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能源 > 石油天然氣 > 正文

字號:  

反腐倒逼石油推改革新政 煉油板塊或將觸發並購

  • 發佈時間:2015-02-25 07:03:00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在反腐的高壓態勢之下,國家發改委終於在石油領域推出改革新政,將國內原油進口使用權放開。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執行會長齊放表示,儘管此次是給地方煉廠和民營企業“有條件”放開原油進口,但這依然對打破現行的石油壟斷市場乃至構建未來的石油管理體制都具有重要意義。

    原油放開形成充分競爭

  選擇于近日發佈《關於進口原油使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業界普遍認為,國家發改委此舉除有迎羊年“添喜”之外,更是要趕在今年人大政協“兩會”前作出改革動作,以減輕背負已久的輿論壓力。

  業界都清楚,在中國新一屆領導人履新前後,國家發改委便在社會與公眾反映最強烈的石油領域頻頻釋放改革信號,多次舉行石油改革的專題會,聽取和收集各方意見,但一年多的時間過去了,卻總是“雷聲大雨點小”。

  依據此次國家發改委下發的《通知》及相關精神,目前能夠達到享有原油進口資格的地方煉廠約在20家左右,有很大一部分集中于山東地區。來自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的統計數據,目前“地煉”産能佔全國煉油總産能的10%以上。

  此前,按照商務部管理條例,國內原油進口分為國營和非國營貿易兩大類型,前者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等大型央企,後者為陸續獲得原油進口資質的20余家各類型公司。

  “這次民營煉廠和民營企業僅獲得了原油進口的使用權,甚至進口原油時依然要讓‘國營貿易’做代理,但這並不影響國內油源多元化的形成。中國石油壟斷市場迎來了真正的競爭,無疑會對中國經濟産生利好。”齊放強調説。

  對此番原油進口使用權放開,將給整個行業帶來的直接影響,有關權威機構作出了五大研判:

  一是原油進口會形成充分競爭,這將提高國內整體的煉油效率,大大降低煉油成本,最終受益者為廣大消費者。

  二是國內化工産業再度繁榮,昔日大批化工産品依賴進口且缺口40%左右的被動局面將得到大為改觀。

  三是在原油市場新競爭格局下,國內油品品質將會大幅度提升,這有益於改善尾氣排放,提高環境治理的整體水準。

  四是打破原油進口市場壟斷後,國家稅收必將大幅度增加,這將使央企和民營兩個“社會貢獻力”都得到提升。

  五是原油進口壟斷市場打破後,這將加快廣大民企“走出去”,並通過各種途徑,為國家提供境外價低質優的原油。

  值得關注的是,國家發改委此次給原油進口使用權而設定的前提條件,或更多的是擔憂“煉油産能過剩”,對此業界評價不一。“實現了公平競爭,達到優勝劣汰,國內煉油産能還用擔心過剩嗎?!”一位學者坦言。

  煉油板塊迎來整合併購

  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國內煉油産能約7億噸,未經批准的産能規模達2億噸左右,這其中多集中于山東地煉,且也不乏裝置規模和生産技術水準較高的。

  據了解,在國際油價持續下跌的大背景下,這早已使中石油、中石化喘不過氣,而成本一直並不低的原油進口,在失去昔日市場保護後,如何能快速消化的問題亦將凸顯,這兩個方面對當下的兩大石油巨頭都不輕鬆。

  更可況,在石油領域改革新政下,地方煉廠和民營企業更會意氣風發。業內人皆知這樣一個事實:過去在壟斷的市場格局下,地方煉廠和民營企業“無糧”更無“細糧”可吃,大多數基本上都靠燃料油做加工原料,可加工出來的油品品質並不差,而“倒逼”出來的煉油技術和水準,更是被業界有目共睹。

  可以設想,若此番自主獲得一定數量的原油後,與中石油,中石化站在了準起跑線上,這也足以帶來不小的競爭壓力,從而使那些效率低、工藝差且不再受“保護”的煉廠紛紛關門。

  不容忽視的是,“十二五”期間,大批央企紛紛投下鉅資,在國內新建千萬噸煉化工廠,受之國際油價持續下跌等多因素影響,當下面臨著開工不足等挑戰。

  “在未來兩三年中,國內煉油板塊將出現大規模的整合與並購,混合製將在這其中成為主旋律,而並購的主體和形式也將發生極大的改變。”齊放分析認為。

  幾年前,為打通或強化石油領域中下游板塊,次於兩大石油巨頭實力的中海油、中化等一批央企,紛紛瞄準山東地煉,展開較大規模的並購,並形成了控股、參股等形式,被業界稱為國內煉油板最早一批混合製煉油企業。

  一位學者預言:“未來出現于煉油板塊的整合與並購,將一改過去央企的強勢所為,一批有實力的民營煉廠將在此進程中擔當重要角色,並將使中國整個煉油業産生新的裂變並迎來新的發展曙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