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能源 > 石油天然氣 > 正文

字號:  

油價八連跌山東地煉停産避虧

  • 發佈時間:2014-11-18 14:29:31  來源:山東商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晶

  上週五(11月14日),國內成品油價格“八連跌”如期而至。與車主們的欣喜相比,在成品油産業鏈夾縫中求生存的地方煉油企業(地煉),此時的愁容卻愈發明顯。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因從買入原料到加工後進入市場存在1個月左右的時間差,山東地煉加工原油出現虧損,不少煉廠停産避虧。相關監測數據顯示,在油價“七連跌”前的10月29日,山東地煉一次常減壓裝置開工負荷為33.81%,同比下降9.98個百分點。而自8月份以來,山東地煉的開工率就在30%左右徘徊。對此,有分析人士指出,以往開工率下降一般發生在每年的3月和9月,但今年市場銷售情況不佳,眾多山東地煉選擇小範圍開工。

  地煉停産避虧

  對於山東地方煉廠來説,雖一直在夾縫中覓食,但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卻不見得是好事。事實上,國內成品油價格“連跌”以來,煉化行業的整體利潤不斷縮減,在行業中處於弱勢的地方煉廠則承壓更多。

  據了解,去年10月底,山東地煉柴油價格在7500元/噸左右,而今年10月底,該價格僅維持在6800元/噸左右,降幅近10%。

  在卓創資訊分析師朱春凱看來,原油價格下跌使煉廠成本降低,但因原油採購與開工煉化存在時間差,地煉在油價的持續下跌中,卻要承受利潤的縮減。

  山東省煉油化工協會會長劉愛英向記者表示,油價連跌,受損最為嚴重的地煉企業主要是原來燃料油高庫存企業,高價購買的燃料油讓這些企業虧損嚴重。

  卓創資訊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0月29日,山東地煉一次常減壓裝置開工負荷為33.81%,同比下降9.98個百分點。此外,朱春凱透露,自2011年以來的3個完整年份,山東地煉的平均開工率在40%左右,相比最高55%的水準已明顯降低。

  原油進口資質成掣肘

  對於山東地煉企業而言,處於産業鏈中端的他們,停工或許可以避虧,但上游原料的緊缺則如同束縛他們的鐐銬。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山東共有地方煉化企業49家,一次加工能力合計11265萬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360億元,兩項指標均佔全國地方煉化的70%以上。不過,據報道,與每年過億噸的産能相比,山東所有地方煉廠每年拿到的原油指標只有179.3萬噸,還“不夠塞牙縫”。

  值得注意的是,按我國現行規定,石油企業從海外進口原油需要“進口配額”。

  據了解,目前擁有原油進口國營資質的企業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珠海振戎和中化集團等5家國企。“非國營進口”實行的是配額管理限制,目前22家企業擁有資質,其中“中字頭”公司佔據半數以上。

  公開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累計原油進口量為2.82億噸,但非國營進口配額只有2910萬噸,僅為總進口量的一成左右。在山東地煉企業人士看來,地煉企業就算煉油能力再大,也需從上述企業手中購買原油,被業內形象地喻為“卡脖子”。

  朱春凱則表示,原料匱乏一直是山東地煉企業的掣肘,山東地煉企業由於缺少原油,主要採用進口燃料油作為原料。

  進口權放開已有初步方案

  在一位山東地煉企業負責人看來,如果能獲得原料進口權,將挽救處於生死邊緣的山東地煉企業。不過,原油進口權放開“現在也沒有動靜”,山東地煉的轉型升級計劃已于10月23日正式公佈。

  山東省政府發佈的《山東地方煉化産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到,到2017年淘汰、轉産落後企業20余家,縮減落後煉油産能約1200萬噸。

  來自山東省政府的數據顯示,到2013年底,山東省共有地方煉化企業49家,平均規模230萬噸,全年完成加工量4100萬噸。記者注意到,上述方案的實施意味著,在未來3年內,山東地煉將有大約50%的企業以及30%的産能將被淘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