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能源清潔轉型是必由之路。今年以來,我國綠氫項目規劃建設明顯提速。記者從近日舉辦的2024中國氫能産業創新發展大會上獲悉,截至2024年11月,我國已累計規劃建設綠氫項目超400個,對應電解槽需求達到72吉瓦,合計規劃綠氫産能突破800萬噸/年。
發展氫能是實現能源轉型的重要一環,已是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的共識。11月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我國首部能源法,將氫能明確納入能源管理體系,確認了氫能的能源屬性,明確國家積極有序推進氫能開發利用,氫能産業發展迎來重大機遇和光明前景。
中國氣候談判首席代表、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秘書長蘇偉表示,我國已初步形成涵蓋制氫儲氫運氫加氫及裝備製造等全産業鏈的氫能産業體系,工業、電力、交通、建築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氫能應用場景,從氫冶金、電力調峰、儲能、氫燃料電池到建築應用,有望成為年産值超過萬億元的新賽道,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2024年對於氫能産業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國産業發展促進會副會長兼氫能分會會長魏鎖介紹,今年以來我國發佈國家級氫能産業支援政策20余項,涵蓋了標準制定、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示範推廣、設備更新等多個領域,政策體系持續完善。
制氫設備呈多元化發展態勢。鹼性電解槽單槽最大産氫量已達5000標方;國氫科技自主研發的質子交換膜電解槽500標方率先下線,關鍵指標達到國家先進水準;航太101所完成了我國首套氫膨脹5噸/天氫液化系統研發。燃料電池電推額定功率突破400千瓦,整體技術性能大幅提升,質子交換膜、碳紙等關鍵材料入堆驗證,性能與國際先進水準差距快速縮小。
氫能示範應用在各領域全面鋪開。截至2024年10月份,全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累計銷量突破22790輛,全國累計建成加氫站507座,規劃建設摻氫純氫管道里程近8000公里。6個省市出臺了氫車高速免費政策,多地提出構建跨域氫走廊。除交通領域外,氫能在能源、工業等領域應用也在不斷深入。
“氫能産業發展已從推動關鍵環節技術攻關和交通領域先導示範,向開展全産業鏈技術突破和多領域規模化應用轉變,産業鏈各環節技術研究也從整機製造向核心材料研發、應用技術研究與基礎研究逐步深入。”魏鎖説。
目前,我國氫能産業仍處於培育階段,配套政策法規標準體系尚在建設完善中,産品材料技術指標性能與國際先進水準還有差距,市場規模還未形成,應用成本高,在生産應用環節面臨新的問題和要求,需要通過技術研發攻關來破解。對此,需要進一步加強政策支援,優化産業鏈佈局,推動技術創新和市場應用,實現氫能産業高品質發展。
頂層設計方面,蘇偉建議,需完善氫能産業發展規劃,明確中長期目標和階段性任務,制定系統的産業發展路線圖和時間表,加強中央與地方有效協調,統籌推進氫能基礎設施建設、核心技術攻關和示範應用項目。
在技術創新方面,應集中力量攻克氫能産業鏈中的關鍵技術瓶頸,特別是在制氫、儲氫、燃料電池等核心領域。鼓勵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建立合作研發機制,形成産學研用一體化的創新生態。加強對質子交換膜、高性能催化劑等關鍵材料和器件的研發投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針對基礎設施建設,業內人士認為,要強化産業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協同合作,構建從制氫儲氫加注到終端應用的完整産業鏈條。合理規劃輸氫、加氫等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氫能産業標準和認證體系。探索氫能多場景應用,開展氫能項目試點示範。
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是氫能高品質發展的重要一環。“應鼓勵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制定,通過國際合作延伸産業鏈,提升我國在全球氫能産業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蘇偉説。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