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能源 > 鋼鐵有色 > 正文

字號:  

四礦業巨頭業績普降 業內:鐵礦石暴漲或曇花一現

  • 發佈時間:2016-03-08 07:52:29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矯月  責任編輯:吳起龍

  有分析人士指出,鐵礦石市場低迷運作態勢難改,價格持續上行的壓力較大,有向下突破的可能性

  在鐵礦石價格于2015年遭遇驟降的同時,國際各大礦業巨頭也陷入業績大幅下降的窘境。鐵礦石價格的持續下降甚至曾一度跌至十年來新低,這令業內對礦業市場的未來而擔憂,即使近段時間鐵礦石出現連續上漲的大好勢頭,也未能挽回業內對鐵礦石未來價格持有的悲觀態度。

  “2016年鐵礦石較2015年的趨勢不會改變,供大於求的矛盾依然存在。”中投顧問冶金行業研究員苑志斌向《證券日報》記者分析:“一方面國際四大鐵礦生産商仍在維持大量供應;另一方面全球宏觀經濟增長放緩,也讓鐵礦石需求增長乏力。綜上所述,鐵礦石市場低迷運作態勢難改,價格持續上行的壓力較大,有向下突破的可能性。”

  礦業巨頭業績遭遇滑鐵盧

  從2014年開始,鐵礦石價格大幅下跌,直至2015年年末,鐵礦石價格一度跌破40美元/噸,創10年來的新低。在鐵礦石價格下跌的同時,國內外各大礦山企業的業績遭遇滑鐵盧。

  有數據顯示,2015年1月份至10月份,國內規模以上礦山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160.1億元,同比下降19.8%;實現利潤總額359.9億元,同比下降43.2%。其中大型礦山企業虧損52.25億元。

  有業內人士評價,2015年以來,國內鋼市需求低迷,全球鐵礦石巨頭持續增産,全球供應過剩加劇,鐵礦石市場預期悲觀。再加上美元指數高漲,原油價格暴跌等多方面因素導致鐵礦石價格持續大幅下跌,國內礦山企業虧損面持續擴大。

  事實上,受鋼鐵市場需求下降的影響,國際四大礦業巨頭2015年的業績也遭遇了大幅下滑,甚至虧損。

  據礦業巨頭必和必拓公佈的財報顯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必和必拓在2016會計年度上半年凈虧損56.69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盈利42.65億美元相比大幅下降233%。

  這份成績可以説是必和必拓16年來首份虧損的半年報。必和必拓在半年報稱,“去年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低,共造成了78 億美元的負面衝擊。”

  除必和必拓公佈業績虧損外,全球最大鐵礦石巨頭巴西淡水河谷(VALE)也發佈了業績虧損的年報。財報顯示,2015年實現營收總額260.47億美元,較2014年減少了121.89億美元;全年凈虧121.29億美元(2014年則實現凈收入6.57億美元);其中僅在4季度就巨虧85.69億美元。

  公司解釋虧損原因稱,由於2015年的減值金額高於2014年,以及巴西雷亞爾兌美元匯率在2015年貶值了47%而對財務業績造成了影響。2015年,基本業務收入為負16.98億美元,而2014年為44.19億美元。

  此外,同為礦業巨頭的力拓在2015年取得的業績也不樂觀。財報顯示,力拓全年營收實現348億美元,較2014年下滑128億美元;全年凈利實現45億美元,與2014年實現的93億美元相比,業績遭遇“腰斬”。

  在上述國際三大礦業巨頭業績損失慘重的同時,全球第四大鐵礦石生産商FMG在2015年取得的業績也同樣差強人意。2015年下半年,FMG營收大幅下滑31%,降至33.44億美元,稅後凈利下滑4%至3.19億美元。

  預計鐵礦石價格維持低位

  國際礦業巨頭的業績普降同時也影響了業內對公司的評級。其中,穆迪投資者服務機構日前發佈報告,下調了全球最大礦業公司必和必拓的信用評級,原因是“大宗商品價格已長期大幅下跌”。

  穆迪在其報告中稱:“穆迪的觀點是,全球採礦行業的基本面呈現出下行趨勢,這種滑坡正在變得越來越深,很可能需要長于預期的時間才能復蘇。”

  值得注意的是,穆迪的上述評級是在3月初鐵礦石價格節節攀升的時候給出的結論,這不得不加深了業內對鐵礦石價格的悲觀情緒。

  相關機構監測數據顯示,青島港62%品位鐵礦石到岸價格3月3日上漲2.1%至52.50美元/噸;去年12月份曾觸及38.30美元/噸,創出2009年以來最低水準。然而今年2月份,其價格卻累計上漲19%,為2012年12月以來最大單月漲幅。

  即使鐵礦石價格出現強勁反彈,但業內對於鐵礦石未來的價格仍抱有悲觀情緒。業內人士認為,鐵礦石價格反彈可能受到中國鋼廠補充庫存和天氣因素導致澳大利亞部分發貨中斷的提振,而這些支撐因素可能是暫時性的。

  此外,高盛預計,本輪鐵礦石價格反彈壽命很短,因為中國鋼鐵需求並無實質性增長,而且鋼鐵原料將再次驅動鋼材價格,而不是反過來。高盛稱,無論是在個別鋼鐵生産商的訂單本上,還是官方的新訂單數據裏,都尚未發現鋼材需求高於預期的證據。

  更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在“十三五”期間要對鋼鐵等過剩産業進行“去産能,去庫存”,因此,今後中國的鋼鐵産量仍是會下滑的,這就使得國內對鐵礦石的需求也會下降。

  對此,中投顧問冶金行業研究員苑志斌向《證券日報》記者分析,影響鐵礦石價格因素有,一方面鐵礦石供給,鐵礦石即使價格下跌但低廉的成本仍將讓企業獲利,所以國外礦山或將繼續加大供給,而且礦山巨頭為爭奪市場份額,已經“騎虎難下”,得繼續擴産,這將增加鐵礦石的供給;另一方面鐵礦石需求有所放緩,一方面我國供給側改將對鋼鐵行業去産能、去庫存,這將對鐵礦石的需求也會下降。

  有業內人士表示,中國鋼鐵産業的供給側改革正在推進,去産能去庫存甚至淘汰僵屍企業的大勢已定。未來國內對鐵礦石的總需求是下降曲線,而四大礦的新增産能仍在釋放,預計2016年全球鐵礦石供需仍將維持過剩局面。

  對2016年礦業市場的前瞻,必和必拓、力拓、FMG等礦商在財報中均表示前景嚴峻。必和必拓預計中國的粗鋼産量將在“十三五”期間達到9.35億噸至9.85億噸的峰值。由於需求疲軟和充足的海運鐵礦石供應,2016年內鐵礦石價格可能會繼續維持在低位水準。

  有專家預計,“未來2年至3年內,全球鐵礦石價格將在40美元/噸左右波動,鐵礦石再也不可能回到100多美元/噸的暴利時代。”

  國際礦業巨頭“節衣縮食”

  在2015年鐵礦石價格跌跌不休以來,國際礦業巨頭們紛紛“節衣縮食”,想盡辦法壓縮成本,減少債務,甚至於變賣家産。

  其中,必和必拓在財報中稱,在2015下半年內,公司在資本和勘探方面的總支出下降了40%至36億美元。預計2016財年和2017財年,必和必拓仍將削減總計35億美元的資本支出,計劃在2016財年總計投資70億美元,2017財年總投資為50億美元。

  另據淡水河谷發給《證券日報》記者的材料顯示,淡水河谷2015年實現的成本和費用(扣除折舊)總計188.46億美元,較2014年下降了59.08億美元。

  其中,成本較2014年下降了42.23億美元,降幅為20%;銷售管理費用及其他費用較2014年下降了12.60億美元,降幅為65%;研發費用較2014年下降了2.57億美元,降幅為35%;預操作與停工費用較2014年下降了1.68億美元,降幅為19%。

  淡水河谷表示:“2015年,我們成功地削減了成本和費用,穩步推進了關鍵項目的實施,並在維持總負債水準的同時加速了撤資進程。”

  中投顧問冶金行業研究員苑志斌認為,2016年,雖然有礦業巨頭會下調全球鐵礦石産量預期,但淡水河谷、必和必拓以及力拓集團這三家全球最大的鐵礦石生産商可以通過擴張,將效率更低的生産商擠出市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