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化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和基礎,是現代化的核心內容。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從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工業化實踐到改革開放以來的工業化建設,中國的發展舉世矚目。”華北電力大學動力工程系黨委書記曲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中國的GDP突破120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工業增加值總量達到40萬億元人民幣,佔GDP比重達到33.2%;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中國已經成長為一個世界性的工業化大國,並且正在向工業化強國穩步邁進。
曲濤認為,馬克思主義産生於工業革命的時代背景之中。在其形成和發展進程之中,始終貫穿自然科學技術,特別是能源動力相關科學技術的進步發展。從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開發和廣泛應用,到蒸汽機、內燃機等動力裝置的逐步升級,在推動物理學、化學、力學、熱力學等自然科學理論迅猛發展的同時,也催生了這一偉大思想。
據了解,《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提出:理學、工學類專業課程,要在課程教學中把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教育與科學精神的培養結合起來,提高學生正確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作為後發國家的中國,工業化道路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方式,在挑戰與機遇並存的世界體系中完成的。今天,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中國的工業發展進入新階段、面臨新挑戰。
曲濤表示,從物質屬性方面來看,網際網路革命帶來了一系列的技術突破,虛擬技術、人工智慧、無人駕駛、物聯網等日益普及;從社會屬性方面來看,當今智慧化浪潮中的勞動形式日益多元化、複雜化,越來越多的勞動者脫離了傳統的生産線,社會分工形式發生深刻變化。
曲濤還以“自然力”為例,重點分析了自然界中與人類生活密切關聯的自然因素,比如,外界自然條件在經濟上可以分為兩大類:生活資料的自然富源,例如土壤的肥力,魚産豐富的水域等等;勞動資料的自然富源,如奔騰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屬、煤炭等等。
對此,曲濤總結道:黨的十八大報告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建設生態文明定位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黨的二十大報告對這一使命任務和戰略部署進行了進一步明確,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總體特徵之一,再次強調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地位和目標要求。
基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
2022年10月,國家能源局發佈關於印發《能源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提升行動計劃》的通知,明確了大力推進非化石能源標準化、加強新型電力系統標準體系建設、加快完善新型儲能技術標準、加快完善氫能技術標準、進一步提升能效相關標準、健全完善能源産業鏈碳減排標準六項重點任務。
曲濤表示,可以找到“五位一體”總佈局中的生態文明建設和“兩山”理論的哲學基礎所在,深刻理解“雙碳”目標的重大意義,更加深入地思考,人化自然與自在自然應當如何在實踐基礎上轉化和統一。
對此,曲濤認為,要持續推動能源動力領域理論體系建設。他建議:第一,要充分認識馬克思主義理論在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引領作用;第二,要充分認識自然科學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的基礎性作用;第三,要充分認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責任編輯:譚夢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