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能源低碳轉型步伐持續加快,不斷突破新型儲能技術,大大提升可再生能源佔比,有力保障了能源安全,為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注入了強勁動力。
國家能源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31.9億千瓦,同比增長14.5%。其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7.9億千瓦,同比增長48.0%;風電裝機容量約4.9億千瓦,同比增長20.3%。
近期印發的《關於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5年全國可再生能源消費量要達到11億噸標煤以上,2030年全國可再生能源消費量達到15億噸標煤以上,為實現2030年碳達峰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今年以來,各地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穩步推進,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新增裝機2.1億千瓦,同比增長21%,佔電力新增裝機的86%。其中,水電新增797萬千瓦,風電新增3912萬千瓦,太陽能發電新增1.61億千瓦,生物質發電新增137萬千瓦,風電太陽能發電合計新增突破2億千瓦,標誌著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邁入新臺階。
在新疆,尼勒克風電光伏項目首期200萬千瓦光伏成功並網,項目總裝機容量達400萬千瓦,包括320萬千瓦光伏及80萬千瓦風電,每年可提供80億度清潔電力,節約原煤229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26萬噸,並且還採用“板上發電、板下牧羊”的光牧互補模式,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在福建,全國首個批量化應用單機容量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項目實現全容量並網,總裝機容量達40萬千瓦,項目全面投産後年設計上網電量可超16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5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36萬噸。
著力提升可再生能源安全可靠替代能力的同時,也要加快推進重點領域可再生能源替代應用。河北某鋼鐵公司建設120萬噸氫冶金示範工程,利用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取氫氣,通過氫氣直接還原鐵的新工藝,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在上海某港口物料運輸中,其採用氫燃料電池作為集裝車的動力,大大減少了二氧化碳排放。
業內專家建議,要積極引導工業向可再生能源富集、資源環境可承載地區有序轉移,強化工業行業與可再生能源耦合發展,推動工業綠色微電網建設應用,推廣可再生能源中低溫熱利用,探索建設風光氫氨醇一體化基地。
與此同時,技術創新也是推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關鍵。近年來,可再生能源技術不斷取得突破,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不斷提高、風力發電機的單機容量不斷增大、儲能技術的不斷改進,這些技術進步大大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和可靠性,降低了生産成本。
新疆華電天山北麓基地61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依託煤電項目,採取風能、太陽能、火電、光熱等多類型能源相互補充發電,結合儲能技術的調峰調頻,充分發揮了火電和儲能設施的調節能力,極大提高電力供應的穩定性和可靠度;上海老港再生能源中心通過對幹垃圾進行焚燒産生電能,一個抓鬥一次抓取10噸垃圾,焚燒後相當於能産5500度的電,節約4噸的煤,濕垃圾則經過加工分離出毛油,可用於航空航太領域,剩下的殘料發酵後産沼氣用於發電,日均發電31萬度。
“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發展需要與傳統能源系統進行整合,形成靈活、高效的能源系統。”上述專家表示,要解決好可再生能源的間歇性和不穩定性問題,提高電力系統的靈活性和可靠性,大力發展儲能技術、需求響應技術、智慧電網等先進技術,更好應對可再生能源波動問題。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