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能源 > 石油天然氣 > 正文

字號:  

中國再成全球最大原油買家 儲備安全刻度僅2/3

  • 發佈時間:2015-07-16 08:33:04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日前,中國海關總署發佈的6月重點商品報告顯示,當月中國原油進口量2949萬噸,折合720萬桶/天。記者在美國能源資訊署看到的數據顯示,美國6月平均每天進口的原油量為699.2桶/天。由此,繼4月份之後,中國再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原油最大進口國。

  安迅思能源與策略研究總監李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再次成為原油最大進口國並不意外,有著多方原因。一方面國家在加速原油儲備;另一方面,隨著油價止跌企穩,企業也開始加大原油的進口量。

  受油價在低位企穩的影響,預計國內煉化企業將受益於此,從而帶來業績的回升。

  石油儲備還有空間

  6月份,我國原油進口量一度迫近今年以來的最高月度進口量。此前的4月,我國進口國際原油達到3028.58萬噸,首次超過美國成為最大原油進口國。

  隆眾石化網分析師李彥告訴記者,造成6月原油進口量大漲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位於青島的二期原油戰略儲備庫開始注油,該油庫規模達300萬立方米,能存儲約1900萬桶原油,從而提振了國內原油需求。

  實際上,去年油價下跌以來,中國一直在提升原油進口的數量,加快原油戰略儲備的步伐。之前國家已經公佈了一期戰略儲備的具體數據,包括舟山、鎮海、大連和黃島等4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已基本完成儲備。目前國內正處於二期儲備基地的積累中,二期工程注油尚未全部完成。

  李彥認為,國際能源署(IEA)規定的戰略石油儲備能力的“安全線”,是相當於本國90天的凈石油進口量,而目前我國的石油戰略儲備工程進行至二期和三期之間,即便樂觀估計也僅相當於60天左右的石油凈進口量或33天左右的原油加工量使用規模,離國際公認的“90天標準”尚有不小差距。“2014年我國的石油進口依存度約為59.3%,進口依存度依舊高企,我國的石油安全問題也越發受到重視,戰略儲備則是提升安全系數的關鍵點。隨著位於惠州的二期儲備儲油庫7月逐步開放,第三季度原油單月進口量仍有機會再創新高。”李彥表示。

  油價止跌利好煉化企業

  在李莉看來,中國在6月份進口原油數量再次成為全球第一,不僅因為國家加速原油儲備,而且隨著油價企穩,國內企業購買原油亦開始增多。“企業的行為更多是買漲不買跌,在下跌的過程中,企業更可能選擇觀望,而現在油價企穩,企業購買原油的數量會有所上升。”李莉説。

  去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從120美元一路跌至不足50美元/桶,隨後油價開始企穩,在60美元左右徘徊。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我國今年上半年進口原油1.6337億噸,同比增長7.49%;原油進口金額為1770.9億元,同比大幅減少41.72%。從進口單價來看,今年上半年中國原油進口單價約為每噸2599.2元,同比下降45.8%。

  有分析認為,國內石化企業將從油價下跌企穩中受益。中石化此前發佈的公告顯示,公司預計2015年第二季度(4月1日至6月30日)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相較于2015年第一季度增長1000%以上。

  此前中石化新聞發言人呂大鵬曾對記者表示,中石化80%的原油都靠進口,而煉化業務佔比又較大,因此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對公司利潤增長有積極意義。

  李莉認為,油價止跌並維持在低位緩慢上漲,對於中石化的煉化板塊益處頗大。“油價較低時,會刺激對成品油的需求,中石化在煉化上的銷量和毛利都會有所好轉,因此可以判斷中石化二季度煉化板塊會有不錯的業績。”李莉進一步分析道。

  中石化下屬的上海石化業績更為亮眼,利潤相較第一季度增幅大約在3200%左右。上海石化發佈的二季度業績預報顯示,預計今年上半年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6.8億元到17.8億元之間。公司今年一季度凈利潤為5217.6萬元,上海石化表示,業績扭虧為盈的主要原因是與去年同期相比,集團原油加工成本大幅下降,産品毛利上升。

  “油價企穩,整個煉化行業都將受益。”李莉認為,“隨著地方煉化企業原油進口額度的增加並開始逐步實施原油進口,我國未來的原油進口量有望進一步衝高。”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