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能源 > 鋼鐵有色 > 正文

字號:  

國內粗鋼産量或將34年來首降 鋼鐵業寒冬剛開始

  • 發佈時間:2015-12-16 09:12:17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張欽  責任編輯:吳起龍

在國內101家大中型鋼鐵企業中48家虧損,虧損面擴大至47.5% 供圖/視覺中國

  繼日照鋼鐵、包鋼近兩個月相繼傳出裁員傳聞之後,本週媒體又報道了武鋼可能裁員超萬人的消息。前天晚間武鋼對此作出澄清,稱目前並沒有“裁員”,媒體所報道的“內退”、“臨時歇工”等措施並沒有改變職工的勞動關係和薪資關係。但武鋼承認目前行業的嚴峻形勢影響了企業效益,職工收入也隨企業效益變化出現浮動,“沒有完成工作目標的將被最高扣除20%的績效”。

  武鋼:“減員”與“裁員”有本質區別

  武鋼前天夜間在公司官網和微信公眾號“幸福武鋼”上發佈聲明,其中稱目前並沒有“裁員”,媒體所報道的“內退”、“臨時歇工”等措施並沒有改變職工的勞動關係和薪資關係。據悉,武鋼股份的薪酬採用“基薪(崗薪)+績效”模式,其中,績效部分隨企業效益波動而作相應浮動。由於國家對中央企業有“工效聯動”的要求,因此職工收入隨企業效益變化同步浮動也在情理之中。

  對於所謂的“全員減薪20%”,則是因為武鋼集團近兩年一直對全體員工實行“經濟承包責任制”,沒有完成工作目標的將被最高扣除20%的績效。同時,武鋼集團外宣辦也表示,本次媒體報道的是武鋼集團下屬直管控股子公司武漢鋼鐵股份有限公司,這份《武鋼股份各單位減員優化目標》並沒有報道中的“裁員”二字,文中所提到的“減員”與“裁員”有本質區別,目前“內退”、“臨時歇工”的員工勞動關係還在武鋼,並且武鋼仍繼續支付部分薪資和五險一金。

  鋼鐵工業進入“寒冬”已是不爭事實

  其實,類似武鋼這樣的傳言加澄清的模式並非首次,11月28日,一篇名為《日照鋼鐵董事長杜雙華發公開信宣佈減産減員》的文章開始在網上傳播,信中涉及日照鋼鐵計劃裁員。不過日照鋼鐵隨後就在官網緊急辟謠澄清,稱公司完全不存在減産減員問題。本月初,一則“包鋼集團董事長致全體員工的公開信”在網上流傳,稱“包鋼集團將減産減員”。隨後,包鋼集團召開新聞發佈會表示,所謂公開信是假的,“減産減員”純屬網路謠傳。儘管如此,但中國鋼鐵行業“黃金10年”已經結束,當前中國鋼鐵工業進入“寒冬”已是不爭的事實。“鋼鐵消費下降導致供大於求的矛盾突出,從而引發惡性競爭、價格下跌,最終導致行業虧損嚴重。”來自中鋼協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中國粗鋼産量為6.75億噸,同比僅下降了2.2%,目前有效産能約10億噸。同期,國內大中型鋼鐵企業累計虧損386.38億元,主營業務虧損720億元。在國內101家大中型鋼鐵企業中48家虧損,虧損面擴大至47.5%,平均銷售利潤率-1.5%。據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預計,2015年全年中國粗鋼産量約為8.06億噸,同比下降2%,這將是1981年以來我國粗鋼産量的首次負增長。

  鋼鐵産量飽和後減産時代已來臨

  中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此前表示,今年中國鋼材需求量為6.68億噸,同比下降4.8%,粗鋼産量8.06億噸,同比下降2.1%。未來無論鋼材需求量還是粗鋼産量都將持續下降,中國鋼鐵業將進入“減量發展”階段。

  原鞍鋼經濟研究所專職研究員馬忠普認為,今年全國粗鋼産量多年來首次減産將是一個重要的信號,表明目前鋼鐵産量飽和後減産的時代已經來臨。這次國家採取的是讓市場倒逼起作用,因此鋼鐵破産企業也不可避免地會增加,一些資金鏈斷裂的僵屍企業會退出市場。高盛在12月6日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中國從2016年起將出現更多鋼鐵産能關閉的情況。而這場鋼鐵業寒冬可能不會短期度過,據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預測,2016年中國鋼材需求量為6.48億噸,同比再降3%;粗鋼産量將為7.81億噸,同比降3.1%。而未來15年內,這一狀況會持續,預計2030年中國鋼材需求下滑至不超過5億噸。“顯然,鋼鐵行業已經到了該考慮如何準備長期過冬的時候!”一位鋼鐵企業人士這樣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