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能源 > 石油天然氣 > 正文

字號:  

業內人士:原油進口鬆綁助力産業升級

  • 發佈時間:2016-04-29 08:34:2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官平  責任編輯:李春暉

  近日,由大宗商品數據商生意社、廈門石油交易中心聯合主辦的“2016中國(廈門)國際石油化工發展峰會”在廈門召開。業內人士表示,山東地煉在解決了原料問題後,將目光放在了升級擴産上,截至2015年底,山東地煉一次加工能力遠超過1億噸,同比大漲26%。

  “濱州的成達新能源、東營的科利達和濰坊的海化石化都新建了一次裝置,累計産能達到850萬噸/年,3家公司分別是350萬噸/年、200萬噸/年和300萬噸/年。”生意社能源分社社長李宏表示,亞通石化亦有擴能計劃,擴能後常減壓裝置將達到500萬噸/年,而此前只有350萬噸/年。

  李宏認為,隨著煉廠不斷加大對催化重整等三次加工裝置的投建,勢必將改變此前以常減壓、催化裂化、延遲焦化裝置為主導的發展模式。同時,發展模式的改變最終將傳導至成品油産品結構方面。

  近年來,隨著非國營原油進口“雙權”鬆綁,困擾地煉的原料不足問題已迎刃而解,而上游原料“同質化”亦是大勢所趨。因此煉廠間的競爭更多將體現在二次以及三次裝置領域。其中包括以重油加氫後,原料直供催化裂化為代表渣油加氫裝置;將低辛烷值、劣質石腦油,轉換為高辛烷值重整汽油的催化重整裝置。

  業內人士表示,由於兩者在汽油增産方面作用明顯,地煉企業大舉“押寶”在此,自然希望藉此搶佔後期汽油市場先機,而誰將率先完成汽、柴油産量調整,無異於為未來贏得一個重要的生存砝碼。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