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能源 > 新能源環保 > 正文

字號:  

治霾“持久戰”需打“組合拳”

  • 發佈時間:2014-09-15 01:00:14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馬巾坷

  國務院頒布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大氣十條”)已一週年。業內專家表示,我國治霾的複雜性遠超歐美國家,註定是要打“持久戰”,在此過程中要善打“組合拳”,採取綜合施治。

  專家表示,我國霧霾是在工業化發展與機動車劇增同步的情況下,污染疊加並相互作用所致,屬於大面積區域性、複合型污染,不同於上世紀倫敦(煤煙型為主)、洛杉磯(機動車為首要原因)相對單一的污染,因此,治霾需打持久戰、組合拳。

  中科院“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首席科學家賀泓指出,發達國家大氣污染呈現明顯“階段性特徵”,即工業排放、城鎮化與機動車文明相繼發展,我國則是三者在幾十年內同時出現,此間産生大量污染疊加,複合型污染治理難度極大。

  業內人士表示,治理污染不可完全依賴對工業“關停並轉”,對已有法律、技術、措施的嚴格落實和監督問責,讓“好措施”得到“真落實”,方為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共同發力點。

  專家指出,治理大氣污染,並非只是簡單地限制煤炭使用,而是需提升排污標準,大力推進清潔生産技術應用,嚴懲不正常運作脫硫、脫硝、除塵等環保設施的行為,才是關鍵之舉。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石化集團總工曹湘洪説,煤炭污染不在煤炭本身,而在“用煤技術”,對集中使用的煤炭資源採用清潔技術,實現技術所能實現的最低排污,對治霾更有意義。

  燃煤煙氣凈化主要是依靠脫硫、脫硝、除塵。“大氣十條”要求“加快重點行業脫硫、脫硝、除塵改造工程建設”,但總有害群之馬,明面上,跟上國家治污的調子,暗地裏,一邊造假一邊數著國家補貼的票子,通過節省環保成本,擾亂正常競爭。

  國家發改委等部門7月對10家火電企業扣減和罰款5億余元,處罰其“不正常運作脫硫設施、卻冒領脫硫補貼”的違規行為。此前,環保部對去年脫硫數據造假的19家企業予以處罰,五大電力集團、華潤、中石油、神華等央企子公司,均上榜。

  此外,環北京地區部分污染企業偷排直排現象觸目驚心,點狀排放、遊擊作業,成為污染防治的“硬骨頭”。專家認為,整治此類環保頑疾,環境執法亟待出重拳,將於2015年1月1日施行的新環保法,進一步明確了政府對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職責,完善了生態保護紅線、污染物總量控制等制度,建立了“黑名單”、按日計罰等罰則,需要做到執法必嚴。

  賀泓指出,過去大量是“工程性減排”,今後“管理性減排”會越來越重要,如果不加強管理和監督,讓治污工程和技術真正發揮效應,治霾目標就會落空。

  “大氣十條”提出,建立監測預警應急體系,妥善應對重污染天氣。專家指出,開展大氣污染“溯源與追因”研究,是滿足短期應急管理、中長期降耗減排和優化能源結構的迫切需要。

  “當前重污染天氣的預報預警能力不足。”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王自發説,大多數區域、城市尚未具備數值預報能力,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雖初步具備預報能力,但準確率有待提高,這需要“溯源和追因”作科技支援。

  在科研方面,我國大批科研院所、高校和部門已廣泛開展霧霾研究,但存在數據共用難、科研遭條塊化和體制性割裂、研究重復多等問題,影響研究進展。

  中國環境科學院副院長柴發合建議,亟待加快通過資訊分級共用模式建立大氣科研數據共用平臺,打破霧霾科研機構間的“資訊壁壘”,推動各地科學治霾水準儘快提高。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