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能源 > 煤炭電力 > 正文

字號:  

煤炭資源稅改革將倒逼行業市場化進程

  • 發佈時間:2014-10-22 17:16:36  來源:新華網  作者:呂曉宇 梁曉飛 魏飚  責任編輯:陳晶

  今年12月1日起,煤炭資源稅將在清費立稅的前提下,由從量計徵改為從價計徵。業內專家認為,“量改價”“費改稅”的同時,將倒逼煤炭市場化進程提速,對煤炭行業産生深遠影響。

  今年以來,煤價跌幅加劇,環渤海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累計下跌130元/噸左右。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數據顯示,煤炭行業虧損面已經超過70%。

  “清費立稅,推進煤炭資源稅改革,對企業普遍有利。”山西普大煤業副總裁李俊峰説,煤市下行之際,名目繁多的涉煤稅費令企業不堪重負。據他估算,清費前,煤礦完全成本的40%以上是稅費,稅費之中,費的比例又佔三分之一。

  現行資源稅難體現資源稀缺性和市場屬性。以山西為例,1984年起,山西開始徵收煤炭資源稅,地方煤礦定額為1.6元/噸。2004年調整為3.2元/噸,其中焦煤8元/噸,並沿用至今。山西省社科院經濟所助理研究員張婷測算,即便在煤價高企的2011年,山西資源稅收入佔一般財政預算收入的比例僅3%左右。

  山西省朔州市芍藥花煤業副總經理李強説,從價計徵,體現出市場波動的同時,也利於資源保護。儲藏于山西省柳林縣境內的部分焦煤資源是“國寶”級稀有焦煤品種,價格最高時1800元/噸,但過去的稅率只有8元/噸。煤炭價格下跌,一些煤礦甚至把焦煤當作電煤銷售。

  過去煤價高漲,各級部門涉煤收費過多,企業負擔沉重,而資源稅佔比較小,大量涉煤收費“體外運作”,增加了權力尋租的空間。“目前,山西地稅收入每年900億元左右,煤炭資源稅佔40億元。稅改後,企業負擔不會增加,甚至可能減輕。同時,將有一二百億元的財政收入回歸‘預算內’。”山西省地稅局稅政一處副處長馮蘇芳説。

  “目前煤炭行業的主要問題是産能過剩,下游需求不足和部分企業超産能生産等。”山西省統計局工業專家童超説,由於市場需求乏力,清費成果將被快速增長的財務費用、銷售費用輕易抵消,短期內對煤價、市場影響不大。

  “産量決定不了企業效益,價格才是盈利關鍵。”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長潘雲説,從價計徵是市場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有利於倒逼煤炭企業改進經營管理,制定更加適應市場規律的生産、經營、銷售策略。童超説,財稅改革是深化煤炭行業改革的重要契機。稅費改革的同時,必須對現行煤炭運銷、監管等機制進行同步調整。

  專家建議,要確保清費立稅取得實效,必須杜絕“隱性收費”,明確“量改價”後的操作細則,探索建立與市場波動相掛鉤的應急調節機制。

  “煤炭資源稅改方案已經出臺,但一些操作細則還需完善。”馮蘇芳説,在國家相關部門發佈的通知中,資源衰竭期煤礦開採的煤炭,以及充填開採置換出來的煤炭,資源稅分別減徵30%和50%。但資源衰竭期煤礦由誰認定,如何計算充填開採置換出的煤炭,仍需進一步明確。

  此外,從價計徵中的“價”採用坑口價,並非市場交易中用到的車板價,需要減去煤炭從坑口到車站、碼頭等運輸費用。馮蘇芳説,這部分運輸費用如何計算,既賦予基層稅務人員以權力,也存在較大風險。

  “市場化改革的方向值得肯定,關鍵要建立與市場掛鉤的應急調節機制。”潘雲説,導致煤市困境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市場應對機制,沒有及時進行産能、稅費調控。深化煤炭行業市場化改革,要充分考慮區域差異,給予地方政府更多權力,建立根據市場變動,能夠對産業政策、資源稅費等適時調整的改革機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