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能源 > 礦山開採 > 正文

字號:  

非法採砂一天採2000噸 駱馬湖幾十個湖中島消失

  • 發佈時間:2015-05-19 09:45:07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駱馬湖非法採砂現象屢禁不絕

  駱馬湖,江蘇境內第四大淡水湖,湖面面積260平方公里,跨宿遷、徐州兩市,被江蘇省定為蘇北水上濕地保護區,是南水北調的重要轉机站。近年來,駱馬湖非法採砂現象屢禁不絕,且規模越來越大,已對湖體生態造成巨大破壞,危及大壩壩體安全。

  一天採2000噸砂利潤上萬元

  近日,“新華視點”記者在一位知情人帶領下來到駱馬湖,看到一輛輛大型運砂車不斷開過,道路兩側不時出現大小不一的河砂堆集場,越往河堤走規模越大,有的砂堆高達數十米。綿綿數公里的拖船隊“擠”滿連接駱馬湖的河道,船上滿載河砂。

  登上駱馬湖大堤,可見採砂船層層疊疊,望不到盡頭。記者從碼頭租了條船,進入採砂區。每個採砂點相距數十米到一二百米,規模有大有小。有三四條船拼在一起,打砂樁高度超過30米的“巨無霸”,也有一條船和不到10米打砂樁的“小塊頭”。

  採砂船的機器運轉聲和洗砂的水流聲大到讓人無法交談,洗砂廢水在清綠的水面衝出一片渾黃。“那種大傢夥可以打好幾十米深,一天至少可以採2000噸砂,每天可以賺取上萬元的利潤,老闆賺大發了。”60多歲的船工老劉介紹説,他曾是漁民,現在就在這裡擺渡,接送採砂船上的人員。“白天不讓採砂,只有少數有關係的敢採,晚上就全開動了。”老劉説。

  天黑後,採砂船都亮起了燈,機器聲連成一片。住在岸邊的居民嚴阿妹説,一到晚上,所有的採砂船都會開動起來,通宵採砂,“我們已經習慣了在這種高噪音中睡覺。”

  記者從駱馬湖漁業管理委員會了解到,駱馬湖宿遷湖區共有採砂船2000多條,直接從業人員1萬多人,都屬於非法採砂。

  湖底生態“荒漠化”打不到魚了

  “駱馬湖原來是平均水深3米到5米的淺水湖,現在水深處達到幾十米,湖體生態發生了很大變化。”宿遷市駱馬湖洪澤湖湖區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鄭思廣説。一份統計資料顯示,從上世紀90年代出現採砂作業以來,駱馬湖原本星羅棋佈的幾十個大大小小的湖中島,大多已先後消失。瘋狂採砂還導致湖底生態“荒漠化”,漁民們最直接的感受是打不到魚了。

  由於採砂樁越打越深,採砂作業攪動湖底土層,使水底多年沉積的物質重新溶解到水裏。“現在隱患比較大的是氟化物,氟含量已經快到臨界值了。” 宿遷銀控自來水公司負責水質檢測的葉慎忠説,“從檢測數據看,氟化物含量逐年上升,2009年檢測是0.56毫克每升,2014年達0.9毫克每升,我們分析可能跟採砂有關係。一般超過1.0毫克每升,飲用會讓人患上黃牙病。”採砂還造成駱馬湖水氮、磷含量升高。

  禁採責任主體不明確

  記者調查發現,駱馬湖本身的多頭管理機制,使得禁採的責任主體不明確,“誰來治理”成了難題。

  記者了解到,駱馬湖是由國家水利部淮河治理委員會下屬的駱馬湖沂沭泗管理局直接管理,江蘇省海洋漁業局、省水利工程管理處等多部門分別負責駱馬湖的漁業養殖、水利工程建設等方面。此外,駱馬湖橫跨宿遷、徐州兩市,地方政府的政策也會對駱馬湖的管理産生影響。

  2013年,宿遷市設立了正處級機構—駱馬湖洪澤湖湖區管理辦公室,作為市裏出面協調各方管理工作的平臺。“兩湖辦”副主任鄭思廣告訴記者:“我們其實只是一個協調機構,沒有實際的執法權。我們必須要和沂沭泗管理局、市水警等部門聯合執法,才能去清理採砂船。”

  “沂沭泗管理局一共就20多個人,除了駱馬湖還要負責沂沭泗河道,‘兩湖辦’現在也就11個人,1條執法船。現在只能做到把航道、堤壩、養殖區域管住,儘量把採砂船往西北角趕。”鄭思廣説。

  2014年10月以前,駱馬湖屬於“可採湖泊”,拿到水利部門的採砂許可證和國土部門的採礦許可證即可採砂。此後,水利部門不再下發採砂許可證,也就是説此後的採砂作業均屬非法。“一些大承包戶非法購得漁民的養殖合同,以此為由頭進湖,實際上是去採砂。這個水利方面管不了,還牽涉到沿湖鄉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只要下決心,投入足夠的人力船力,管住這些違法的大承包戶和採砂船並不難。”“兩湖辦”一位工作人員表示,“但是産業鏈養出來的1000多條運輸船和擺渡船,船主們大多靠這個維持一家生計,取締之後,誰來負責安置這些漁民?權責不明晰,容易造成相互推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