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能源 > 礦山開採 > 正文

字號:  

中國礦企須謀求理性發展

  • 發佈時間:2014-11-03 08:52:00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晶

  在國家政策的引導和鼓勵下,目前“走出去”從事礦産投資的企業熱情依然高漲,但需要把握好投資策略和節奏。特別是跨行業企業在缺乏礦業開採和海外投資經驗的情況下,加之資訊不暢,往往容易錯誤估計資源價值或忽略了投資風險,有可能導致投資失敗。

  “我們應該看到,全球礦業資源的絕對量是有限的,這是自然留給人類的共同財富。如何充分利用礦産資源開發,是擺在世界各國面前重大課題。”商務部原副部長陳健在近日舉行的“國際礦業投資峰會”論壇上如是表示。他舉例説,起碼石油方面已經感覺到初秋的寒意了。

  海外投資先揚後抑風險勘探成新切入點

  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會長陳鋒在論壇上表示,從2009年到2014年10月,我國海外礦業投資整體上呈現明顯先揚後抑走勢。2009、2010、2011三年投資項目數和投資額呈明顯上升趨勢;2011年達到頂峰,共289個項目投資額196億美元;2012年開始回落,2013年繼續下降,2014年截至10月,五礦商會收到68個備案項目,合計35億美元投資額。據五礦商會預測,2014年全年項目數大概在80個左右,投資額約42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40%和20%。“我國企業投資目標國家與地區仍然相對集中。”陳鋒説。從近些年中國企業境外礦業投資的目標國家與地區來看,非洲地區、東南亞地區以及澳大利亞仍是中國企業開展境外資源勘查開發相對集中的地區和國家。據統計,按投資項目數佔比排序依次為:非洲、東南亞、澳大利亞、北美洲、南美洲。從平均投資額來看,非洲依然佔絕對領先地位,達38.24%,澳大利亞居第二位,佔19.41%,東南亞的投資項目數雖然佔了總量的1/4,但平均投資額佔比僅為9.57%。

  近年來,中國企業赴境外礦業投資逐步從以權益投資為主轉向以風險勘查為主。雖然勘探階段風險大、時間長、成功率不高,但近幾年勘探項目數逐年增長,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一些投資海外成熟礦山的企業因為礦産價格下跌等問題導致投資額數倍增加,困難重重,給國內企業敲醒警鐘;二是收購成熟項目所需資金龐大,地勘單位往往資金實力較弱,卻擁有大量地質專家和設備為其優勢;三是風險勘探一旦成功,找到有價值的礦藏,即可通過資本市場或融資貸款籌得資金,或吸引投資者加入項目,收回成本。

  投資集中于中國緊缺礦種投資主體呈現多元化

  陳鋒表示,根據企業提交的數據統計,中國企業境外礦産投資主要集中于銅礦、鐵礦、金礦、煤炭幾種礦産。銅礦歷年來投資項目數和投資額都居首位,五年來總項目數比例達29.47%,總投資額佔36%;其次是鐵礦投資,總項目數比例達15.91%,總投資額16.42%;金礦的投資項目數較多,而項目投資額普遍較小;與之相反的是煤炭類投資,項目數量少而平均投資額大。“從近幾年我國企業對外礦業投資的合作方式來分析,獨資方式比例明顯降低,以各種形式與境外企業採取合資合營的比例明顯提高。”陳鋒表示。通過合資合作,中國企業可以借助當地合作方熟悉和適應相關法律法規、風俗習慣,融入社區。以2014年1~10月投資備案的68個項目為例,35個項目均為與當地企業合資合作,佔總項目數的51%。

  境外礦業投資主體明顯呈現多元化趨勢,其中跨行業企業投資項目佔絕大多數。2014年1~10月,在五礦商會備案的企業中,半數以上為沒有礦業勘探或開採背景的貿易或投資型公司,這些公司的項目投資總額達25億美元,佔總投資額的70%;民營企業投資項目數和總投資額分別為53個和29億美金,佔總數的78%和82.7%。從數據中可以看出,在國家政策的引導和鼓勵下,目前“走出去”從事礦産投資的企業熱情依然高漲,但需要把握好投資策略和節奏。特別是跨行業企業在缺乏礦業開採和海外投資經驗的情況下,加之資訊不暢,往往容易錯誤估計資源價值或忽略了投資風險,有可能導致投資失敗。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