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網
能源産業既是國民經濟和民生保障的“壓艙石”,又是推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主戰場”。2024年,我國能源轉型升級駛入“快車道”,從風力發電到光伏電板再到氫能供應,能源供給結構持續優化,數智化水準不斷提高,為高品質發展注入綠色新動能。保障能源安全、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關鍵技術的突破是重點。
12月14—15日,第四屆能源轉換與經濟年度論壇在北京舉辦。本次論壇由國網經濟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網經研院”)聯合清華大學能源網際網路創新研究院、浙江大學海南研究院、天津大學電氣自動化與資訊工程學院、華北電力大學新能源電力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單位共同主辦,論壇以“新型電力系統和能源網際網路”為主題,250余位報告嘉賓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與實踐經驗。組織了30場特邀專題論壇和10場技術交流論壇,吸引了國內外500余位能源領域的專家、學者及行業領袖,共同探索能源未來的發展方向。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副司長譚洪江,國網經研院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張全出席論壇並致辭。論壇由國網經研院副總經理、黨委委員李敬如主持。
論壇重點圍繞探究電網規劃與運作、現代智慧配電網、電力市場與能源經濟、可再生能源並網技術、先進輸變電技術、電力電子化電力系統、電動汽車和車網互動、儲能技術、綜合能源系統、能源安全與韌性和“大雲物移智鏈”在能源電力系統中的應用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而廣泛的討論,不僅促進了學術思想的碰撞,也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了新思路。
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副司長譚洪江在致辭中表示,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意義重大,是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的中心環節,是長遠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戰略選擇,是應對好電力轉型挑戰的有效舉措。下一步,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將繼續堅持系統思維,聚焦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需要突破的基礎理論、關鍵技術和需要探索的管理模式、政策機制,加快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取得實際成效。
國網經研院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張全在致辭中表示,落實“雙碳”目標、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一場能源電力領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涉及能源生産、供應、消費各方面,交織著技術、經濟等眾多要素,需要不斷凝聚社會各方共識,形成能源轉型合力。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加強規劃統籌,開展跨學科攻關,以及加強成果轉化,賦能新質生産力。要充分運用新型電力系統産業鏈優勢,依託國家技術轉移體系,促進自主攻關産品推廣應用和迭代升級,使更多科技成果從樣品變成産品、形成産業。
主旨報告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舒印彪分享了題為《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的若干基本問題》的報告,報告從中國新型電力系統加速演進、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的時序和形態問題、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的科學問題與經濟學問題三個角度,提出實現“雙碳”目標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加強科技創新,共同推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為支撐 “雙碳”目標實現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劉永東分享了《電動汽車車網互動的規模化發展思考和標準體系規劃》的報告,指出新型電力系統是以堅強智慧電網為基礎平臺,深度融合低碳能源技術、先進資訊通信技術與控制技術,實現源端高比例新能源廣泛接入、網端資源安全高效靈活配置、荷端多元負荷需求充分滿足,具有清潔低碳、安全充裕、經濟高效、供需協同、智慧靈活特徵的電力系統。
清華四川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魯宗相分享了《氣候變化背景下的新型區域電力系統全要素規劃技術初探》報告。魯宗相指出氣候變化成為推動新型電力系統轉型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需要構建考慮時序概率特性的電力電量平衡新原理,源網荷儲市場全要素協同是新型區域電力系統優化規劃的新技術方向。
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副所長劉萱分享了《面向科技強國目標的科技創新環境建設》的報告。劉萱從深刻理解科技強國目標提出的歷史邏輯和時代意義出發,從我國科技激勵機制視角的分析創新環境建設現狀與問題,提出了深化科技評價獎勵政策改革的重點應聚焦在人才評價,並展望了未來科技創新環境的建設的重點方向。
國網經研院直流中心主任李明分享了關於《構網型直流技術研究現狀及發展方向》的主旨報告,提出面對孤島/弱系統和電網“空心化”等問題,直流構網化將是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柔性直流輸電技術有功和無功解耦控制,系統適應性好,但是工程造價高、器件過流能力弱,需要開展常規直流與柔性技術相結合、柔性直流與儲能技術相結合的研發,來實現未來直流構網技術的全面提升。
專題論壇和技術論壇聚焦面向沙戈荒與海上風電大基地新型電力系統關鍵技術、現代智慧配電網、電力電子化電力系統等新型電力系統重點研究方向分享了諸多研究成果,展望了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前沿技術。
(責任編輯: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