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産經 > 公司新聞 > 正文

字號:  

海潤光伏巨虧:大股東提前套現 股民成接盤俠

  • 發佈時間:2015-02-16 02:30:53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馬藝文

  至今,海潤光伏的投資者仍處於忐忑之中。8億元的巨虧,如同定時炸彈,16日復牌時或將引爆。部分投資者堅持認為,他們跳進了大股東挖的深坑——他們衝著高送轉的“錢途”而來,天上卻掉下了個“巨虧”。

  在外界看來,海潤光伏的前三大股東,設計了“連環套”。1月份,借助高送轉預案公佈前的一波大漲,三大股東集體減持逾20億元;預案公佈後,緊接著便是毫無預兆的“巨虧8億元”。

  在此之前,由於光伏行業的回暖,包括券商在內的市場人士,均沒有預計到海潤光伏的業績如此。就連前三大股東提交高送轉預案時的説詞都是,“共用經營成果”。

  海潤光伏的“迷局”,受到了監管層的關注。13日晚間,公司公告稱,因涉嫌存在資訊披露違法行為,公司已被江蘇證監局立案調查。

  “高送轉”後出現“巨虧”

  春節前夕,A股股市場上最鬱悶的投資者,非海潤光伏的股民莫屬。

  自2月2日至今,海潤光伏一直處於停牌狀態。這家“全球領先的光伏能源供應商”的停牌,屬“迫不得已而為”。其間,上交所兩度下發問詢函,要求其解釋2014年影響利潤的具體原因。

  海潤光伏的利潤,自發佈那刻起便廣為外界詬病。1月30日,海潤光伏稱,經初步測算,預計其2014年的凈利潤為虧損8億元。相比2013年,這一數字擴大了6億元。

  “看到虧損那麼多,我特別鬧心。”東北的投資者楊明稱。而一位浙江的投資者則説,他已經跳進了海潤光伏“挖的深坑裏”。數日以來,上千位自認為被坑的投資者,聚集在多個QQ群裏。他們以致電監管部門、寫公開信等方式,要求海潤光伏給個説法。

  多位投資者稱,他們均是衝著海潤光伏的“高送轉”才買入的。1月22日,海潤光伏公告稱,海潤光伏前三大股東楊懷進、江陰九潤管業及江蘇紫金電子提交了預案。三方提議,以資金公積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贈20股。

  資料顯示,紫金電子為海潤光伏的控股股東;楊懷進為目前公司的董事長;九潤管業的實際控制人任向東,則是海潤光伏的前任董事長。任向東與楊懷進,在去年10月交棒。

  提出“高送轉”預案後,前三大股東還允諾,將在董事會和股東大會審議上述議案時,投出贊成票。同時,全體董事也承諾,在董事會審議上述議案時投贊成票。

  “這是超級大利好。”知悉海潤光伏擬“高送轉”後,上述浙江的投資者稱。楊明説,“高送轉”一直是市場熱炒的題材,此前他投資過多家“高送轉”概念的股票,博得了不菲的收益。

  1月23日,海潤光伏收穫漲停板,股價報收于10.31元。

  此前,海潤光伏的股價已有過一輪上漲。1月5日至1月23日間,在沒有明顯利好的情況下,海潤光伏股價從6.89元漲至9.37元。

  事後,外界懷疑,前期接近36%的漲幅,或是由“高送轉”方案被提前泄密所致。多位投資者透露的資訊顯示,“高送轉”的誘惑下,自1月23日至2月2日之間,他們多以超過9元的價格買入了海潤光伏。前述浙江投資者稱,在他所知的範圍內,買入數量多的,“有幾十萬股”。

  “不合常理”的巨虧

  “高送轉”預案,引來了大量投資者。及至8億元的虧損“從天而至”,投資者方才發現,已經沒有了“逃出生天”的機會。

  1月30日的公告中,海潤光伏籠統地稱,巨虧8億元的原因,包括“受資金影響,公司項目啟動較晚,同期開工建設的項目推動力度受到限制”、“受國家能源局出臺相關政策的限制,延遲了項目出售力度”等。

  在楊明看來,如此大的虧損與此前的“高送轉”預案自相矛盾,“市場普遍的認識是,只有公司盈利了,才有底氣實施高送轉。”

  曾有券商機構梳理過高送轉公司的特徵。其中,“經營狀況穩定、盈利能力強”是“高送轉”最主要的前提。有數據稱,高送轉上市公司中,“每股收益高於0.4 元的佔絕大多數”。

  財務報告顯示,2014年前三季度,海潤光伏的虧損1.49億元,對應每股收益為-0.09元。從這個數據上看,海潤光伏不具備“高送轉”的前提。

  儘管如此,前三大股東還是提交了“高送轉”的預案。他們給出的理由是,“結合海潤光伏2014年的經營情況,為了積極回報股東,與所有股東分享公司未來發展的經營成果。”

  1月27日,在就相關問詢回復上交所時,紫金電子、九潤管業和楊懷進,仍然給出了相同的理由。

  在部分投資者看來,前三大股東使用“分享經營成果”等詞語,使外界産生未來業績可期的感覺,“如果經營得不好,怎麼能有成果呢?”

  1月28日,紅塔證券的兩位研究員發表了題為《光伏回暖 公司轉型電站開發商》的研報。該研報預計,2014年海潤光伏的營收有望達到64.26億元,實現營業利潤3.06億元,對應每股收益0.194元;2015年和2016年的每股收益預計為0.4元、0.53元。

  “這個研報,給了我繼續拿著股票的信心。”楊明説。另有投資者説,其在看到上述研報後,還進行了補倉。在股吧中,有投資者發文稱,這份研報在“恰到好處的時機”發佈出來,“再一次嚴重誤導了投資者”。

  2月13日,新京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了紅塔證券寫作上述研報的研究員。該研究員稱,上述研報是根據公開數據和市場行情分析得出的,“去年以來,A股光伏行業上市公司的業績都比較好”,“後來看到海潤光伏自稱虧8個億,我們也非常驚訝,感到不合理”。

  除此之外,最近半年以來,海潤光伏公司層面也曾經釋放出利好信號。去年半年報中,海潤光伏稱,光伏政策持續利好,國內光伏市場穩定擴大,光伏産業形式進一步好轉。

  2014年11月15日,多位投資者前往海潤光伏調研。據官網描述,會議的主持説,海潤光伏及其所在行業前景比較樂觀。

  “歌舞昇平”之下,突然曝出的巨虧令投資者“猝不及防”。

  縱向梳理看,海潤光伏近來的業績走勢,十分飄忽。2013年,海潤光伏虧損了2.02億元;而今年上半年,海潤光伏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532萬元;至去年前三季度,業績又變成虧損1.49億元。三個月後,更是一舉巨虧8億元。

  去年6月25日,證監會核準了海潤光伏總額達38億元的定向增發。也就是説,定增前的報告期內,海潤光伏扭虧為盈;定增完畢後,其業績迅即“變臉”。

  涉嫌信披違法被調查

  針對海潤光伏的巨虧及原因,1月30日和2月2日,上交所兩度發文,要求海潤光伏“補充説明影響利潤的原因”。

  與此同時,監管部門還要求楊懷進、九潤管業和紫金電子三方核查,其在提交“高送轉”預案時是否知悉2014年虧損8億的有關情況。

  這與三方在提議“高送轉”前的瘋狂減持有關。以第一大股東紫金電子為例,今年1月7日至20日間,紫金電子分四次共減持海潤光伏1.77億股。

  幾乎同時,九潤管業也累計減持了7874萬股。董事長楊懷進則在2014年12月31日減持250萬股。根據減持均價計算,整個1月份,前三大股東共套現近20億元。

  此外,自去年12月開始,周宜可、郝東玲等四位副總裁也頻繁減持手中股票。其中,郝東玲共分5次,累計減持了近60萬股。

  按照“入局”的投資者的話説,在8億元巨虧曝出前,前三大股東和高管,“先知先覺”地進行了出逃。逃跑前,他們還拋出了“高送轉”的預案,吸引到了大批的股民來作“接盤俠”。

  回溯海潤光伏的歷史,其大股東們在資本市場“玩花活”,早有先例。

  2011年,借殼ST申龍上市時,海潤光伏原20名股東一致承諾,2012年和2013年,海潤光伏將分別實現凈利潤5.1億元和5.29億元;如果利潤不達標,則由全體股東以現金方式向公司補足差額。

  2012年,海潤光伏僅盈利207萬元。大股東遵照承諾補償了5.08億元。緊隨其後,海潤光伏通過了“每10股派現7.4元”的分紅預案,共計派現7.67億元。

  依據當時大股東2.63億股的持股量計算,大股東獲得了1.94億元的分紅。這在當時引發了外界對於海潤光伏向大股東“變相輸送利益”的質疑。

  到了2013年,海潤光伏虧損了2.02億元。這意味大股東要向上市公司現金補償7.31億元。但其大股東卻以“自身融資能力受限”為由,提出修改利潤補償方案。

  最終通過的補償方案為:上市公司向全體股東增發股票,而原20名股東放棄轉贈的股票。也就是説,大股東並未從褲兜裏掏出一分錢,便完成了利潤補償。

  2月13日晚間,海潤光伏就上交所的問詢進行了解釋。海潤光伏稱,2014年巨虧8億元,主要在於第四季度虧損7.5億元。其中,其對一些存在風險的電站計提減值3.5億元;財務、管理等費用高達4.7億元等。

  同時,海潤光伏還稱,因涉嫌存在資訊披露違法行為,公司已受到江蘇證監局的立案調查。此外,對三大股東等相關主體在提議“高送轉”前後是否涉嫌內幕交易,監管機構也已經啟動核查。

  “騙子公司。”一名投資者斥責説。13日晚間,多位投資者擔心,16日復牌後,他們承受的損失或將繼續擴大。

  - 掌故

  A股市場大股東“減持有道”

  在A股市場上,海潤光伏的做法,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經過20年多“洗禮”,不少大股東們“減持有道”。

  “高送轉”掩護減持

  由於二級市場買賬,多數公司提出“高送轉”後,幾乎都會收穫較大幅度的漲幅。借此,有些大股東便提前或順勢進行減持。

  去年12月25日,在減持計劃公佈不到一個月之際,賽象科技提出了“每10股轉贈20股”的預案。隨後,其股價連續3個交易日漲停,13個交易日內實現翻番。

  與海潤光伏類似,賽象科技也在今年2月初收到了深交所的問詢函。

  利用重組套現

  今年1月,威華股份與贛州稀土的重組事宜,被證監會否決。受此影響,部分押寶重組、高位買入的投資者,深套其中。

  大股東李建華則較為“輕鬆”。上會之前,李建華家族多次減持手中股票,累計套現8.3億元。甚至在重組上會前兩周,李建華還在減持。

  李建華的減持,飽受投資者的質疑。

  2013年5月,三五互聯拋出了重組方案。5個月後,以標的公司業績不達標為由,三五互聯宣佈終止重組。

  在此期間,受到重組利好的提振,三五互聯的股價最高漲幅超過200%。其實際控制人龔少暉趁機減持600萬股,套現5532萬元。

  “講故事”減持

  為了減持獲利,A股中也出現了許多“故事大王”,“邊講故事邊減持”成為了一道風景。

  被引用較多的一個案例為向日葵。2013年4月開始,這家光伏企業接連發佈利好消息:先是在羅馬尼亞開工新能源項目,接著又是拿到日本的大合同,還在上海外高橋投資了物流公司。彼時,正值上海自貿區概念股火熱之際。

  利好消息的拉動下,向日葵的股價從5.2元飆漲至15元。進入2013年9月後,實際控制人吳建龍1個月內5次通過大宗交易減持,累計套現12億元。

  2013年7月,主業房地産的中弘股份宣佈進軍手遊。此時,手遊熱正席捲市場。伴隨著由此而來的股價上漲,中弘股份的大股東中弘卓業也開始了多番減持。有統計稱,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中弘卓業即減持十余次,套現超過10億元。 新京報記者 尹聰

  - 側影

  光伏教父楊懷進此次“令人失望”

  參與“減持”遭業內批評,楊懷進回應稱“不會去反駁”

  52歲的楊懷進,是海潤光伏的第三大股東和董事長。他是此次高送轉方案的提議者之一,同時也減持了250萬股股票。

  在這之前,外界關於楊懷進的評價不錯。連續帶領4家光伏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的履歷,使他獲得了“光伏教父”的稱號。

  連創4家光伏巨企

  “楊懷進,你讓大家失望了。”對於海潤光伏的“高送轉”疑雲,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首席光伏産業研究員紅煒,近日批評道。

  紅煒原本是楊懷進的推崇者。“我的認識中,楊懷進有很高的道德修為。”紅煒對新京報記者説。

  紅煒説,海潤光伏的做法傷害到了整個光伏行業,“大家對光伏行業充滿著懷疑和不信任”,“在大家呼籲重建市場信用的時候,海潤光伏偏偏在産業最痛處撒鹽”。

  “尤為讓我失望的是楊懷進。”在紅煒看來,楊懷進非但沒有對大股東的一系列行為有反對行動,反而亦有減持。

  紅煒此前認為,楊懷進是國內光伏産業的精神領袖。

  2000年,楊懷進邀施正榮回國,兩人攜手創辦無錫尚德。尚德成功上市後,楊懷進又參與創辦了南京中電。2007年,他又率領河北晶澳登陸納斯達克。

  2009年,楊懷進加入海潤光伏。三年後,他推動海潤光伏借殼ST申龍上市。去年9月,海潤光伏正式完成了38億元的定向增發。

  完成定增後,海潤光伏曾召集“各方合作者共聚一堂”。海潤光伏的官網寫道,楊懷進在致辭時,“多次情不自禁地哽咽”。

  而後的《致全體員工書》裏,楊懷進把以前資金緊張的海潤光伏形容為“木船”,“在漆黑的夜晚、在暴風雨中飄蕩”。而拿下增發後的海潤光伏,則“升級成了一艘軍艦”,“可以駛出黑暗的暴風雨,可以駛向深海。”

  楊懷進:減持是為了獎勵管理層

  “可以駛向深海”之説,發表于去年的10月份。3個月後,大股東提議“高送轉”前大規模減持,8億巨虧接踵而至。海潤光伏被疾風暴雨般的批評聲圍堵。

  《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顯示,去年12月31日,楊懷進減持海潤光伏250萬股,減持均價為每股6.67元。以此計算,楊懷進套現1667萬元。

  2月13日,新京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聯繫到楊懷進。楊懷進解釋説,他的減持只是為了獎勵管理層。對外界發出的“令人失望”的批評,楊懷進説,他不會去反駁,“別人都有寫的權利”,“包括股民不開心、有一些噓聲,也都正常。”

  除了這場因“高送轉”和巨虧引發的風波,此前海潤光伏的一系列失誤,也為投資者詬病。比如,2014年至今,海潤光伏的公告出現過多起低級錯誤。

  以去年4月24日為例,當時海潤光伏發表公告稱,將2013年度的業績快報進行修正。其中,凈利潤由原本發佈的“虧損1.3億元”修正為“虧損2.02億元”,調整幅度高達55%。

*ST海潤(600401) 詳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