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進口豬肉迎暴利:美國1.2萬元/噸賣到中國3萬元/噸

  • 發佈時間:2016-05-11 16:53:41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雖然農業部稱中國大量進口豬肉不必要、不合適、不可行,但是進口豬肉還是在不斷增加,今年第一季度進口豬肉同比增加90.3%。這背後是本輪“最強豬週期”所帶來的豬肉供應短缺、肉價連漲的事實。

  5月10日,國家統計局公佈4月份CPI環比下降0.2%,同比上漲2.3%。其中,豬肉供應偏緊,價格環比上漲3.2%,影響CPI環比上漲約0.09個百分點。豬肉價格同比上漲33.5%,影響CPI上漲約0.75個百分點。

  據美國肉類出口聯合會最新數據,美國豬肉的對華出口結束了去年7月至12月逐月連降的局面,在今年第一季度進口大幅增加,從2015年12月跌至5000噸,到今年1月升至9500噸,2月達到1.3萬噸,3月達到1.9萬噸,預計4月也會繼續增加。據農業部公佈的今年第一季度我國農産品進出口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豬肉進口28.6萬噸,同比增加90.3%。

  搜豬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對分析稱,這是因為國內豬肉供需缺口大,導致貿易商紛紛大量進口美國豬肉,再加上價格高,有巨大的利益驅使,“將國外豬肉弄到中國來就是暴利”。

  他説,自從雙匯收購了史密斯菲爾德之後,相對來説,中美市場就更加緊密了,美國能夠供應中國這麼大市場豬肉的屠宰場本就不多,也就是説賣家很少,買家很多,現在遭到來自中國的貿易商哄搶,豬肉價格達到2萬元/噸,在美國成本價是1.2萬元/噸,在中國市場終端價格為3萬元/噸。

  儘管豬肉進口漲幅大增,但是進口比例仍然較低。此前,在農業部召開新聞發佈會上,農業部畜牧業司司長馬有祥稱,從2011年開始,我國豬肉進口量增幅很大,但絕對量不大,去年凍豬肉進口不到80萬噸,加上豬雜碎80多萬噸,加起來160萬噸左右。我國豬肉産量5487萬噸,進口比例較低。

  他認為,大量進口不必要、不合適、不可行。目前國內外豬肉存在比較大的價差,這是養殖成本不同造成的。下一步,農業部將採取有效措施,促進國內生豬産業提質增效,增強競爭力,穩定生産和市場。

  此前,美國豬肉因飼料中含有廋肉精的添加劑而一度被限制出口中國,而2014年暫停從美國14家工廠和倉庫進口豬肉,直接導致2015年上半年的對華出口量同比下降41%,達到2010年以來的歷史最低點。

  馮永輝稱,史密斯菲爾德公司在2013年被雙匯收購以後,就專門為中國客戶生産不含瘦肉精的豬肉。瘦肉精對生豬養殖來説,如果飼料中不添加的話,也就意味著多飼養半個月,成本會略高一些。而這種生豬養殖方式的調整,使得養殖場最終能夠生産出符合中國進口檢驗檢疫要求的豬肉。

  對於大量進口,他認為,這是短期的情況。隨著未來國民生活水準提高,追求健康飲食,肉類消費下降,再加上國內養殖成本降低,國際競爭力提高,未來進口也會是會下降的。不過,他預測,今年豬肉進口會突破100萬噸,“懸念不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