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財經 > 産經 > 農業 > 正文

字號:  

首個生豬生産發展規劃發佈 雙管齊下逐步熨平豬週期

  • 發佈時間:2016-04-22 07:20:03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生豬生産發展規劃——《全國生豬生産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近日由農業部正式發佈,明確了“十三五”我國生豬生産發展的思路、佈局和主要任務。《規劃》提出,到2020年,生豬生産保持穩定略增,豬肉保持基本自給,規模比重穩步提高,規模場戶成為生豬養殖主體,生豬出欄率、母豬生産效率、勞動生産率持續提高,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率大幅提高,生産與環境協調發展。

  綜合考慮各地區環境承載能力、資源稟賦、消費偏好和屠宰加工等因素,《規劃》確定了生豬生産的區域佈局,將全國劃分為重點發展區、約束髮展區、潛力增長區和適度發展區四個區域,要求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分類推進,協調發展。重點發展區養殖總量大、調出量大,是穩定豬肉供給的核心區域;約束髮展區主要是京津滬和南方水網地區,生産發展空間受限,未來養殖總量保持穩定,發展現代生豬産業;潛力增長區在環境承載力、飼料資源、地方品種資源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是豬肉産量增加的主要區域;適度發展區生豬養殖基礎薄弱,主要是發展優質高端特色生豬産業。

  農業部畜牧業司司長馬有祥表示,長期以來,我國豬肉産量穩居世界第一位,約佔世界總量的一半。但是,當前生豬養殖環境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制約條件增加,不確定性因素增多,一些地方和養殖場戶發展生豬生産的積極性受到影響,可持續發展面臨重大挑戰。發佈《規劃》,對破解制約當前生豬生産發展的難點問題、加快推進生豬養殖業轉型升級、逐步熨平“豬週期”、促進生豬生産持續健康有序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針對性和長遠指導意義。

  馬有祥表示,針對反覆發作的“豬週期”,《規劃》主要從生産和市場兩方面入手,堅持政府調節和市場調控相結合,實現供求關係的基本平衡。一是提升標準化規模養殖水準。二是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三是加強監測預警。四是推動擴大生豬價格保險試點,降低生豬養殖風險,穩定養殖收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