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産經 > 公司新聞 > 正文

字號:  

王石談萬寶之爭欲言又止 稱萬科仍有股權上的困擾

  • 發佈時間:2016-04-13 09:15:5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數據  責任編輯:王斌

  

  3月17日,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參加萬科2016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

  萬寶之爭産生的影響仍在繼續。昨日,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王石在北京參加活動時稱,萬科到現在還是有股權上的困擾。在提到萬寶之爭時,他欲言又止,稱還是要以萬科董事會公佈的公告為準。此前有媒體報道稱,萬科引入深圳地鐵後,“面臨著更名換姓的結果”。

  王石稱羨慕網際網路創業公司

  針對萬寶之爭,昨日王石亮相某活動現場欲言又止,“大家都知道去年開始的萬寶之爭,弄不好萬科又會成為怎麼樣怎麼樣,當然還是要以萬科董事會公佈的公告為準。”業內人士稱,王石這個回答可能是對之前媒體報道的“萬科將更名換姓”的回應。

  王石在日前基石資本年會演講時透露,萬科在今年也面臨著更名換姓的結果,這是他在公開場合再次強調引入深圳地鐵的意圖。對此,記者致電萬科集團獲悉,目前公司層面尚無相關事項的披露,一切仍以公告為準。

  據第一財經報道,昨日下午,王石表示他很羨慕網際網路創業公司,沒有股權上的困擾,而作為上世紀80年代的創業企業,“萬科到現在還是有股權上的困擾”。

  由於萬科股改,作為創始人的王石放棄了股權,這為後來的萬寶之爭埋下了導火索。隨著“野蠻人”寶能係不斷舉牌萬科,兩者的股權之爭日趨激烈。

  3月13日,萬科通過公告發佈,已與深圳地鐵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萬科擬主要以新發行股份方式,收購深圳地鐵集團所持有的目標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權,地鐵集團將注入部分優質地鐵上蓋物業項目資産,預計交易規模介於人民幣400億元至600億元之間。如交易成功,深圳地鐵將成為萬科長期的重要股東。

  萬科引入深圳地鐵後引發了戲劇化的一幕,一直被認為在低調中支援萬科的大股東華潤集團,突然改變風向,對萬科聯手深圳地鐵的做法提出了質疑。

  “引入深圳地鐵意圖很清楚”

  為何引入深圳地鐵?王石在日前的演講中談到二戰後日本地鐵發展對經濟的影響,並表示不少大型企業都是因為和交通結合起來的綜合體開發而成為了非常大、有影響力的公司。

  “顯然萬科的發展和引進深圳地鐵的意圖非常清楚,更不要説香港的幾大家族的房地産開發公司,都和香港的地鐵上蓋發展有非常緊密的關係。”王石稱。

  在採訪中,一位業內人士指出王石的此番言論,與其説是説給潛在的投資者,不如説是説給既有的投資者。這説明在引入新的戰略合作方方面,或遭致既有投資者的反對。

  王石對於萬科未來的發展定位為“做城市配套供應商,配套是和建築有關係的,而建築的平臺在萬科平臺引進不同的專業公司進行合作,這是萬科的發展方向。”他強調,萬科開發地鐵上蓋,引進深圳地鐵是萬科在資産重組、往前發展中業務上非常好的選擇,且這是萬科管理層的整體想法。

  此外,王石表示,未來無論有什麼可能性,他追求的是如何堅持萬科目前實行的這種代表未來的混合所有制經濟,並將為此而堅持奮鬥。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這樣的説法其實是有很強的拉票屬性,也是萬科管理層在股權並購方面積極打的公關牌。“而在此類表態中,萬科管理層略顯強硬,其實是話中有話,或暗示對寶能、華潤等股東施加新的壓力。”嚴躍進説。

  - 相關新聞

  機構:超30家品牌房企退出房地産行業

  新京報訊 (記者方王洋 實習生王丹妮)在全國樓市集中火力“去庫存”的大背景下,國內房企的分化仍在繼續。根據機構統計,自2014年以來,包括上市房企在內,至少30家品牌房企明確退出房地産業或房地産主營收入佔比已經低於50%。在業內看來,未來一段時間,缺乏核心競爭力的房企將繼續面臨被並購的風險。

  多家房企“轉行”

  據同策諮詢研究部統計,2014年以來,包括上市房企在內,至少30家品牌房企明確退出房地産或房地産主營收入佔比已經低於50%。這其中,至少16家品牌房企計劃或已經實現徹底轉型,脫離房地産主業,包括上海新梅、華麗家族銀潤投資海德股份綠景控股東方銀星、萊茵置業、宜華地産、九龍山等企業。這其中大部分為上市品牌房企。

  與此同時,雖然一些房企沒有徹底退出房地産業務,但房地産業務已不是其主力業務支撐。例如海泰發展中南建設中國武夷陸家嘴亞通股份等公司的房地産主營收入佔比已經低於本公司營業收入的50%。

  據同策諮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介紹,退出房地産市場並非僅僅上述個案,以其他方式退出房地産市場的品牌房企仍然不在少數。“比如中建地産、中信地産(住宅板塊)、中渝置地等因為地産業務大整合導致消失的這類房企。也有曾經的百強房企華光地産這樣因為資金鏈斷裂並進行破産清算的房企。”

  行業並購仍將繼續

  進入2016年,房地産巨頭們進入“買買買”模式。從綠地9.63億控股江蘇省建,到中海310億並購中信住宅業務,房地産行業的巨頭並購仍在持續。

  “從樓市下半場特徵來看,房地産行業增速下滑趨勢勢在必行。此時,房地産行業也將呈現出規模化聚集與並購重組頻繁發生的特徵。這一時期,一部分競爭優勢不明顯的中小房企極有可能在這個過程中退出或被收購,而大型房企通過並購將增強自身在行業內的規模化優勢,最終推動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張宏偉表示。

  在業內人士看來,利潤率的下滑也緊逼房企著手多元化轉型。根據機構統計,截至3月底,在已公佈2015年銷售業績的59家上市房企中,19家企業凈利潤下降,8家企業凈利潤虧損,合計有45.7%的房企凈利潤減虧。

  - 看點

  王石稱“最初不熱愛房地産”

  據媒體報道,昨日王石在參加活動時還表示,“我本人最初不熱愛房地産,一直到五十多歲,我認真研究了古埃及、古羅馬、古印度、古中國的房産之後,才開始熱愛的。”

  王石回顧萬科做住宅地産的歷史,説頭一個十年“不小心成了全國最大(住宅開發商)”,第二個十年又“不小心成為了全球最大”。

  他稱,當時萬科選擇房地産和“喜歡”無關,無非兩個原因:市場潛力大,沒有壟斷、不需要批條子。

  王石説,房地産不是自己喜歡的事。“喜歡不喜歡是一回事,但做不做,做不做好又是一回事。”王石建議迷茫的年輕人不必過於糾結喜歡不喜歡,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

  他表示,15年前,鬱亮曾批評他不該公開説自己不喜歡房地産。這一批評的5年後,自己通過對建築史、城市規劃的學習,才開始“熱愛上了房地産”。

  - 數據

  2014年至今退出房企數量

  整體轉型:15家

  不再主營:7家

  整合後消失:4家

  資金鏈斷裂:3家

  反腐崩塌:1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