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能源 > 石油天然氣 > 正文

字號:  

俄羅斯南溪項目停擺:因歐盟頻頻發難

  • 發佈時間:2014-12-31 16:10:30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南溪”項目停擺:管窺美歐俄能源博弈

  美國短時間內難以實現對歐天然氣實質出口,其預期可出口的天然氣量恐怕也難以撬動俄歐高度依賴的能源關係

  文/石澤 龔婷

  2014年12月1日,普京在對土耳其進行國事訪問時宣佈,由於歐盟缺乏建設性立場,俄羅斯將終止“南溪”項目建設。這標誌著烏克蘭危機以來,美歐俄3方圍繞天然氣日益激烈的能源鬥爭更趨白熱化。據稱,在取消“南溪”項目的同時,俄宣佈將加強與土耳其的能源合作,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以下簡稱“俄氣公司”)可能從2016年開始經由土、俄和義大利聯合修建的“藍流”海底天然氣管道以優惠價格增加對土耳其的天然氣供應。

  “南溪”項目協議由俄氣公司和義大利埃尼公司于2007年11月簽訂,2008~2013年,俄氣公司先後與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希臘、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土耳其、匈牙利、馬其頓等國簽訂過境協議或框架性協議,初步形成從俄出發經黑海海底抵達保加利亞,再分成南北兩條線路,分別穿越中東歐和東南歐抵達奧地利和義大利的管道格局。

  圍繞“南溪”項目的角力被視作是美歐與俄能源鬥爭的縮影。近10年來,歐盟主導、美國支援的“納布科”項目一直在與“南溪”項目展開激烈競爭,兩者基本呈現零和博弈的格局。前者旨在使歐盟繞開俄羅斯與中亞裏海地區(特別是亞塞拜然)的天然氣實現對接,實現進口來源多元化,從而擺脫對俄的天然氣依賴。而俄主導的“南溪”項目則是反制歐盟、保障俄在歐洲天然氣市場份額的重要舉措。“納布科”項目于2002年由奧地利提議發起,在與俄展開就過境國的多輪爭奪後,最後以2009年7月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奧地利等歐盟4國與土耳其簽訂天然氣管道建設政府間協議為標誌,歐盟初步形成對抗俄的天然氣運輸格局。然而,由於在價格和消費規模上缺乏競爭力,2013年亞塞拜然選擇跨亞得裏亞海天然氣管道項目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納布科”宣告失敗。

  烏克蘭危機以來,美歐對俄制裁加劇,俄通過與烏歐鬥氣實施反制。歐盟對“南溪”項目頻頻發難,使俄歐高度依賴而又因烏克蘭局勢日漸脆弱的能源關係雪上加霜。2013年底,歐盟委員會以“南溪”保加利亞段項目採購不符合歐盟能源市場及反壟斷規定向俄保雙方發出質詢;2014年4月,歐洲議會做出反對“南溪”、尋找替代管道做出決議;6月,“南溪”保加利亞段建設停工。與此同時,以中俄天然氣大單簽訂、俄加速佈局對韓日天然氣出口、俄印規劃油氣管線、俄土能源關係拉近等一系列動向為標誌,俄羅斯能源出口戰略轉向東方及南方的趨勢進一步凸顯。

  作為最重要盟友,美國一直是歐盟對抗俄能源武器的戰略協作夥伴。11月底,拜登在大西洋(14.60, 0.15, 1.04%)理事會能源與經濟峰會上就歐洲能源安全問題發表演講,他指出,歐洲許多國家依賴俄羅斯能源供應是一個“巨大的戰略失誤”,歐洲必須保證能源來源、路線及供應方“實現多元化”,加大從北非、地中海東岸以及美國進口天然氣的力度,修建更多新的天然氣管道及液化天然氣設施。事實上,2009年初俄掐斷對烏克蘭供氣後,美歐就強勢支援歐洲其他國家向烏克蘭反向供氣。拜登在講話中還就歐洲去年以來承諾加快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表示了讚賞,並支援波蘭近期提出的構建統一歐洲能源聯盟的倡議。奧巴馬和拜登近期赴波蘭、愛沙尼亞、塞普勒斯、羅馬尼亞等國訪問,高調支援波羅的海沿岸、地中海東岸及中東歐國家修建過境天然氣管道。此外,根據美歐能源理事會2014年12月3日發表的聯合聲明,美國對歐洲天然氣出口前景將使歐洲及其他戰略夥伴“收益”,並對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TTIP)及其與能源相關部分的磋商表示歡迎。

  作為對抗俄在歐能源市場主導地位的措施,美對歐天然氣出口現階段還僅僅停留在口頭承諾階段。鋻於美國出口量限制、基礎設施及管道缺乏、政策壁壘、地區天然氣價格差等一系列因素制約,美國短時間內難以實現對歐天然氣實質出口,其預期可出口的天然氣量恐怕也難以撬動俄歐高度依賴的能源關係。

  美歐在雙邊能源理事會聯合聲明中重申“能源不應該作為政治工具”的立場。然而,能源的武器屬性在美歐俄3方博弈中的突出作用不言而喻。隨著美歐制裁俄進一步加碼,近期盧布跳水式貶值,俄經濟狀況進一步惡化,3方對峙外溢到能源議題上的鬥爭恐將更加激烈。

  (作者單位: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能源戰略研究中心) (來源:《中國投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