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能源 > 能源要聞 > 正文

字號:  

黑色系商品有色金屬在內的諸多大宗商品價格下挫

  • 發佈時間:2015-07-27 11:12: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陰霾籠罩著近期的大宗商品市場。上周開始,大宗商品掀起一股拋售潮,在國際金價“閃崩”的帶動下,包括黑色系商品、有色金屬在內的諸多大宗商品價格紛紛下挫,跌幅“超出想像”。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上周的五個交易日內,追蹤19種商品表現的CRB指數累計下跌4.43%。

  對於這輪大宗商品下跌,世元金行高級研究員肖磊認為,主要原因有兩點。首先,美聯儲加息態度開始明朗化,美元走強使商品市場尤其是原油、黃金等品種的避險作用下降;其次,部分投資者擔憂中國經濟增速放緩,進而影響大宗商品需求,而中國是全球最主要的商品消費市場。

  “大宗商品的牛熊市主要是看終端需求,作為全球大宗商品引擎的中國經濟增長開始進入轉型期,在中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開始回落的情況之下,全球並未出現可以承接中國大宗商品需求的經濟體。面對如此的結構,大宗商品的弱勢是必然的,而且大宗商品從下游至上游的傳導還在持續,上游的整理還需進行。況且從金融的層面看,美元的加息預期增強,美元的走高自然會對大宗商品價格産生不小的壓力。”混沌天成期貨研究院院長葉燕武分析。

  “其實黃金並非年內領跌品種,咖啡等大宗商品的跌幅更大。作為週期性因素非常明顯的大宗商品,隨著外部環境的改變,後市很有可能延續當前的下行走勢。”easy-forex易信外匯中國區首席交易官孫宇也表示,過去十年中,中國旺盛的商品需求成就了大宗商品的超級週期,但如今,隨著中國經濟的放緩,以及艱難的結構轉型的展開,大宗商品正在逐漸失去往昔最強勁的上漲支撐力。

  對於大宗商品後期走勢,業內人士普遍持悲觀態度。興證期貨宏觀分析師劉文波認為,首先,大宗商品供需狀況在短期看不到平衡的希望。一方面,中國經濟繼續轉型,房地産行業已經到了長期拐點,對工業品的需求可能會長期下降,其他國家很難在短期內彌補中國需求下降造成的缺口,所以短期供大於求的格局不會發生根本轉變,只有過剩産能徹底出清,即部分生産企業徹底倒閉,供需才會平衡,價格才能穩定。其次,美國加息會推升美元匯率的走強,這意味著以美元定價的資産價格在長期受到壓力。因此,大宗商品後期出現下跌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世元金行研究員蘇向輝也指出,展望後市,美聯儲在今年開啟加息通道實為大概率事件,這將繼續壓制大宗商品價格。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表示大宗商品下行空間有限。中信期貨高級宏觀經濟研究員朱潤宇指出,雖然在美聯儲加息之前,預期的作用將繼續壓制大宗商品的價格,但下行的空間已經有限。“因為中、美、歐的經濟都在呈現復蘇或者走強,新興市場經濟亦沒有那麼脆弱,基本面決定了大宗商品的下跌空間有限,且從1980年代之後美聯儲加息前後的商品表現來看,商品在加息後反而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上漲,可以理解為預期兌現的反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