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長石油煤油共煉技術通過國考 或為世界領先
- 發佈時間:2015-09-17 18:03:00 來源:西部網 責任編輯:張少雷
技術鑒定現場
與會專家
9月15日,由延長石油集團自主開發的煤油共煉(Y‐CCO)成套工業化技術,在北京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技術鑒定。與會專家認為,該技術創新性強,總體處於世界領先水準,對於煤炭資源清潔高效轉化、減少對石油資源的依賴、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我們經過4年多的系統化研究、中試試驗和工業示範裝置運作,積累形成了煤油共煉(Y‐CCO)成套工業化技術。”集團公司董事長賀久長説。2011年 4月煤油共煉技術試驗研究啟動以來,在國內外開展漿態床(又稱懸浮床)加氫裂化技術研究的基礎上,延長石油積極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進行了一系列新技術研發、工藝技術改進和工程整合創新。2014年9月,在榆林靖邊建成了全球首套45萬噸/年煤油共煉工業示範裝置,並於今年1月投料試車成功,工藝流程全線打通;今年8月中旬,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專家對該裝置進行72小時連續運作現場考核,結果表明在煤粉濃度為41.0%時,煤轉化率為86.0%,525℃以上催化裂化油漿轉化率為94.0%,液體收率達70.7%,能源轉換效率為70.1%,噸産品水耗 1.6噸。
由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袁晴棠、汪燮卿、楊啟業、胡永康、舒興田、李燦、李洪鐘院士等15位全國能源化工行業著名專家組成的鑒定委員會認為:延長石油首次開發的以中低階煤炭與重(劣)質油為原料、採用漿態床加氫裂化與固定床加氫裂化線上整合生産輕質油品的煤油共煉(Y‐CCO)成套工業化技術,創新性強,總體處於世界領先水準。創新點在於提出了煤油共煉協同反應機理,首次開發了漿態床與固定床加氫的工業化線上整合工藝,為煤油共煉技術開發及應用提供了基礎;發明瞭煤油共煉專有催化劑-添加劑體系,可提供更多活性氫,有效抑制結焦反應,實現了高惰質組煤及重油的高轉化率、高液體收率,同時,生焦前驅物主要沉積在添加劑表面,緩解了反應及分離系統的結焦問題;發明瞭煤基瀝青砂水下成型和改性技術,解決了煤基瀝青砂軟化點波動造成無法成型的難題,避免了輕烴揮發污染環境,拓寬了煤基瀝青砂的應用領域;發明瞭漿態床反應器特殊構造的隔熱襯裏和內襯筒,解決了高溫、高壓、臨氫條件下隔熱材料選材及施工難題;採用結構簡單的內襯筒,避免了反應器器壁結焦問題。鑒定委員會同意技術通過鑒定,並建議加快推廣應用。
中國石化聯合會三屆理事會會長李勇武出席技術鑒定會並講話。集團公司黨委書記沈浩、董事長賀久長、總經理楊悅、高級顧問張積耀、總工程師羅萬明、煤炭分質利用深度轉化研發項目首席專家李大鵬等參加鑒定會。
李勇武認為,在當前油價持續下跌、煤化工産業面臨歷史節點的關鍵時期,煤油共煉工業化技術的成功開發,提高了煤炭和重(劣)油轉化效率,開闢了一條煤制油新途徑,對發揮我國煤炭資源優勢,發展煤制油産業和重(劣)質油輕質化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具有良好的應用和推廣前景,應進一步儘快完善技術、優化工藝,加快技術和市場推廣。
據了解,該技術突破了煤化工行業煤炭清潔高效轉化和石化行業重(劣)質油輕質化兩個領域的技術難題,既改變了煤直接液化和間接液化的一些不足,也為煉廠重劣質油、煤焦油加工利用提供了新的工藝技術方案,形成了重油加工與現代煤化工的技術耦合,為我國煤制油和重(劣)質油輕質化開闢了一條新的技術路線,具有良好的推廣應用與産業化前景。基於Y‐CCO成套工業化技術,延長石油申請專利27項,已授權10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