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能源 > 石油天然氣 > 正文

字號:  

歐佩克會議難逆轉國際油價 “技術調控”影響漸弱

  • 發佈時間:2014-11-28 08:51:14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晶

  面臨著更頻繁波動的經濟週期和新能源技術等考驗的歐佩克,無論此次會議達成的是減産還是不減産協議,對國際油價的影響都有限。

  27日在維也納召開的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會議,被稱作是近幾十年來最重要的一次。然而,會議進程表明,無論是內部行動的一致性還是對國際油價的即時性影響,歐佩克都已今非昔比。這既削弱了會議本身的重要性,也讓國際油價越來越趨於擺脫“技術調控”的影響。

  維也納會議之所以重要,在於國際油價走勢需歐佩克給出一個解決方案。自今年6月以來,國際油價走出了斷崖式下跌行情,迄今為止已跌去30%。而原油市場目前每天供應過剩180萬桶的現狀,也抑制了國際油價的反彈。理論上説,石油輸出國明年統一行動限産保價,是保證其利益的上選。

  但這是個註定難以達成的共識。從歐佩克內部説,當前油價是否已到危機階段,不同産油國有不同定義。對於沙特等外匯儲備雄厚的産油國來説,有足夠實力對衝油價走低造成的利潤流失,但對其他一些産油國危機則已迫在眉睫,如伊朗。因此,儘管歐佩克成員都認同100美元應是國際油價的基準價格,會前也在談論減産,但在付諸實施的積極性上大為不同。

  從歐佩克外部説,雖然歐佩克仍是全球石油的主要供應者,但這一傳統地位已遭遇越來越大的挑戰。比如,隨著美國頁巖油氣革命成功,其油氣産量已與沙特基本持平。此外,目前油價大跌主要是輕質原油價格下跌,而阿爾及利亞、安哥拉等國是重要的輕質原油生産地,旺盛出口能力也可能填補歐佩克減産後的市場。

  更關鍵的是,國際油價下跌的驅動力中,有些非歐佩克能控制的因素。如美元走強對油價形成長期抑制;中國經濟結構調整也降低了對石油的需求,擠出了國際油價中的“中國溢價”;針對俄羅斯的制裁行動,也可能讓國際油價的構成中增加地緣政治的因素,而非單純由市場供需主導。

  就此而言,無論維也納歐佩克會議達成的是減産還是不減産協議,對國際油價的影響都是有限的,除非出現重大國際事件。這是全球經濟週期和歐佩克權重下降共同作用的結果。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以來,歐佩克在國際原油市場和國際事務中引人矚目的崛起,經過40年磨礪後,正面臨更細碎的利益訴求、更頻繁波動的經濟週期和新能源技術等多方面的考驗。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