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一號有望年內與英國簽署協議
- 發佈時間:2015-03-11 00:56:25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馬巾坷
中國廣核集團(簡稱“中廣核”)紅沿河二期項目兩台百萬千瓦核電機組日前已獲核準,這是4年來我國真正意義上新批的核電項目。在獲得建造許可證後,紅沿河核電二期項目既可開工建設。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廣核集團董事長賀禹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中廣核正與英國、法國就華龍一號技術進行談判,年內有望簽署協議。在走出去過程中,建議國家給予必要的利率、稅收、信貸等政策支援。對於國內核電發展,賀禹建議,應將內陸核電建設真正提上議事日程,爭取“十三五”首批內陸核電項目開工建設。
信貸支援政策待加碼
中國證券報:請介紹一下華龍一號目前的進展情況。
賀禹:中廣核和中核共同研發完成的我國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于2014年正式通過國家審批,計劃今年內啟動示範工程建設。目前國家已經選擇了兩個廠址,一是廣西的防城港,另一個是福建的福清。由於在核電領域,將産品銷往國外要求首先必須在國內有示範廠址或示範堆在建。因此示範堆開始建設以後,我們將具備走出去的條件。
通過防城港華龍一號的建設,我們希望開工後可以將華龍一號反應堆銷往英國。目前我們與英國、法國正進行談判,並已簽署意向書,年內有望簽署相關協議。接下來我們會將華龍一號帶出國門。目前我們已成為羅馬尼亞首個新建核電項目的選定投資者,雙方正在加快推進具體合作的談判協商。此外,中國核電企業在阿根廷、土耳其、南非等國也取得了積極進展。如果我國的核電技術、核電製造、核電建設能踏出國門,這將説明我國的核電技術、製造、管理等方面都將進入新階段,實現李克強總理在報告中提出的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跨越。
目前國際上三代核電技術競爭激烈。全球核電發展最快、核電使用最多的美國和歐洲地區,核電建設自上世紀80年代後基本處於斷檔。而我國核電建設從80年代至今未曾間斷,從而儲備了大批人才。我國在30年建設間積累大量經驗,這是非常珍貴的。
此外,我國有非常大的價格優勢。在發展起來後我們將形成批量化生産能力。同時,我國核電在方方面面的成本都較低。與全球主流的三代核電技術相比,華龍一號技術的安全性與國際先進水準相當,經濟性則有明顯競爭力,與當前國際訂單最多的俄羅斯核電技術産品相比也有競爭力。
中國證券報:在核電走出去過程中還存在哪些問題?
賀禹:世界各國,特別是歐美等核電國家,對於進入本國市場的核電新堆型技術,都要進行嚴格的技術標準符合性審查,而通過這些審查往往需要數年之久。通過目標國政府的技術審查,是華龍一號實現在海外落地最為關鍵的一步。企業需要在國家的統籌協調及必要的政策支援下,按要求完成大量的適應性設計修改,最終才能通過審查。
核電走出去是一項非常大的工程。不單單是經濟合同,核電同時涉及到政治、外交,需要政府共同推動。與此同時,激烈的國際競爭要求我們在競標核電項目時的造價一定要有競爭力。但作為公司,在項目中需要盈利,這就要求國家在利率、稅收等方面給予更多支援。此外,核電屬於典型的資金密集型産業,獲取海外項目訂單,需要提出有競爭力的融資方案。我們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的有關部署,參考其他國家開發海外核電項目的通行做法,抓緊制定出臺針對核電走出去的出口信貸等支援政策,提升我國核電在國際市場上的綜合競爭力。
無論是産能輸出還是資本技術輸出,走出去根本上是要拿到大的項目。中廣核走出去並不僅僅是一家公司打開國際市場,更是關係到相關的各行各業。走出去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把中國製造帶出去,而這也涉及到國家的建設隊伍。因此走出去要抱團,做到把中國的技術、中國的資本、中國的設備同時帶出去。
建議核電規模化發展
中國證券報:對下一步國內核電發展,尤其是向內陸地區的推進,有哪些建議?
賀禹:在滿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能源剛性需求及節能減排的剛性要求硬約束條件下,核電替代效應最強,應該規模化發展。據測算,核電裝機容量要達到1.5億至2億千瓦,才能有效支撐203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總量達到20%這一目標的實現。因此,我建議從國家戰略層面進一步明確核電在我國能源電力供應中的支柱地位,實現規模化發展;按照“同一廠址,同一技術路線”的原則,以沿海擴建項目為重點,用具備三代技術主要特徵的成熟堆型技術填平補齊,以推動核電産業整體上的健康、有序、不間斷發展。
從全球範圍看,內陸核電具有豐富的建設運作經驗和良好的運作業績,國際上也不區分沿海和內陸核電,兩者沒有必然差別,安全性也已得到充分驗證。實踐表明,內陸與沿海核電在設計、建設和運營上標準是一致的。而我國已基本完成內陸核電前期準備和論證。“兩湖一江”三個內陸核電項目現場準備已達到隨時開工的條件。建議將內陸核電建設真正提上議事日程,爭取“十三五”首批內陸核電項目開工建設。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