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7月汽車出口下滑9% 自主車企加碼海外投資
- 發佈時間:2014-09-11 07:1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張少雷
隨著自主品牌轎車在國內市場的銷量表現持續低迷,很多車企開始將目光投向海外。
9月6日,在天津召開的中國汽車産業發展(泰達)論壇上,東風汽車副總經理劉衛東公開表示,希望通過“加快海外市場的發展帶動自主品牌進步”。
不只是東風,奇瑞、長安、力帆等自主品牌也紛紛加碼海外市場。在國內銷量不景氣的情況下,自主車企希望通過擴張海外市場鞏固銷量,並能夠反哺其品牌在國內的發展。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據中汽協統計數據,前7月國內汽車累計出口51.66萬輛,同比下降9%。其中乘用車出口30.23萬輛,同比下降12.3%。
自主車企加速海外佈局
據劉衛東介紹,根據東風汽車的“DH310”海外市場中期事業規劃,爭取2016年海外出口達到30萬輛,佔總銷量的10%。
按照東風汽車2012年提出的“乾D300”中期事業計劃,到2016年自主品牌銷量達到300萬輛。
然而,從今年1~7月的銷量來看,東風旗下的自主品牌乘用車板塊表現不一,東風風行、啟辰和東風小康銷量同比上漲,而東風風神和鄭州日産的銷量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因此,在國內自主品牌轎車市場份額“11連降”的背景下,海外事業被寄予很高期望。
但是從大環境來看,國內整車出口其實也處於下降趨勢。據中汽協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7月國內汽車累計出口51.66萬輛,比上年同期下降9%。其中乘用車出口30.23萬輛,比上年同期下降12.3%。
即便如此,整車企業對海外市場的熱情並沒有減退。近日,長安汽車副總裁朱華榮對媒體透露,到2020年,長安汽車海外項目總投資規劃將累計達到10億美元,産品方面將陸續向海外市場投放15款新車。
早在幾年前,長城、吉利、奇瑞等車企的年均出口規模均已達到或突破10萬輛,然而由於巴西、俄羅斯等主要出口國家稅收政策的變化,以及貿易保護主義的興起,國內車企在海外市場的銷量出現一定波動。
為解決汽車貿易壁壘問題,部分合資車企開始斥資在部分海外國家建設工廠,通過謀求本地化生産來避開政策風險。
據媒體報道,奇瑞首個海外工廠已于近日在巴西建成投産,隨後便與委內瑞拉商務部簽訂了13000輛的整車採購意向書。
今年5月,長城汽車發佈公告稱,將投資32億元在俄羅斯建立年産15萬輛的整車基地。
自主車企國內外“信心倒挂”
自主車企一直將國際化作為發展目標,更重要的是,相對於國內市場,部分自主車企對於海外市場反倒更有信心。
力帆汽車總裁尚遊直言:“對我們來講,可能海外市場給我們的空間更大。”
業內人士分析,身處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中國本土車企,出現國內外市場信心倒挂的現象,這很大程度上是受其在國內固有品牌形象的影響所致。
對此,國家資訊中心資訊資源開發部主任徐長明分析稱,“發展中國家人口占到世界的80%,有50多億,尤其是東歐、亞洲、南美洲甚至非洲地區,這部分市場潛力很大。”
業內人士分析,自主品牌汽車在中低收入國家很有市場競爭力,自主品牌很多車型的工藝和品質“已經達到或者超過合資公司的水準”,之所以國內銷量難以提升,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市場上還存在很多偏見”。但在國外市場,這種偏見卻很少出現。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張小虞認為,國外消費者對汽車的選擇是基於産品性能和配置,而不會過度依賴品牌,這對於自主品牌産品的競爭是有利的。
然而,據業內人士介紹,除了消費者習慣,由於自主品牌一直以來紮根低端市場,其在國內的形象和口碑已然成型,要改變這一現狀並非易事,而把在國內競爭中歷練出的成熟産品引向海外,重新樹立在海外市場的品牌形象卻相對比較可行。
對此,尚遊承認,“在品牌的塑造方面,國內消費者可能更喜歡洋品牌,這需要大家逐漸改變認知,才能逐漸改變消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