,但相對於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遠遠不夠。“壓裂返排液處理”的油氣田環保市場基本處於空白狀態,僅有少數企業開始進入該行業。

  目前,能夠提供油田環保設備及服務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惠博普(002554)、傑瑞股份(002353)、海默科技(300084)等。其中,惠博普以含油污泥處理、油罐清洗為主,傑瑞股份的油田環保業務覆蓋鑽井、返排、油田環境修復等全部油田開發過程,海默科技則以鑽採過程中的主要環保環節——泥漿不落地、壓裂返排液處理為主。

  “總體而言,油氣田環保行業中並未出現規模較大的領先企業,尚未形成競爭格局。有技術和資金先發優勢的公司,將搶佔市場先機。”一位券商機械行業分析師指出。

  或正是因為看到了市場的空白及未來發展空間,海默科技7月27日發佈定增預案,擬向不超過5名特定投資者發行不超過6000萬股,募集資金不超過7.2億元,主要用於投資“油氣田環保裝備生産研發基地建設項目”。項目主要包括“泥漿不落地”和“壓裂返排液處理”兩部分,預計總投資5.43億元,擬使用募投資金5.4億元,項目建設期2年,完全達産且産能完全釋放後,預計年新增營業收入8.75億元,內部收益率(稅後)22.06%。

  “在油氣田開發環保要求日趨嚴格的背景下,為抓住現階段良好的發展機遇,公司擬通過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用於車載式油氣田環保裝備的研發、生産和配套技術服務,從而提高公司在‘泥漿不落地’和‘壓裂返排液處理’車載式環保裝備的生産能力和技術服務能力,實現公司油氣田服務産業鏈的豐富和規模迅速擴張,進一步提升公司整體競爭力。”海默科技的定增預案闡述道。

  國聯證券認為,泥漿不落地和壓裂液返排這兩項技術,代表著未來油田對固體與液體廢棄物處理的發展方向。初步估算,僅長慶油田,兩者的市場空間就分別達到了24億元和42億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