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能源 > 正文

字號:  

石油新秩序來了:産油國虛弱反抗 用油利大於弊

  • 發佈時間:2014-11-10 14:36:1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業文

  在陸家嘴上班的有車一族宋嘉(化名)邊盤點發票邊告訴記者:“上個月的油費節省了近200元”。

  10月31日,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出通知,國內汽、柴油分別下調245元/噸和235元/噸,折合升價90#0.18元/升,0#0.20元/升。成品油價再一次刷新紀錄,創出七連跌,上海成品油價格也重回“6字頭”時代。“這是久違了的低價。”宋嘉感嘆。

  像宋嘉這樣的有車一族感受到的實惠,源於國際油價的下跌,也是石油新秩序的冰山一角。

  截至10月31日,國際基準油價布倫特原油(布油)價格已連續六周收跌,創2002年以來最長連跌期,而這個紀錄還有可能被刷新。

  11月4日,國際油價繼續大幅下跌,再創新低。截至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2014年12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下跌1.59美元,收于每桶77.19美元,跌幅為2.02%。2014年12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1.96美元,收于每桶82.82美元,跌幅為2.31%。紐約油價和布倫特油價已分別跌至3年、4年來的最低水準。

  頁巖油:顛覆秩序

  安迅思能源研究中心總監李莉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成品油定價機制在經過去年修訂後,更趨完善。國內油價對國際油價更敏感,調整頻率比過去更高,與國際油價聯動更緊密。”因此國際油價大幅下跌,促成了國內成品油價七連跌。

  而國際原油市場的價格暴跌則源於供需失衡。

  李莉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衝擊了原油需求。”

  上海中期期貨分析師陳瑞碧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全球原油需求增量的主要驅動力——中國經濟目前處於轉型期,中國近期的原油需求表現不及預期,再加上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前景依然步履蹣跚,全球原油需求雪上加霜,預期仍相對悲觀。”

  11月4日,歐盟委員會發佈秋季經濟展望報告,稱脆弱的歐元區經濟將需要再一年的時間,才能達到溫和增長的水準。委員會還下調了今明兩年歐元區經濟增長和通脹率預期,顯示低通脹痼疾難改善,歐元區經濟復蘇步伐緩慢,這打壓了工業金屬的需求預期。

  報告顯示,與春季展望報告相比,2014年歐元區經濟增長預期從1.2%調降至0.8%,2015年經濟增長預期從1.7%調降至1.1%。

  其中歐元區三大經濟體德國、法國、義大利經濟增幅預期均被下調。2015年,德國經濟增幅從2%下調至1.1%,法國經濟增幅從1.5%降至0.7%,義大利經濟增幅從1.2%下調至0.6%。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比需求更值得關注的是原油供應。

  美國能源投資大亨、億萬富翁皮肯斯(T. Boone Pickens)認為,能源市場的大問題是供應。他指出美國國內頁巖油生産商是油價暴跌的真正罪魁禍首。

  高盛在近期一份報告中稱,美國的頁巖油創造了“石油新秩序”,其影響力將超越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PEC)。

  陳瑞碧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受益於‘頁巖油革命’,美國自身原油供應量錄得顯著上升,這顯著地減少了對其他國家原油進口的依賴,但也讓市場上的供應更為充裕。”

  而市場已經對供需變化做出了反應,國際油價自6月以來大跌約25%,這是全球油市對於美國産油量大增的調適結果。

  “未來兩到三年,原油供應增長的速度將持續大於需求增長的速度,供大於求的狀態有望持續到2017年,因此國際油價將維持弱勢狀態。”李莉指出。

  有更多機構預計,國際油價還有繼續下跌的可能。

  花旗將2015年一季度布蘭特原油期貨價格調降至每桶92美元,德銀也將該油價調降至每桶88美元。

  高盛預計2015年第一季度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將跌至每桶75美元,布蘭特原油將跌至每桶85美元,雙雙較此前預估價每桶下調15美元。高盛還強調,第二季度紐約原油期貨價格最低可能跌至70美元,而布蘭特原油最低或到80美元,屆時供應過剩可能到達頂點。

  更值得關注的是,由於油價下跌,包括美孚在內的許多美國原油公司正在呼籲政府放開原油出口限制。

  過去40年以來,美國政府儘管允許出口類似汽油和柴油等成品,但是在只對加拿大等極少數國家和地區開放原油出口。即便對諸如加拿大有限開放,但原油公司出口也需要得到政府的特許批准令。

  但這一禁令正受到撼動。早在6月25日,美國商務部允許先鋒自然資源有限公司和企業産品合夥公司出口凝析油,這被外界解讀為1974年美禁止出口石油以來首次放開原油出口。

  目前,美國的産油量已經逼近30年來巔峰。2014年7月美國日均原油出口達到40.1萬桶,由於美國對原油出口的嚴格限制,絕大多數的出口原油都是從國內開採然後被運輸到加拿大。然而自今年4月以來,原油出口量中已經包括了一部分加拿大生産,之後通過美國再出口至瑞士、西班牙、義大利和新加坡。

  業內人士預計,若美國全面放開出口限制,那麼國際原油價格將被進一步帶入深淵。

  産油國:虛弱反抗

  在美國掌控原油供應的同時,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PEC)的影響力卻漸被削弱。

  有趣的是,1973年10月,阿拉伯石油禁運開始。此次禁運導致美國大範圍石油短缺,汽油開採成本上升,加油站人滿為患。在禁運結束時,石油價格從每桶3美元上升到每桶12美元。全球能源問題專家艾米·邁爾斯·賈菲和埃德·莫爾斯評論,此次禁運“始於地緣政治環境的作用,從而最終促使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PEC)極力謀求全球石油産量的控制權以及從大型國際石油公司取得定價權——引發了高油價時代”。

  但現在,OPEC的美好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OPEC數據對原油期貨價格的影響力已經越來越弱。”外盤期貨投資者胡林(化名)告訴記者。很多時候OPEC成員國拖拖拉拉的減産行動都不能刺激油價回暖。

  陳瑞碧也指出,美國頁巖油産量的大幅上升,大幅降低了OPEC組織國家對全球原油價格的“話語權”。全球經濟疲軟,讓OPEC國家對原油帶動經濟的依賴度更強,特別是利比亞、伊拉克這樣紛爭不斷的國家,OPEC組織自身國家的凝聚力遠不如前。

  李莉認為,全球原油供應端的競爭更為激烈。美國的供應釋放推升下,全球原油産量增速加快,使得OPEC出口市場被顯著減小。

  高盛更是高調指出,沙烏地阿拉伯是OPEC主要産油國,也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但該國不再擁有“將油價拉低至美國頁巖油生産成本下方的能力”,因沙烏地阿拉伯任何減産將“伴隨美國頁巖油生産的進一步擴張,以及沙烏地阿拉伯盈利的減少”。

  事實上,在今年原油價格下跌過程中,供應量佔全球供應總量40%的OPEC至今仍未減産來支撐油價,反而試圖通過降價爭奪市場份額。“減産意味著失去市場,各國不會貿然降低産量推升油價。”李莉分析。

  上月OPEC每日産油量已增至3097.4萬桶,創14個月來最高紀錄。OPEC秘書長Abdalla Salem el-Badri稱明年的原油産量和今年差不多,甚至有可能在未來考慮擴産。

  産量大增的同時,OPEC成員紛紛主動下調各自售價。

  伊拉克石油部長坦言,OPEC內部有價格戰。市場的基本面已經變了,在中國與印度經濟增長放緩時,每天還有300萬桶新增原油流入市場。

  近日,OPEC主要産油國沙烏地阿拉伯調低向美國出口原油的官方售價,其他産油國也有類似的舉動。目前,OPEC成員的一籃子原油售價跌已至每桶80至90美元,而過去四年為每桶100至115美元。

  陳瑞碧指出:“此前的10月,沙特調低了對亞洲的出口價,緊接著11月,沙特調低了對美國的出口價,其他産油國也紛紛效倣,這些舉措都對市場造成顯著的負面衝擊。OPEC國家的價格戰將使疲軟的原油基本面雪上加霜,並進一步惡化市場的預期。”

  市場人士指出,沙特對美國出口降價主要是為了維持其市場份額、打壓美國頁巖油生産的綜合策略。這一舉措也讓市場預計OPEC恐怕並不會在11月27日奧地利維也納會議上為了防止原油價格進一步下跌而決定減産,而這個糟糕的決定或為原油價格進一步下跌提供更大空間。

  最近這些産油國將制定明年的政府預算,並確定明年的原油均價,要市場還是要收入是個艱難的平衡。

  高盛已為産油國算了一筆賬,假如科威特政府要實現預算收支平衡,布倫特油價需達到每桶63美元,伊朗需要每桶139美元。即使是OPEC最大的産油成員沙特,石油相對預算的收支平衡價也應有每桶85美元。

  此外,俄羅斯日報Vedomosti也在近日報道稱,俄羅斯2015至2017財年預算草案已在國家杜馬通過初次審議。該草案將未來三年的國家預算設定在平均油價每桶100美元的基礎上。

  不過,在市場人士看來,産油國心中的價格,不減産難實現。

  用油國:利大於弊

  與産油國面臨的嚴峻形勢不同,油價下跌對用油國來説卻利大於弊。

  經濟學家們發現原油價格變化10%,將對世界經濟總量産生0.2%的影響。原油價格下降15美元,將有0.5%的經濟增長從石油出産國轉移到石油消費國。

  對石油對外依存度接近60%的中國來説,成本降低是最直觀的好處。

  據海關統計,中國原油進口6月總量為2327.93萬噸,平均單價777.63美元/噸,而9月份,進口量躍升至2757.71萬噸,平均油價下降到743.75美元/噸。

  若按2013年中國原油進口2.82億噸(20.56億桶)計算,油價每下降1美元,就能為此節省高達20.6億美元的成本,按目前情況,2014年中國進口油價將節約250億美元的進口成本。

  中國已經開始行動。10月迄今為止,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借道新加坡,已經在公開市場從中東購買了45船原油,總量達到2100萬桶,創單月購買量紀錄。海事情報與刊物(IHS Fairplay)記錄了10月18日當天80艘平均運能為200萬桶原油的巨型油輪駛進國內港口的場景。這比過去兩年裏平均每天的數量增加了27%。

  市場猜測,中國可能正加緊進行原油戰略儲備。

  據國際能源署的計算,中國的儲備僅相當於30天進口需求量,與各國必須擁有相當於90天進口需求的戰略石油儲備有相當距離,而中國的目標則是在2020年儲備達到100天進口需求量。

  “中長期來看,原油價格趨勢是走低的,目前的價格進行原油儲備是合理的,甚至是有利的。”李莉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即便中國正在擴充戰略儲備也並不令人意外。”

  不少市場人士指出,對於中國來説,低油價還將帶來更深遠的機遇。低油價為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創造了條件。

  如果油價在低位運作的態勢能夠在一段時間內持續,將大大降低油價成本對中國能源價格改革的制約。對最終消費者來説,全國絕大多數地區汽柴油零售價格將回到6元時代,降至四年來的最低,用油成本大幅下降。同時生産原材料成本較低,CPI增速將低位徘徊,為價格改革減小阻力。

  10月29日和30日,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今年第三季度“成績單”先後亮相。但在世界經濟復蘇緩慢、下半年國際原油價格暴跌之下,“兩桶油”業績增速也被迫放緩,其中,前三季度中石油僅同比增長0.8%,而中石化則同比下降0.96%。

  地方煉廠的情況則更為糟糕,山東東營河口經濟開發區一家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項目經理趙文(化名)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油價不斷下調,很多煉廠虧損太厲害,已經選擇檢修或者乾脆不開工。”

  金銀島數據顯示,地方煉化廠在油價下跌的4個月裏,日子過得很糟糕。在地煉大省山東,受制于油價走低,10月開工率為38.15%,環比走低1.62個百分點,同比大幅下降4.83個百分點。

  “在油價俯衝式下跌中,中間環節企業確實受到較大影響,貿易商生存空間受到壓縮。”李莉指出。

  現行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參考的是國際原油市場價格。今年以來,國內汽柴油價整體下調幅度為12.68%,但國際油價跌幅已達25%。這説明,國內成品油價格機制的反應仍然滯後於國際市場變化,未反映國內原油市場供需變化是這一機制的“短板”。

  市場人士指出,成品油定價機制應進一步與國際價格接軌。

  為提升國內原油市場的市場化程度,更要推動原油期貨儘快上市,以充分發揮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功能。期貨擁有發現價格的功能,只有在發現、統一了中國自己的價格之後,才能提升我國在國際石油市場定價權,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而儘快推出國內原油期貨交易,不僅有利於我國在國際石油市場中爭奪主動權,提高能源價格風險應對能力,還會給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建立“緩衝區”,以構建立體化、多元化能源安全體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