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産經 > 公司新聞 > 正文

字號:  

重慶鋼鐵為何淪為虧損王:不只是盲目舉債擴張問題

  • 發佈時間:2015-09-02 07:2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重鋼為何淪為“虧損王”?

  國內鋼鐵産能過剩40%,鋼價暴跌;過度舉債擴張,致年利息高達24億元

  鋼鐵行業不景氣,上市鋼鐵企業普遍虧損,重鋼也不例外。但是這卻不能解釋虧損的全部原因,畢竟有些企業仍在逆勢上漲,寶鋼特別典型。

  重鋼有其特殊的原因,在搬遷之時對市場判斷失誤,大幅提升産能卻未考慮到市場價格的變化。而近年來,面對虧損局面,往往是依賴補貼或其他方式獲得收入,勉強維持,目前背負沉重的財務負擔,前行艱難。對這類企業該怎麼辦?真的如該企業的一位高管所説,等待著政府出面來化解産能嗎?

  導讀:“ 當然,我們也希望能借媒體呼籲一下,重鋼集團走到今天這個地步,並不只是自己盲目舉債擴張的問題,全國各地均如此,大家都瘋狂投資拉高鋼鐵産能,現在國內鋼鐵大致過剩了40%,嚴重過剩的産能都釋放出來,價格就會暴跌,絕大部分鋼鐵企業都會陷入虧損的境地。”重鋼的一位高管説。

  “這不是我們關於投資收益的賬沒算得過來,而是2008年在做環保搬遷投資的時候,國內的船用鋼板的價格是每噸7000元至8000元,而今年上半年只有2000多元,跌幅太大了,2000多元是成本價。”9月1日晚, 重慶鋼鐵 集團(下稱“重鋼集團”)某高層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説,“當時曾經有考慮鋼價下跌因素,最多也不過跌到每噸5000多元左右,即使在5000多元,我每噸鋼也有1000多元利潤,但是沒想到一下子跌到2000多元,跌幅太大了。”

  該高層人士是在回答本報記者的有關重鋼集團在2008年環保搬遷時,是否因各種因素影響,只注重産能巨幅擴張,忽視了投資收益率的原因時,作出的上述答覆。

  他説,“如果船用鋼板的鋼價回到每噸5000多元,那即使一年扣除現有的大致24億元財務成本,怎麼著都還有十幾億元利潤。”

  但現實是殘酷的,目前船用鋼板的市價每噸只有2000多元。

  2015年上半年,重鋼集團旗下的重慶鋼鐵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營業收入為45億元,虧損22.8億元。

  連年“巨虧”

  8月31日,重慶鋼鐵股份有限公司(601005.SH,下稱“重鋼股份”)發佈了半年報,其凈利潤巨虧約22.28億元,同比下滑約135.66%,創下今年上半年上市鋼企虧損之冠。

  22.28億元虧損,折合每日虧損額超過1221萬元。如果以該公司的母公司重鋼集團的2萬多位員工為分母計算,重鋼集團的每位員工每天分攤到的虧損,是610元。只需要不到十天,重鋼股份的日虧損額之和,就會超過他們的月工資。

  這並不是重鋼股份的第一次虧損。

  2011年,重鋼股份的虧損額為14.7億元;2012年前三季度虧損11.6億元,但年報時通過其他補貼收入等“發橫財”,這筆橫財之一是,12月20日收到重慶市長壽區政府5億元財政補貼,此間一週內,重鋼股份連續收到近20億元補貼,財務數據變為盈利0.9億元;2013年,虧損24.9億元。

  2014年前三季度,巨虧15.8億元,但年底前再發一次“橫財”,年度財報變為盈利5000萬元,原因是重慶市政府旗下的重慶渝富資産經營管理有限公司,一次性給了重鋼股份8億元搬遷獎勵等;2014年12月20日,重鋼股份把一處廠房賣給長壽經開區土地儲備中心,售價7.19億元;同年12月25日,長壽區還另給重鋼股份共計4億元新産品開發等財政補貼。

  2015年一季度,重鋼股份虧8.2億元,上半年虧22.28億元。

  扣除補貼因素,其實重鋼股份自2011年以來,一直在連續巨虧。為什麼重鋼股份最近幾年來會一直持續巨虧?

  重鋼股份將虧損原因歸結于鋼價下跌。此説法有一定理由支撐,因為今年上半年 酒鋼宏興 (600307.SH)虧15.34億元; 柳鋼股份 (601003.SH)、 包鋼股份 (600010.SH)、 安陽鋼鐵 (600569.SH)、 杭鋼股份 (600126.SH)、 首鋼股份 (000959.SZ)等鋼企均有不同程度的虧損。

  但是, 寶鋼股份 (600019.SH)今年上半年卻實現了凈利潤31.74億元; 馬鋼股份 (600808.SH)上半年凈利潤12.37億元,位居第二。 武鋼股份 (600005.SH)、 河北鋼鐵 (000709.SZ)、 南鋼股份 (600282.SH)、 山東鋼鐵 (600022.SH)等則有盈利。

  此外,發改委此前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盈利前10名的鋼鐵企業合計實現盈利165.9億元,同比增長113.1%;虧損前10名的鋼鐵企業合計虧損139.7億元,亦同比增長高達152.3%。這一數據對比表明,鋼企之間的盈利狀況已經呈現出明顯分化態勢。

  因此,單純把鋼價下跌作為虧損理由,並不充分。

  本報記者的調查顯示,此前被各界吹捧的重鋼集團環保搬遷,可能是導致重鋼股份掉入財務泥潭的根本原因之一。

  搬遷提升産能

  當地媒體的一篇報道稱,2006年4月,重鋼集團的幾位時任主要負責人到該市國資委主任崔堅(現 西南證券 董事長)辦公室,稱必須在長壽投資40億元建一條熱軋生産線,否則重鋼集團可能要出生死問題。

  此後,當地決定將重鋼集團建熱軋生産線的事,與該市的主城區污染企業環保搬遷的計劃結合起來,並與當地做大做強重鋼的計劃配合起來,將重鋼搬遷到遠郊區、60公里外的長壽區去,並將其規模由年産300萬噸擴大到年産600萬噸鋼的産能,經測算,總投資大致需要250億元左右。

  此時的重鋼集團,總資産為100多億元,凈資産不足55億元,負債率已經超過65%,無力再舉債搬遷或投資。

  重鋼未搬遷前,該市主城區內55%的污染物由重鋼集團産生。為解決該市主城區污染的問題,搬掉重鋼集團,迫在眉睫。

  當地再一次啟用了此前曾多次用過財技:土地置換。

  巨量環保搬遷、擴建資金的來源是,由重慶市政府旗下的重慶渝富資産經營管理有限公司事先出資給重鋼集團先在長壽建好廠房,重鋼集團搬遷後的土地由重慶渝富獲得,經土地一級整理後掛牌出售,賣地收益用於回補渝富此前的預付款。

  當地未有公開資訊顯示這筆交易的總金額。重鋼集團相關高層9月1日提供給本報的數據是,140億元。

  “但是,這140億元中並沒能全部用於環保搬遷的新廠及生産線建設,因為還有一部分資金用於搬遷補償、安置等。”該重鋼高層人士稱。不過,該人士未確認究竟有多少資金用於搬遷補償、安置。

  為了解決鐵礦石來源問題,此後重鋼集團與國家進出口銀行一起,收購了澳大利亞的鐵礦石生産企業亞洲鋼鐵60%的股份。

  “但是,這麼一來,原來計劃的250億元投資就不夠了,因為250億元並沒有包括收購澳洲鐵礦這一項規劃。”重鋼集團某高層説,但這事已經沒法停下來,只有往前走,新的解決辦法是,通過重鋼股份的H股回歸A股上市,籌集20億元現金;通過銀團貸款,籌集到了10億元現金;其他途徑是,發行債券,甚至借入了高息的信託融資等。

  重鋼股份2015年半年報顯示,該公司今年上半年的借款利息為4.9億元,公司債券利息為7.2億元,兩項合計為12.12億元。去年同期,該公司的這一數據為3.23億元。

  經測算,重鋼股份要想衝抵掉大致24億元的年貸款利息及債券利息,即使能像今年上半年國內鋼企中利潤最高的寶鋼一樣,做到11.5%的利潤率,也需要208億元的營業額。但重鋼股份今年上半年僅為45億元營收,如全年按90億元匡算,也至少差一倍以上。

  但事情的複雜程度並不僅限於此。

  “因為各種原因,重鋼集團實際是按照年産800萬噸鋼的産能設計、佈局和投資的。”重鋼集團該高層9月1日説,要完成這些投資計劃,只有不斷舉債,現在鋼價暴跌到2000多元一噸,原有按每噸鋼7000元至8000元測算的投資,根本沒辦法收回來,不僅如此,企業一年會被大致24億元左右的利息壓得喘不過氣來。

  與此對應的是,該市相關負責人此前曾提出,希望重鋼集團能做雙千億企業,分別是總資産和年銷售收入在2015年超過1000億元。

  但是,這一年到了,重鋼集團及其旗下的重鋼股份卻在財務泥潭中,掙扎了幾年了,當地幾級政府也不斷投入巨量財政補貼,維持重鋼集團及重鋼股份的生計。

  希望儘快淘汰鋼鐵落後産能

  重鋼集團最近給重鋼股份的救命方子是,給財務資助。

  重鋼股份的公告顯示,今年3月18日,6月17日, 6月25日,該公司分別接受母公司重鋼集團3億元、3億元和4億元的“財務資助”。6月18日,接受關聯公司重鋼朵力公司(從事房地産行業)1.18億元的財務資助。

  這裡所謂的“財務資助”,是指一年期無擔保借款,利息與同期銀行利率相同。用途是補充流動資金,以保證重鋼股份公司的正常運營。

  7月8日,7月20日,重鋼集團再次資助重鋼股份4億元和3億元。

  “我們現在的期望是,渝富集團接下來在原來重鋼集團原有在主城區內的土地收益中,分出一部分來,爭取徹底解決掉重鋼集團及重鋼股份身上的鉅額財務包袱,在現有的鉅額包袱下,重鋼集團再怎麼掙扎,也無濟於事的。”該重鋼高管説。今年,該公司計劃降低20億元成本,以減虧。

  “當然,我們也希望能借媒體呼籲一下,重鋼集團走到今天這個地步,並不只是自己盲目舉債擴張的問題,全國各地均如此,大家都瘋狂投資拉高鋼鐵産能,現在國內鋼鐵大致過剩了40%,嚴重過剩的産能都釋放出來,價格就會暴跌,絕大部分鋼鐵企業都會陷入虧損的境地。”該高管説,國家相關部委應該儘快出面淘汰鋼鐵落後産能,拯救鋼鐵企業。

重慶鋼鐵(601005)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