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能源 > 能源要聞 > 正文

字號:  

東北多地迎嚴重污染天氣 能源結構調整乃治霾之本

  • 發佈時間:2015-11-12 00:31:35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陳偉  責任編輯:張少雷

  供暖季開始一週後,東北多地迎來持續的六級嚴重污染天氣,瀋陽全市PM2.5均值一度達到1155(微克/立方米)。環保部預計,10日至14日期間,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主要城市區域大氣擴散條件總體不利,受供暖期污染排放影響,東北大部分地區空氣品質以中度至重度污染為主。

  不少網民稱,北方供暖季一到,霧霾如影隨形,這兩者確實有莫大的關聯。大規模供暖需要大量燃煤,這給霧霾防治增加了許多困難。為此,有必要調整採暖能源結構,降低煤炭消費量,使用更清潔的能源。當然,燃煤供暖並非霧霾産生主因,其治本之策仍是加快調整經濟和能源結構,加大節能減排力度。

  清潔供暖

  網民“王傳濤”説,年年歲歲霧相似,歲歲年年霾相同。又到一年供暖時,看到率先供暖的長春的空氣品質污染指數爆表的消息後,北方各地的居民便有了這樣的心理準備——“供暖式霧霾”從我國東北地區開始“發作”,將以緩慢的節奏向南蔓延。毫無疑問,冬季之所以是大氣環境品質最差的季節,是因為廣大的北方地區採暖大量燃用的是劣質煤炭。

  有網民指出,眾所週知,燃煤排放的煙氣,需要進行脫硫脫硝和除塵處理才能降低污染系數。但是,對於這一常識,許多地區的環保部門以及熱電廠卻並沒有嚴格執行。

  網民“郭夏”也説,這些年,北方城市冬季出現霧霾的一大原因是冬季採暖過量使用燃煤。調整採暖能源結構、發展清潔能源是應對之道。

  加大減排

  網民“王石川”説,治理霧霾迫在眉睫,要從壓減燃煤、嚴格控車、調整産業、強化管理、聯防聯控、依法治理等方面採取舉措。

  網民“江全”説,治理霧霾需要多管齊下,採取治標更治本的措施。面對突然而至的重污染天氣,地方可制定應急預案,採取必要的限産、限制施工、車輛限行、減少戶外活動等措施。

  網民“徐揚”説,治霾非一日之功,加快調整經濟和能源結構,加大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加大節能減排力度才是治本之策。

  網民“樊大彧”説,新環保法正式實施,環保直接與幹部考評掛鉤。為了讓霧霾治理取得實效,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應該啟動嚴厲的行政問責機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