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時間表敲定 魯粵或先行試點
- 發佈時間:2016-01-07 07:3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吳起龍
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有望迎來新突破。近日,國家發改委就完善成品油價格機制召開座談會,參會代表就成品油價格機制是否應設置“天花板價”和“地板價”進行討論。同時,國家還有意以山東、廣東兩省為試點,放開成品油批發和零售價格。
需要一提的是,1月4日,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撰文強調,“十三五”期間應減少政府對價格形成的干預,成品油價格將完全實現市場化。
對於價格市場化的落地時間,徐紹史表示,到2017年,競爭性領域和環節價格基本放開,到2020年,市場決定價格機制基本完善,價格調控機制基本健全。
中宇資訊分析師高承莎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若想要短時間內使成品油市場進一步市場化,或者説完全市場化,以目前國內能源現狀及成品油行業的環境來看,將難以實現,而且在“放開”之前國家也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來鋪墊。成品油市場化定價是未來的改革方向和最終目標,也是成品油市場化進程中最核心、最難撼動的問題之一。
那麼,為何首先選擇山東和廣東作為試點呢?
眾所週知,山東省地煉生産廠家最為密集,産量較大。
據隆眾數據統計,截至2015年年底,山東地煉一次煉油産能已經達到歷史峰值,(常減壓裝置)總體煉油能力為14820萬噸/年,較2008年增加9780萬噸,漲幅達194%。佔全國煉油總産量的18%,佔全國地煉加工能力的60%。
隆眾石化網分析師楊葉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山東地煉企業多為私企,與三桶油的銷售、生産模式不同,雖遵循國家調價機制,但因整體的銷售與生産更為貼合,價格調整不會拘泥于三桶油,多以市場導向為主,故貼合市場走勢波動,更能體現供需二者之間現狀,符合國家定價機制市場化的初衷。
同時,近幾年,廣東地區成品油市場從上游生産環節、中間貿易環節到終端消費環節都迅速發展,成為國內成品油消費量最大的省份。截至2015年年底,廣東以近7000萬噸/年的煉油能力躍居全國第三位,僅次於山東以及遼寧。
儘管2015年三桶油在廣東省內的成品油銷售總量仍佔據主導,但從成品油經營企業性質來看,廣東省具有成品油批發資質企業中,民營以及外資企業佔比高達49%;省內超5000傢具有成品油零售資質企業中,民營以及外資企業佔比也已達到46%。
“隨著成品油市場化的發展,民營企業以及外資企業競爭力不斷擴大,廣東地區成品油市場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楊葉表示,成品油批發和零售價格最終讓市場定價將是大勢所趨,在探討中不斷完善,以“特色”省市作為試點,應是較為穩妥推進方式之一,若完善後的調價機制出臺,那麼國內石油行業將面臨一個嶄新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