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能源 > 煤炭電力 > 正文

字號:  

7省市碳交易試點成交額突破5億

  • 發佈時間:2014-12-22 07:1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馬巾坷

  “國家發改委日前發佈了《碳排放權交易的管理暫行辦法》,全國7個省市的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也進展順利。”在12月18日于北京舉辦的“2014中國碳市場高峰論壇”上,國家發改委氣候司司長蘇偉稱,下一步,我國將在7個試點基礎上,儘快推動形成全國性碳交易市場。

  據論壇主辦方——英大傳媒投資集團公司總經理石玉東介紹,今年前10月,全國7大省市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累計完成二氧化碳交易1375萬噸,累計成交金額突破5億元。他在接受新華社《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未來全國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形成,我國碳交易潛力巨大。

  加快全國碳市場建設推動綠色低碳轉型

  “應對氣候變化,控制碳排放,是當前全球關注的熱點話題,也是我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蘇偉在論壇致辭中説,中央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從“十一五”開始就把能耗下降、單位能源強度下降作為約束性指標,“十二五”又明確提出要推進國家綠色低碳發展,把碳強度指標納入到了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應對氣候變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已經成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

  談及我國綠色低碳發展的戰略目標,蘇偉説,在此前北京APEC期間,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到訪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共同宣佈了各自2020年低碳行動目標。同時,我國還提出了到2030年左右碳排放要達到峰值的控制規劃。具體而言,就是“十三五”主要是落實2009年哥本哈根會議上對外宣佈的2020年地區GDP排放下降40%—45%的目標;“十四五”到“十五五”則進一步落實到2030年碳排放達到峰值的目標。

  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被認為是推動實現我國綠色低碳發展戰略目標的重要路徑。蘇偉透露説,在前不久利馬舉行氣候變化大會期間,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發佈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這對於推動全國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會有重要指導作用。

  “排碳要付出成本,減碳能獲得收益,這是我們對建立碳排放市場的基本認識。”蘇偉強調説,去年以來,我國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東、湖北、深圳等7個省市,啟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從試點運作情況來看,總體平穩。下一步將以7個試點為核心,以點帶面,向周邊輻射,儘快推動形成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

  作為中國碳市場高峰論壇的主辦方,英大傳媒總經理石玉東對全國碳市場建設試點的交易情況瞭如指掌。他告訴記者,從全國7個交易試點來看,截至10月底,共完成二氧化碳交易1375萬噸,累計成交金額突破5億元,碳市場規模明顯擴大;從政府層面來看,今年5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要求推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研究建立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今天蘇偉司長再次明確,要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這對推動我國綠色低碳發展意義重大。

  建立市場交易機制促進清潔能源發展

  出席論壇的中電聯秘書長王志軒認為,碳市場建設需要設計符合市場規律的遊戲規則。他以電力行業為例指出,要使得電力行業能夠深入參與到碳市場的交易中,必須加快對電力行業進行創新性制度設計。蘇偉也提出,當前我國電力行業的能耗佔總能耗的60%以上,電力行業的碳排放佔到40%。要通過碳排放資産管理和制度設計,將電力行業納入碳排放市場交易。

  在論壇上同期發佈的《2014我國電力行業與碳交易研究》也提出了相同命題。這份由英大媒體與國網能源研究院共同推出的報告認為:電力行業開展碳交易,須明確碳市場與電力市場的關係,碳市場與清潔能源發展的關係,碳市場對發電行為、用電行為和電網的影響等。在此基礎上,才能確保電力行業碳交易的順利開展。

  “電力行業是碳排放的重要領域,2010年電力行業碳排放約佔全國碳排放總量的50%;同時電力行業也是實施碳減排的重要行業,2005至2012年,電力行業累計實現減排超過40億噸。”國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蔣莉萍説,碳市場發展將對電力行業産生深遠影響,亟須對我國碳市場發展模式和趨勢進行研判,制訂電力企業參與碳市場的策略和措施。

  蔣麗萍認為,電力行業尤其是發電企業的燃煤是減排控制的主要對象,因此,對於電力行業來説,碳市場將推動火力發電的清潔化和高效化,並提高水電、風電等清潔發電裝機比例,實現電力行業向低碳化發展方式轉變。

  據國網能源研究院對“十二五”及中長期的清潔能源發展前景預測,到2020年,我國發電裝機規模將超過17億千瓦,其中核電8000萬千瓦、常規水電3.4億千瓦、抽水蓄能5400萬千瓦、風電1.5億千瓦、太陽能發電240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1500萬千瓦;清潔能源裝機規模達6億千瓦,佔比約為35%。

  “我國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資源大多遠離負荷中心。”蔣莉萍説,因此應該通過加快建立能夠提供實時平衡、輔助服務等靈活交易的全國統一電力市場,以促進清潔能源在更大範圍內配置消納。她説,構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可以充分利用地區負荷特性、電源結構差異,優化不同地區的發電決策,實現分季節、區域間餘缺調劑、優勢互補,通過大範圍優化資源配置實現系統節能減排效益。

  探索碳金融産品展望碳交易未來

  《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在2014中國碳市場高峰論壇上,英大傳媒還同期發佈了《2014中國碳金融展望》報告。該報告在對中國碳金融的現狀進行分析和解讀的同時,創造性地給出了碳金融的操作性定義,即為滿足低碳發展需求,利用、優化和創建金融工具進行碳資源配置的活動。

  談及我國碳金融發展的現狀時,英大傳媒總經理石玉東説,目前國內大多數金融機構對涉入碳市場仍然持觀望態度。但在2014年,已經有浦發銀行興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推出圍繞碳排放權設計的金融産品,為低碳領域的金融創新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儘管目前建立統一的碳金融市場困難重重,但我們認為,從長遠來看,我國必將建立起國家級總量控制強制減排體系,中國碳市場將迎來國內需求更加旺盛、市場發展空間大大增加的繁榮景象。”石玉東説,這一切都需要監管方式的轉換和專業人才的儲備。碳核算、第三方核查、碳資産管理、碳金融等無不呼喚市場主體的能力建設與提升,這將是未來中國碳市場和碳金融發展的當務之急。

  未來的碳市場將呈現怎樣的景象?碳市場的發展脈絡如何?2014中國碳金融展望報告以三個時間節點勾勒出未來碳市場的發展藍圖。

  一是2015年前,中國碳市場以單一碳資産、區域性碳交易場所為主要特徵;市場的規範性機制正在創設,法律層級普遍不高;交易主體的參與意願不高,市場容易受到非理性因素影響。培育市場、奠定法制根基是該階段的主要任務。

  二是2020年前,全國性的碳排放交易所將會設立,控排企業的參與意識和主動管理碳資産的理念將進一步深化,碳市場的規範性、流動性逐漸改善;由於中國市場的巨大輻射能力,節能減排領域的“中國標準”將可能影響世界的減排實踐。

  三是2030年前,世界性的碳排放體系將可能形成,碳資産將進一步豐富,中國與國際碳市場對接的相關法規將更加完善。

  針對碳交易市場建設,《經濟參考報》能源研究院有關專家指出,如果説近年來一系列支援清潔能源發展的國家産業政策的出臺,是政府以“有形之手”為綠色低碳發展提供政策支援,那麼以“排碳要付出成本,減碳能獲得收益”為宗旨的碳市場的形成和碳金融的出現,將是政府用“無須之手”為清潔能源産業發展提供市場動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